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冬季養生很重要

  冬季來臨,風冷乾燥,氣溫下降,人們的抵抗力下降,養生保健、增強體抗力尤為重要,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所以,冬季要更加註意養生?下面小編整理了冬季養生的重要性,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養生的重要性

  1、冬季養生的重要性

  我國民間向來有冬季進補的養生習慣,因為冬季萬物潛伏、陽氣內藏,人體處於收納的時節,這時補充的營養更容易吸收,正是中醫所謂的“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的道理。冬季調理身體,可改善人體的陰陽平衡、旺盛臟腑的氣血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從大的方面來說,冬季飲食對正常人而言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也就是說既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也不能吃過於辛燥發散的食物,以免傷陽氣,同時又要注意防止溫補太過,鬱積化熱,而最好吃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好,黑木耳等。

  又因為冬季是以養腎氣為主的,而腎對應的味是鹹,根據五行相剋,水克火,而火對應的是心臟,對應的味是苦,所以冬季飲食上應少鹹,冬季本來腎氣旺盛,多食鹹會助腎之旺,轉而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的了;宜增苦,因為水克火,所以食苦可以助心氣,以防旺盛之腎水克心火。

  2、冬季養生應多喝點水

  專家介紹,入冬以來,咽乾口燥、面板瘙癢、鼻出血病人明顯增多。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來暖氣後,室內乾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身體自然容易出現上述問題。專家建議,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應注意多喝點水,通常每日補水應保持在2000~3000毫升。

  3、冬季養生應出點汗

  有關專家表示,冬季天氣非常的寒冷,人們更容易變得縮手縮腳,還會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運動量,但是你知道嗎?對於冬季養生來說,適量的運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適當的活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有利於身體的健康。鍛鍊身體其實是講究動靜結合的,對於練習瑜伽而言,要以發熱或者是輕微的出汗為好,也可以堅持用熱水泡腳,泡到腳部出汗最好。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也不能出汗太多,否則容易受涼感冒。

  冬季養生吃什麼

  乳鴿湯

  自古就有“一鴿勝九雞”的說法,可見鴿肉的營養異常豐富,不但如此,在中醫看來鴿肉還以一味功效良多的“補藥”,可以起到強身補腎,補血益氣等作用,是冬季進補的極佳之選。而用乳鴿燉湯,不但暖身暖胃,還能降營養最大限度的保留。

  首先將乳鴿處理乾淨,在加有薑片和料酒的沸水中焯水,之後撈出瀝乾;

  接著將乳鴿連同蔥姜等調味一同加入添上清水的燉鍋;

  開小火慢燉,直至乳鴿肉爛後撒上一把枸杞,並加入適量食鹽等調味;

  蓋上鍋蓋後,再燉上一段時間即可出鍋。

  孜然羊肉

  羊肉性溫,在嚴寒的冬季可以起到驅寒暖身的功效。再者,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極易被人體吸收,是一種老少咸宜的肉類,這道孜然羊肉口感鮮香誘人,十分美味。

  首先將羊肉洗淨,切成塊狀;

  接著放入生粉、料酒、胡椒粉、孜然粉、鹽等攪拌均勻後,醃製20分鐘;

  起油鍋,到入羊肉翻炒至羊肉變色後,加入適量辣椒粉、孜然粉繼續翻炒;

  直到羊肉完全成熟後,即可關火盛出。

  紅棗山藥粥

  養生粥香醇軟糯,暖身暖胃,是冬季養生的佳品,紅棗和山藥都是名副其實的養生佳品,一起煮粥,活血益氣,養生安神的功效更加卓著。

  首先將大米、紅棗洗淨後,靜泡一段時間;

  接著將山藥去皮,切小粒,淘洗乾淨;

  繼而在鍋中倒入清水燒開;

  水燒開後倒入大米,開小火慢煨,期間注意用勺子不停攪拌;

  待米粒鬆散後,倒入山藥和泡好的紅;

  繼續小火慢煨,煮至粥變得粘稠的時候關火盛出即可食用。

  冬季如何運動養生

  冬天運動是很有道理的,冬天裡運動自身消耗大,出汗少,運動者能更加適應出汗過程,增加運動強度。冬天氣溫低,空氣相對潔淨,呼吸道舒適,更能促進全身血液迴圈。更能自然地加大運動量,加速熱量的消耗。

  冬季運動鍛鍊,應注意保暖防凍。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鍊。鍛鍊完以後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後,宜立即用柔軟、乾燥的浴巾迅速擦乾全身,擦紅面板,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運動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這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爆發性的無氧運動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年輕人可以選擇跑步等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鍛鍊的時間應該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