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中的鬆和沉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過長年累月的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鍛鍊,逐漸達到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高階境界。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過長年累月的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鍛鍊,逐漸達到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高階境界。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勞動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觸重物而養成了使力的習慣,從而造成肌肉緊張、關節僵硬、筋韌不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勁,這些反映到初習太極拳者身上,就會感到這兒不順,那兒不適,周身雌以協調。因此,“用意不用力”的要求與本身的“拙力僵勁”形成了一對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就成了初習太極拳者的首要問題。

  習練太極拳一般有三階段,即柔順階段、沉著階段和虛靈階段,以太極拳的剛柔來說,就是積柔、成剛、剛柔無跡、虛至虛靈。雖有三個階段,而又密不可分,待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昇華。而在柔順階段,首先要解決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勁的同時培養和建立柔順之勁。應從“鬆沉”入手來解決這一矛盾。如果初學者一上來就求輕,則不僅不易去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更拘謹、更緊張。若專求輕,還容易導致神意渙散,氣勢散漫而偏軟。而由鬆沉入手,不僅可以鬆化掉拙力僵勁,而且會鬆中有沉,益於柔順的培養,又易漸入沉著。
 

  所謂鬆沉,就是放鬆之中有沉墜的意思。首先是放鬆鬆開,使全身內外、四肢百骸、筋韌皮肉儘可能地放鬆鬆弛;鬆外就是身肢放長、伸筋拔骨、肌腱拉長、筋肉離骨、骨節開張,使經脈舒順通暢,絲毫無滯。譬如地下之溝渠,不塞而水行;輸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體之經絡,不閉而氣通。

  如何操作呢?操作在心,心想放鬆,則全身內外無不放鬆;心想鬆開,則筋肉竹節無不鬆開。操作的訣竅在意氣貫注經穴。經絡猶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間之河流;經穴則猶如城鎮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達,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最敏感之處。位於骨節之處的經穴謂節竅,是內氣人於骨髓的竅門。意氣貫注經穴 就是意想各節的節竅,如意想肩的節竅***肩井穴***放鬆鬆開,久之則肩關節自然放鬆鬆開;意想肘的節竅***曲池穴***放鬆鬆開,久之則肘關節自然放鬆鬆開;意想胯的節竅***環跳穴***放鬆鬆開,久之則胯關節自然放鬆鬆開;意想胸的節竅***膻中穴***放鬆鬆開,久之則胸自然放鬆鬆開,等等。以此類推,以意想竅,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則筋肉自然離骨,骨節自然開張,達到放鬆鬆開的效果。又由於“意為氣頭,氣隨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節竅放鬆鬆開的同時,內氣由節竅人於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縫,充於肌膚,通於經絡,達於四梢,則放鬆之中有沉著,久之便能達到鬆沉的效果。另外,周身內外上下除頂勁虛領、舌舐上顎和會陰上提外,其餘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鬆沉墜之意,如沉肩墜肘、胸空腹實、塌腰斂臀、坐胯屈膝、氣沉丹田、上虛下實等等。不論是站樁、定式,還是在周身運動時,都要想著放鬆鬆開沉墜,例如兩手領臂向上鬆虛棚領時,手臂各節既要放鬆鬆開,手臂之陰面又要在沉肩墜肘、腰勁下沉的同時而有向下沉墜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僅拙力僵勁自去,柔順之勁亦會油然而生。非軟非硬,非輕非重,順之勁即以心內中和之氣,行如柔水,流暢通貫周身內外,盤繞回旋,緩緩流淌,無停無滯,無間無斷,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而成太極柔韌之勁。柔中而有沉著,則外形似柔而內中有剛,功行日久,剛從柔中生出。

  所以,由鬆沉入手求柔順是初習太極拳者去掉拙力僵勁,進入柔順階段,培養太極柔韌內勁的關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