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痔瘡最好的中藥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那麼痔瘡常用的中藥方都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家分享痔瘡常用的中藥吧。

  痔瘡常用的中藥方

  方一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薰後洗,每次15-30分鐘。

  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溼消腫,涼血散瘀,適用於痔瘡。

  蒲公黃

  方二。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前藥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處。

  本方適用於溼熱而致痔瘡。

  方三

  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蔘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劑,日服2次。

  本方為凌朝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於痔瘡。

  方四

  浮萍適量。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本方適用於痔瘡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薰洗肛門。

  本方為黃洪坤方,功能清腸利溼,止血,適用於痔瘡。

  槐花

  方六

  柞樹葉30克。搗爛敷患處。

  本方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適用於痔瘡。

  痔瘡的鑑別診斷方法

  1.直腸癌

  主要症狀為大便習慣改變,可有直腸刺激症狀,指診可及菜花樣腫物,結腸鏡及活檢病理可定性。

  2.直腸息肉

  兒童多見,多為低位帶蒂息肉,呈圓形、實性,活動度好。

  3.直腸脫垂

  黏膜呈環形,表面光滑,括約肌鬆弛。

  痔瘡的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祕、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2.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僅墜脹感,可出血,發展至脫垂,合併血栓形成、嵌頓、感染時才出現疼痛。

  3.內痔分為4度。①Ⅰ度 排便時出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②Ⅱ度 常有便血;排便時脫出肛門,排便後自動還納;③Ⅲ度 痔脫出後需手輔助還納;④Ⅳ度 痔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其中,Ⅱ度以上的內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症狀同時存在,可出現疼痛不適、瘙癢,其中瘙癢常由於痔脫出時有粘性分泌物流出。後三度多成混合痔。

  4.外痔平時無特殊症狀,發生血栓及炎症時可有腫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