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故事作文

  孔聖人教導“誠實守信、厚道人意、堅守節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導的思想也正是我們如今最需要的。以下是作者寫自己眼中的孔子故事範文,歡迎參閱!

  1

  在這裡評價聖人,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計較。可我絕對不是在孔子背後戳脊椎啊!您老人家千千萬萬不要夢裡找我……今天我在天橋中央站了好久,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大家都有要緊事似的,各個行色匆忙。 可憐的人啊,你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 每個人出生時都光著屁屁,現在 卻狠不得用數張面具包裹自己。

  又是一陣堵車,我突然想起了孔子,當年周遊列國遊說時他坐的什麼車呢?條件好了也就是快馬加好車伕。也許他的馬聽懂得欣賞詩歌,馬伕興許還會玩弄個古典打擊樂。誰讓孔先生的嘴能說會道,馬聽得多了都知道不上進很沒面子。

  每天孔子早早的起床,抹些鹽在牙齒上,利於預防口臭,以便聽者受益。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食宿在路途中。這樣他必然會象魯迅所言“他一定有胃病”。古代沒有馬路,道路坎坷,吃完飯就顛簸必然會得胃病,只可惜當時沒有馬丁寧,科學也見證了他的死因的確與胃病惡化有關。平時按時吃飯的確很重要。我看大家飲食規律的沒幾個。居然還有經常黑白顛倒的。一定要注意啊。

  孔子根本沒有想過做聖人,他只想國民以禮相待,過上共產主義的日子。只怪他思想太超前,一不小心成了至聖。亞聖孟子的偶像就是孔子。雖然當時沒有模仿秀,但孟子也以驚人的毅力走過了偶像的人生之路。順便發揚了一下自己的風格,與孔子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看來選對了人生方向對以後的發展極為有益呀。 看孟子發展的多好,這就提醒我們只選對的 ,不選貴的。有些東西對你不一定有用,花錢報一堆學習班上的不少,沒用!

  之後我離開天橋,去了老地方KFC。說不定哪天我們就見面了。我經常在那裡看書。看看手裡的果汁,想想我可以做平穩的汽車,可以上網和朋友分享一天的快樂,真的沒什麼好羨慕孔子的。他應該很嫉妒我吧。
 

  2

  推人道,復周禮,功比三皇五帝;創儒手,育桃李,才領萬世風騷。

  “復八百載先周禮之樂,創五千年華夏之瑰章。”孔子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文化,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之中,雖經無數風雨洗禮,但仍熠熠生光。

  在一個禮樂崩壞,征伐不止的時代,孔子放棄了隱退歸林的消極做法,以一顆赤誠的社會責任心,帶領著他的弟子們,積極用事,推行改革。“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用來形容他或許再恰當不過。

  他走在世人的最前列,倡導只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方會使百姓“有恥且格”;他奉行以信取天下,認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他憎惡僭越之行徑,痛恨“八侑舞於庭”的大不敬做法;他嚮往燦爛的周文化,堅信“文王既沒,文在茲矣”;他遠離小人,主張“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悔恨“沒世而名不稱”,感傷“鳳鳥不至,河不出圖”。

  “攬五美於一身,屏四惡於萬里”,聖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質,為萬世之楷模。“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是他堅持真理、永不放棄的品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是他嚴於律己、非理不為的品質;“正名、順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正己修身,模範帶頭的品質;推“三年之喪”,行“孝悌”之名,是他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告的品質;“以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是他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品質……“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樣讓人遵循”。孔子以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問心無愧的頑強,一路走來,並將繼續走下去,永遠不停歇。
 

  3

  春秋末期,有一位聖人。他有著“仁”的思想、“儒”學的精華。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標。雖然離我們有2000多年的距離,但是,這個名字我們終生不忘——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剛剛學習的《論語》就是記錄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書。書中所講的,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而孔子這位聖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嚴的形象!

  孔聖人教導“誠實守信、厚道人意、堅守節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導的思想也正是我們如今最需要的。象他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聖人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道德的修養和心態。讓我們的品德高尚,昇華。也正是這一點,讓孔子,一個平平凡凡的人,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孔聖人”。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對孔子的話瞭解了一番,對他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深切的感悟。這就是我們應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給別人。也正是孔子的這一翻令人受益匪淺的話,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我也十分敬佩孔子。因為孔子對我的幫助則是勝過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離不開他的幫助。孔聖人不但對我有著莫大的幫助,對整個中國的“現代文明”都有著重大幫助。所以,孔聖人就像是一盞明燈,不僅把我的人生照亮,還把整個中國的歷史照亮,讓我們的文明達到了高點。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聖人是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他的每句話都是對我的極大的感觸!如果說,秦始皇是對我們國家發展產生了重大貢獻,那孔子就是我們文明發展不可缺少的貢獻人!
 

  4

  最近,我從書本上認識了孔子這個古代人物。孔子是“先秦諸子”,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幼年時的孔子家裡十分貧窮,而他的父親是名士兵,卻不幸在戰爭中被打死,幼小的孔子和母親為了生活只能四處乞討。孔子從小受母親的薰陶和教育,在十五歲時,孔子已學會“十五志於學”,大概在十六七歲時,已懂得一些禮節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孔子自己說:“三十而立。”就是說,孔子在一生學習的道路上,從十五歲立志於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打下堅固的基礎。後來孔子又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他所描述自己一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思想境界。這個基礎,對孔子一生的事業,一生的為人處世,都是有著決定的意義。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中看出,孔子對“仁”有一定見解。孔子認為,一個人想要達到仁義的境界,必須做到孝,忠,恭,義這四方面。孝,主要指尊敬長輩,尊敬兄長。忠,指對人,特別是對上盡心盡力,誠實負責的態度。恭,即對已莊重嚴肅,對人謙虛和順。義,就是仁的中心思想,子曰:“見義不為,無勇為”。以勇即見以勇為。其中很多可以用社會主義原則加以改造,從而成為我們今天的有利於工作學習修養的美德。孔子把體現了個性的道德品質的人叫君子,他認為君子是個人道德發展的高峰。孔子認為要想成為君子,必須懂得道德,懂得道義,懂得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孔子提出的理論和思想,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從而使國家變得更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