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寒溼最好的中藥方劑

  溼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溼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溼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溼寒之邪了。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寒溼煎

  【處方】紫蘇、川芎、花椒、雨前茶。

  【功能主治】因風溼而頭痛者。

  【用法用量】加蔥白5寸,水煎,薰頭一刻,熱服,蓋暖出汗。

  【摘錄】《仙拈集》卷二

  寒溼神應藥酒

  【處方】肉桂2錢,枸杞子2錢,大熟地2錢,全當歸2錢,羌活2錢,益智仁2錢,川牛膝2錢,漢防己2錢,宣木瓜2錢,杜仲2錢***米泔水洗淨炒斷絲***,龍骨3錢***酥炙***。

  【製法】上藥裝入細夏布袋內,用高汾酒5斤,同入瓷瓶內,封固,隔水煮1炷香取出,放土中退火氣3日。

  【功能主治】諸般風寒溼氣,半身不遂,血氣凝滯,步履艱辛,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早、晚飲2杯。

  【摘錄】《集驗良方》卷二

  寒溼相連湯

  【處方】黃耆1錢,白朮1錢,蒼朮1錢,乾薑8分,木瓜1錢,防己1錢,豬苓8分,腹皮1錢。

  【功能主治】寒溼相兼證。

  【摘錄】《脈症正宗》卷一

  寒溼產生原因

  1、寒溼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溼通絡的藥物。中藥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藥,如羌活一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

  2、寒溼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溼或者燥溼藥。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朴等。

  3、寒溼之邪用藥,還要看引起寒溼的具體病因。寒溼分為外溼和內溼,外溼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溼;內溼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溼。外溼宜祛邪,內溼要溫補臟腑之陽氣。

  若要解決溼寒之邪,便需祛溼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溼寒。用山藥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溼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溼寒之邪消失。[2]

  寒溼症狀: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溼越重。

  1、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溼。

  2、反覆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8、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9、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1、長溼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3、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4、四肢關節疼痛、頸肩痠痛、肩周炎、腰痠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溼。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溼越重。

  寒溼病症解析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前面介紹過,身體內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幹燥。臟器也是一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溼潤的狀態,它就不可能幹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為腎主骨髓、主腦,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應的就是乾燥的症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乾、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裡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概率就會增加。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症很難治癒,就會反反覆覆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當現代人不分季節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後,當人們在夏季長期使用空調後,當女士們為了顯示身材儘量少穿衣服後,大量寒溼正悄然進入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虛火就越來越大。而普遍都採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