安徽電大專科論文格式
剛接觸論文的時候,是不知所措的,因為連它的格式是怎麼樣都不知道。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問題芻議
[摘要]近年來,以消費信貸的個人金融服務為代表的個人理財業務異軍突起,證明了我國個人理財服務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商機。但是,由於是新興業務,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關鍵詞]個人理財業務;客戶;金融產品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8***03-0040-02
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個人財富及金融資產不斷增加和金融同業的激烈競爭背景下逐漸“升溫”。短短數年,我國個人理財業務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表現為個人理財產品不斷增加,各種理財工作室等機構發展迅速,各家銀行紛紛創立個人理財業務品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與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合作,使客戶在個人理財活動中得到便捷服務。但是,由於我國個人理財業務仍屬於新興業務,經驗不足,與西方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仍存在差距。因此,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將對我國未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銀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1.理財產品與後期服務缺乏創造性。一是商業銀行創新意識不強,理財產品趨於同質化。近年來我國銀行陸續開辦、拓展個人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理財市場。但是與外資銀行相比,中資銀行在理財產品上仍然缺少創造性。我國一些銀行的產品只是外資銀行的“二次加工”,在設計和程式上都模仿外資銀行,大多數商業銀行自身都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理財產品的研發、運作以及長遠規劃和系統管理。現階段國內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是股票、外匯、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雖然不同的金融機構銷售的側重不同,但無論是期限安排上,目標群體鎖定上,還是產品結構上都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由於普遍存在的效仿心理,各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呈現同質化趨勢。大銀行模仿外資銀行,小銀行簡單抄襲大銀行的金融產品,最終造成市場的假象產品品種繁多,但是其內在本質均為一脈相承。個人理財業務最為獨特的個性化特徵在國內銀行業間尚不突出。
二是理財產品定價混亂,非理性競爭現象突出。合理收費是推動個人理財業務的基礎,同時也有利於解決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收益過低,價格機制扭曲等問題。目前,內地銀行的收費專案更多的出現在銀行卡、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理財等服務領域,在自助服務領域設定較高的收費門檻,只顧及了短期的盈利目標而缺乏長遠的戰略考慮。另外,由於有關個人理財產品定價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一些銀行為了贏得市場份額紛紛採取降低收費標準的做法。這嚴重威脅著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健康發育,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銀行的收入與業務量不成正比,產品後期的利潤回收無法與初始成本投入相抵,銀行“賺了熱鬧賠了錢”。內地銀行業的收費標準主要是通過大體匡算以及與同業間的橫向比較來制定,一方面,在價格策略上具有盲目性;另一方面容易助長“亂收費”現象的產生,招致“製造價格聯盟”的公眾指責。
三是服務方式單一化,產品後期服務滯後。成功的個人理財服務模式應該是以個性化服務為核心,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但是現階段,國內大多數金融機構仍然重複著以推銷為核心的產品導向型老路,僅僅是將銀行卡、網上銀行等理財產品簡單的進行整合,然後推向客戶,完全沒有充分了解客戶的現實需求,更達不到西方商業銀行為客戶進行財務分析,量身制訂理財方案,幫助客戶實現其理財目標的要求。
關於理財產品後期服務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銀行卡上。目前,我國在後續服務上表現欠佳。雖然各金融機構無一例外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保證實現對客戶的承諾,但仍然產生了許多不滿。比如到期時對賬單的遞送延誤,達到消費額度承諾獎品的不兌現等現象,都給消費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這將對我國銀行業今後面臨外資銀行高品質服務的挑戰產生不利影響。
2.外部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創新能力可以說是中資銀行的軟肋。現階段,我們已經結束了世貿組織過渡期,在不能施加金融保護的情況下,外資銀行帶來了各種創新理財“專利”作為武器與國內商業銀行爭奪市場份額,這些競爭性非常強的基礎性核心專利將猛烈地撞擊著中資銀行固有的領域,未來我國金融市場將會硝煙四起,形成激烈的競爭局面。
對外資銀行而言,未來重要的零售產業將包括信用卡、住房貸款和理財投資產品等。但是,由於中資銀行網點鋪設範圍較廣,因此在零售業務上不會受到外資銀行太大的威脅,而真正的威脅則是中高階個人理財業務市場份額的佔領。如果中資銀行不作出任何反應,那麼結果就是中國的富人被外資銀行具有特色的理財品牌和專業化的服務所吸引,選擇外資銀行而摒棄中資銀行作為理財顧問。根據“二八定律”,銀行80%的低端客戶只創造20%的利潤,成本高利潤小;而20%的高階客戶才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中高階客戶將成為中外資銀行爭奪的主要群體。如果中資銀行在競爭中失去這部分客戶源,那麼將使銀行的收入大幅度縮減,這將對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客戶方面存在的問題
1.百姓理財觀念的轉變是異常艱苦的過程。與西方國家較長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史相比,我國銀行業近幾年才走入這個新興領域,“個人理財”在百姓的心中只是個時髦的概念,而並不像西方那樣早已深入每個家庭。在國內,許多人仍然相信自己的投資理念,而不相信專業人士的分析。
個人理財服務屬於專家服務。在個人理財中,專家需完全從客戶的利益出發,幫助客戶制定個人理財規劃,幫助客戶實施個人理財戰略。但是客戶知道,無論是理財專家個人還是其所在的銀行,都需要通過所提供的理財服務從客戶身上賺取利潤。因此,客戶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個人理財專家的建議,是為了提高資產對客戶的效用呢,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經營業績與獎金?也就是說,客戶很難辨別出理財專家的真正用意。而麻煩的是,專家一方似乎永遠無法真正說服客戶自己別無二心,只是為客戶著想。因此,這就出現了一些鑽空子的理財專家――既然始終受到懷疑,那麼就不用顧及客戶的真實需求。雙方的博弈不斷升級,客戶對專家的懷疑也不斷上升,這將嚴重影響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順暢性。
2.個人理財業務設定過高門檻,拋棄工薪層。時下中國銀行業很流行這樣一條盈利法則:商業銀行均不由自主地緊緊盯住大客戶。一旦留住這些高階客戶,銀行才能真正得到個人理財業務帶來的利潤。
目前,我國對“差別化服務”僅僅表現在高低端客戶的區分上。過高的門檻其實對理財業務的發展起到阻礙的作用。能跨過高門檻進入理財中心的人,其實很大程度上並不依賴和需要理財顧問及理財策劃,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經營基礎,有多年積累的投資經驗和非常自信的投資理念;而迫切需要理財的中小儲戶卻被擋在門外。低端客戶被忽視和被排擠,引發了對銀行新一輪的指責――銀行已經成為“富人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將拋棄工薪階層,只為富人服務。
3.理財產品實質服務與所付費用不匹配。一些客戶批評說,中資銀行進行“國際慣例”改革中,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面改,而忽略其服務水平的提高。在很多人眼裡,中資銀行與世界銀行業接軌,進行國際化,似乎只體現在頻繁出臺的各項收費專案上。但是就商業銀行本身性質而言,不論是代理類還是諮詢類的個人理財服務都應該是有償的,國人享受“免費午餐”的時代已經結束。
消費者不一定是對這些收費措施本身不理解、不認同,主要是人們認為在付出費用的同時,並沒有得到優質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和更高的服務效率。因此,產生不願意付費的情緒。這也是國內商業銀行無法提升理財產品價格,實現自身利潤的癥結之一。
三、監管部門和現行法律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理財業務的發展,出現了少數銀行利用理財計劃或產品進行變相高息攬儲的情況,有的銀行還通過承諾高收益和保底的做法吸引客戶。部分商業銀行由此陷入了無序的盲目競爭中,市場風險逐漸加大。
鑑於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在我國的新興性質,目前的監管力度在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和管理,以及控制風險方面還有很多的不足。
而在法律方面,關於理財產品的相關規定還存在著許多法律空白,例如委託理財的法律定位至今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明確。
解決以上問題,本人認為應該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提高銀行管理水平與監管能力,完善中介服務體系等,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篇二
個人投資理財的五大基本理念
摘要:個人投資理財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資本,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五大投資理念,以期對個人投資理財起到指引作用。
關鍵字:個人投資理財;基本理念
理財專家認為:人的一生中有三個取得金錢的正常途徑,第一個途徑是通過工作取得;第二個途徑是繼承;第三個途徑是進行合理合法的投資。在這三個途徑中,最有力量和最有尊嚴的,是對你工作多年積攢下來的金錢進行明智的投資。通過投資,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財富將越來越贏得社會的尊重。因此,投資理財不僅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也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個人和家庭,要想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資本,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是至關重要的。
一、快樂理財
理財既不能使“今朝有酒今朝醉”,玩月光族的遊戲,也不能是“土財主”式的視錢如命,一毛不拔。作為個人和家庭,我們倡導的生活理念是:努力賺錢,輕鬆消費,崇尚理財。我們將就消費要與資產、收入相適應,即在經濟條件許可和科學安排的前提下,讓生活滋潤起來,快樂起來,享受幸福生活每一天。
二、學習理財
人們常有這樣的困惑:除了將錢存銀行、賣國債外,我對其他理財工具一竅不通,怎能理財。當然,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無論多麼的聰慧、勤奮,他都不可能上知天文地理,下至人間百象,做一個“萬事通”。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對理財有著濃厚的興趣,你不妨再理論和實踐中多研究研究它,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你可以把它交到專家的手中,讓專家幫你打理你的財務。
“懂得用知識的人最富有”,也就是說明了能否運用知識及掌握技術,是21世紀貧富差距的關鍵。因此,不論你的理財要不要交給專家,建議你多少都要有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才能使你避免一些理財方面的陷阱,以免辛辛苦苦存下來作投資的錢化為泡沫。
其實,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一點都不難。人類的學習過程中對感興趣的資訊會比較容易吸收,組織後,便成為個人的知識留在記憶裡。所以,只要你平時培養對理財的興趣,多注意相關的理財訊息、多接觸理財團體並參與討論,理財知識自然地隨時間累積,這樣你便能輕輕鬆鬆的具備理財的專業知識。
三、理性投資
理性投資就是投資者瞭解所欲投資目標的內涵與其合理報酬後,所進行的投資行為。投資者投資前其一要合理確定投資額,要根據自己的收入,家庭狀況,預留出家庭必須開支後才能用於投資。其二要了解自己克承擔的風險,投資產品的風險,理性確定投資品種。個人理財工具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避險工具,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保險、黃金、債券、外匯、房地產等;一類為風險投資工具,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期權期貨、壽險投資連結產品、金銀紀念幣、普通紀念幣、郵票、字畫、古玩、彩票等。避險工具的收益小,風險也小;風險投資工具的收益大,風險也大。其三要確定並堅持自己的理財目標。理財目標在理財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沒有它,整個理財就像一盤散沙,沒有主心骨。理財目標最好是以數字衡量並且是需要你一點努力才能達到。簡單而言,就是請先計算你自己每月可存下多少錢、要選擇投資回報率多少的投資工具、預計多少時間可以達到目標。同時堅持自己的理財目標也很重要。證券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個人投資者存在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錯位現象。一方面,六成以上的投資者追求穩健的投資收益,崇尚理性投資,能夠承受的最大虧損僅在20%以內;另一方面,五成以上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卻以短線操作為主,持股時間選擇在3個月以內,顯示投資者普遍期望短期實現高收益。參與調查的投資者平均持股時間為116天①。這種行為最終會改變自己的理財目標,從而也就不能堅持自己的理財理念。
四、動態理財
堅持理財目標並不是說自己的理財是一成不變的,個人理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隨著個人和家庭的收入狀況以及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比如說,年輕人身體健康,事業再生能力強且無牽無掛,因此在個人理財上儘可“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作個進攻型投資者;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且處於人生事業和財富創造的收穫期,因此應做攻守兼備的投資者;而老年人一方面已進入賺錢的低谷期,另一方面又已進入被動消費的高峰期,因此應做防守型的投資者。
五、堅持理財
理財是個長期的過程,是一點一滴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要堅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例子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與“習慣”息息相關。你已有下定理財的決心為自己的理財成果買了保險以致立於不敗之地,也逐漸具備專業理財的知識。那麼,在你把詳細的目標擬定成計劃書後,接下來所必須做的就是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要養成理財習慣最好與日常生活習慣相結合,以達到隨時理財、處處理財的目標。
註釋:
①證券協會:個人投資者 理念與行為的錯位上海證券報200783
參考文獻:
[1]劉華 國外的個人理財業務 現代商業銀行 , 2003,***09***
[2]宋迎春 法律視角看人民幣個人理財 農村金融研究 , 2005,***04***
[3]郭蘭雲 個人理財市場呼喚專業理財服務 經濟導刊 , 2004,***11***
[4]龔中純 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競爭策略 企業經濟 , 2004,***10***
[5]馬曲琦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 中國城市金融 ,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