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南子故事發生了什麼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南子接見孔子一段頗有意味的故事,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見南子發生了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見南子發生了什麼

  在路衛兵看來,最少應該先搞懂事情外圍的幾個問題,1,南子為什麼要見孔子?2,孔子對南子什麼態度?3,孔子為什麼一定要去見南子?南子為什麼要見孔子?

  一說孔子是帥哥,南子想要霸佔孔子。此說雖然可笑,但人也不在少數。原因是: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史記》***,大高個,相當於現在一米九幾,有型。其實大高個未必就是帥哥,當時人們身裁如果都矮的話,那麼孔子的個頭就相當於現在姚明,喜歡你是喜歡你打籃球的技藝,要說上床還是劉德華合適些。況且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史記》***,實在和帥哥二字相去甚遠;二說南子是想與名人睡覺的心態。就像現在的意淫,要的是那感覺。這也很滑稽,為什麼?孔子現在是聖人,可在當時根本不算什麼名人。南子無論從那方面講,都不遜於孔子。況且那時的孔子歲數也不小了,南子未必就有戀父情結;三說南子想追星。也很幼稚。孔子也不是什麼星,孔子在當時小有名氣,但也不至於引起南子騷動。

  當時的孔子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往返於各國之間,講學、傳道,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巡迴演出,還處於走噱階段,連吃飯都成問題。即便屬於明星之列,也絕不是什麼大腕。其實,南子召見孔子,更多的還是出於尊重和仰慕。她在召見孔子時說,“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史記》***,這說明南子是參與政治的,也是懂政治的,出於對孔子的仰慕,對人才的渴望,所以心嚮往之,這些想法應該是很正常的。南子召見孔子,還有一個原因:她和孔子是老鄉,孔子祖上也是宋國人。況且,南子也不是隻欣賞孔子,她對有才能的人都很欣賞,比如被衛靈公稱為賢大夫的蘧伯玉。難道南子和他也有一腿?對於南子的邀請,孔子先是“辭謝”,後來南子幾次三番的邀請,孔子就感到不好意思了。南子是國君的夫人,地位在那擺著呢,孔子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所以“不得已而見之”***《史記》***。

  況且孔子吃著人家的俸祿,出於禮貌也要見上一見。孔子見南子,其實也是有成熟考慮的。孔子的思想、說教,在當時還處於宣傳起步階段。當時社會百家爭鳴,儒家只是其中的一個流派,實惠不實惠,還需時間的檢驗。任何事情的認知都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讓所有人接受的,而這個過程,又是艱難而痛苦的,所以孔子當時並不得志。衛靈公也不是很重視他,孔子在魯國“奉粟六萬”***《史記》***,於是衛國也就給他“奉粟六萬”,就很能說明問題,沒有給他更高更特殊的待遇。南子在衛國是國母,當著衛國半個家。孔子要想推銷自己的思想,就必須要過南子這一關。既然有政治上的考慮,就不會有作風上的荒唐。還有一個細節,是人們一直耿耿於懷的,南子是在自己的臥室裡召見的孔子,臥室,總能給人一種曖昧的感覺,所以有人就此下結論:孔子也是人***相對於聖人的凡人***,也有七情六慾。

  其實,太史公的寥寥數語,卻也交代了幾個重要細節:南子坐南朝北,所以孔子“北面稽首”,這個當然可以理解,南子是國母,自稱小君,面南背北無可厚非。然而“夫人在絺帷中”,這就是當時的細節了,就像電影的佈景、美術。後來還有“環珮玉聲璆然”的音響效果。這些細節,太史公交代的這麼清楚,說明什麼?只能說明當時還有其他人在場,這些細節被記錄或是流傳出來了。雖然***二字容易惹人遐想,但這也不是演三級片呀,總不至於兩個人一見面,不管圍觀群眾,上來就招呼吧?再套用春晚的一句話:我們心裡還是陽光一點的好。

  南子與孔子是否真有***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南子接見孔子一段頗有意味的故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南子接見孔子一段頗有意味的故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這意思就是說,南子接見孔子那天穿戴十分整齊,戴著王后鳳冠,佩著玉飾,端坐在帷帳中。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自己的老師得不到衛國的國君的召見而屈就去深宮謁見南子的事情而感到十分的不滿。孔子連忙給子路解釋並向上天發誓說:“如果見南子我做了見不得人的上床苟且事情,天打五雷劈!天打五雷劈!”那麼,南子是何許人也?孔子為什麼去拜見她?拜見過南子的孔子又為什麼賭咒發誓地堅決否認做了見不得人的上床苟且事情呢?孔子的這句話,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更有些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味道。其實,孔子不僅沒有做了越軌見不得人的事,而且連南子的面也沒見到,更不知道這個名動一時的風流***是什麼樣子的,那為何在自己的弟子面前大發如此的重誓呢?或許孔子此時的心中的確有那麼點風流浪漫的想法。難怪孔子後來說,食色性也,性也。細品一下便知其中奧妙,不過,孔子的名聲並未因此受任何影響,畢竟,整個遊戲規則都是這位聖人制定的,這是他的不同之處,也是他作為至尊至聖大師的高明之處。但是,細細分析起來,並沒有如此簡單,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孔子發下如此重誓的呢?孔子到了一個國家前去拜見國君夫人原本算不得一件大事,既沒有談政治,也沒有談六藝,更沒有形成白皮書之類的東西,只要四個字“子見南子”就可以了,但是司馬遷卻用了諸如“環佩玉聲璆然”等大量的筆墨記載這件事,這本身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說起來,孔子拜見南子之時做出非禮的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雖然說南子風流放蕩,但是孔子當時的年齡已經五十六歲,而且孔子作為一個客居衛國首次進宮面見國君夫人的名人來說,借給孔子十個膽子也不敢胡來。再說,南子國色天香,心高氣傲,她恐怕也不會為了一個其貌不揚、又早已就知道天命的糟老頭子動心吧?至於子路為什麼不滿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看不起南子的品行,認為南子行為不合禮教,而自己的老師居然去面見這樣的人,顯然有失身份。

  那麼,為何孔子此時要發下如此的重誓:“天厭之!天厭之”呢?按照孔子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修養,會見了一個女人是沒有必要也不會發這樣的重誓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尷尬的局面呢?那就是因為孔子拜見南子之後的思想感情的確有了變化,他在子路面前表現出來的,是失魂落魄、神魂顛倒的情緒。這一方面說明南子確實美豔絕倫,誘惑十足,連孔子這樣有定力的聖人也把持不住;另一方面,可以斷定孔子的確動了凡心!起了愛慕之心了!

  其實,孔子即便是發下重誓也沒有說明他對南子沒有任何想法。就在一個月之後,衛靈公和南子同車外出,讓孔子坐在第二輛車子裡跟隨,孔子見此情景,不由得自言自語地感嘆出了一句名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意思就是說:我還沒有看見過愛好道德像愛好美色一樣的人呢!有人解讀說這句話是諷刺衛靈公的,可誰知道孔子是不是在自我感慨、自我傷懷而大發牢騷呢?

  人人都稱孔子為聖人,使他在至尊至聖的呼聲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然而,當孔子大步走向不近女色、出塵脫俗的聖人神壇的時候,他卻在悄悄地打造了這一段鮮為人知的風流佳話,竟然拜倒在一位著名***的石榴裙下,真可謂是“聖人難過美人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