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如何養生

  健康包括了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那麼身體和心理如何養生保健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心身養生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身體健康的養生方法

  方法1 每天保持好心情

  研究發現,人體的免疫力與情緒有非常密切的聯絡,快樂的人比抑鬱的人更容易擁有良好的免疫力。

  這是因為良好的情緒能使大腦分泌出一些有益健康的化學物質,啟用人體免疫功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而焦慮和悲觀的情緒則會影響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甚至發生紊亂,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因此,要想增強免疫力,切記每天都要保持好心情。

  方法2 堅持運動不疲勞

  運動醫學研究證明,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運動,體內各個器官活動加強,新陳代謝旺盛,血液迴圈加速,骨骼的造血功能加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增強,使體內產生更多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因子,並增強其活性。

  同時,體育鍛煉還能疏導心理緊張,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精神疲勞,穩定情緒。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機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能力,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但是,運動一定要科學、適量,過度運動會讓身體處於過度疲勞狀態,對人體抵抗力帶來負面影響。專家推薦每週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強度以不過於疲勞為準。

  方法3 睡得多不如睡得好

  睡眠可防止大腦神經細胞過度消耗而造成功能衰竭,有助於精神與體力的恢復及能量的儲存。

  醫學研究證實,睡眠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有利於疾病好轉、康復。不過,不要拘泥於每天8 小時的睡眠規則,“好睡眠”的衡量標準不是時間,而是質量。

  如果你每天晨醒時感覺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就說明你睡好了。想要改善睡眠質量,一定要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減少噪音干擾、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避免強光照射等。

  此外,在睡眠前用熱水泡腳或進食少量溫牛奶,也有促進睡眠的作用。

  方法4 日常飲食營養要均衡

  研究證明,營養均衡的膳食對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人們在膳食中要注意充分攝取奶、蛋、大豆及其製品,這些都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西紅柿、胡蘿蔔、韭菜、大蒜、小白菜以及紅棗、草莓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A、B1、B2和鈣、磷、鐵等礦物質,適當多吃以上食物,對促進免疫系統的活動、增強抗病能力大有裨益。

  方法5 經常按摩促迴圈

  按摩確實能夠提高免疫力。

  按摩可以防止淋巴管堵塞,使免疫系統保持暢通。通過按摩可以降低血液中高達53%的皮質醇。

  皮質醇是什麼呢?它可是使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凶手。免疫學家指出,按摩能消除疲勞與緊張,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

  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接受45分鐘的按摩,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

  無論是專業的按摩,還是你和他之間簡單的背部按摩,都有提高免疫力的神奇作用,同時還能幫助你穩定情緒。

  方法6 戒菸限酒多喝水

  醫學證明,菸草中含有30餘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吸菸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區域性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所以要想提高自身免疫力,預防傳染病就必須戒菸。

  少喝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會削弱人體免疫功能,所以必須嚴格限制飲酒。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膽固醇,也應該限制每天1杯,過量飲用會給血液與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

  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媒介,缺水會造成人體疲乏,免疫力降低,這時需要補充水分。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內黏膜保持溼潤,從而可有效發揮捕捉病菌的功能。多喝水也會讓你感覺更有活力。

  方法7 不要濫用抗生素

  有些人盲目地認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

  其實,濫用抗生素不僅沒用,還會破壞自身的免疫系統。長期、反覆不按規則使用抗生素,會導致人體菌群失調和繼發感染,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對聽力、肝、腎等產生危害,還會產生過敏和毒性反應。

  一切藥物都是外因,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自身的自愈功能***而起作用。所以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統才是硬道理。提醒喜歡吃藥的朋友注意啦!

  心理健康的養生方法

  1.保持樂觀的情緒。要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即便是幹些家務也不應視為負擔,而是帶著情趣去幹,比如做飯,不斷嘗試新花樣,享受烹飪的歡娛。在工作上要不斷創造,在進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感受成功的樂趣。

  2.善於排除不良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別悶在心裡,要善於把心中的煩惱或困惑及時講出來,使消極情緒得以釋放,從而保持愉悅心情總伴你左右。

  3.經常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美德,其作用不僅使被幫助者感受人間真情,解決一時之難,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後的快慰。經常幫助別人,就是使自己常處在一種良好心境中。

  4.善待別人,心胸大度。以諒解、寬容、信任、友愛等積極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尤其是被人誤解的時候,要亮出高姿態,待對方曉知真相後更會佩服你,這樣寬容,關心別人也有利於營造好心境。

  5.保持一顆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後,隨年歲的增長,有人便產生了“看破紅塵“的感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這樣不利於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顆童心,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好奇,不論對知識更新,還是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6.培養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嚴肅、正式的場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說話時適當地採用幽默語言,對活躍氣氛、融洽關係都非常有益,在一陣會心的笑聲中,大家心情特別好。

  7.學會諧調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適應社會的規範,並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力,從而減少因此而帶來的困惑和壓力,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