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勵志故事
大家有沒有聽過蔣方舟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
被譽為80後美女作家的蔣方舟,從七歲就開始寫作,九歲寫成散文集《開啟天窗》,在由《人民文學》主辦的第七屆人民文學獎中,獲得散文一等獎。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爭議和討論,並在臺灣出版繁體版本。此書出版,引起臺灣媒體的一片驚呼,稱其為:早熟的蘋果。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再度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人物。
三月的清華園,已是垂柳依依,奼紫嫣紅。在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裡,蔣方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當記者請她談談自己的夢想時,蔣方舟的目光中頓時溢滿了一種無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點也不陌生和遙遠,就像是一個鄰家的小妹。
夢想,其實這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蔣方舟一度羞於表達,她已經走過了那個向人急速表達自己夢想的青澀年齡。但無論走過多少千山萬水,內心裡總有一處芬芳,散發著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長,魂牽夢繞。
蔣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夢想再可笑,也勝過沒有。能有夢想,也需要天賦。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當大家對現實的醜惡齷齪、體制與潛規則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我還是保持著震驚和不適。蔣方舟的震驚和不適,使我們感到她的清純和簡單,一點也不世故和圓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無論塵世間如何改變,人們內心渴望的還是一種清純和簡單,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蔣方舟用一種無奈和沮喪的語氣說道,我現在覺得距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對我說,孩子,你在北京買個房子吧,這樣我們的心也就放下了。我當時聽了特別地感到不可思議。我想,這樣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眾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這個東西剝奪了。過了一段時間,爸爸又對我說,孩子,等房價一降下來,你就買個房子。在父親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邊的房價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種特別特別明顯的無力感。
蔣方舟的眸子裡溢滿了一縷柔軟,她深情地說道,我原來的夢想是當大師,但漸漸地覺得當大師不是主觀能夠決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識時務了吧。但我的奮鬥絕對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奮鬥是想在寫作之外,有能夠讓我逃遁的一個領域,默默地幹,它不一定是學術的東西。那樣我就不用整天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或話題了。
有一個逃遁的領域,默默地幹,是蔣方舟夢想中最美的生活狀態,她不做意見領袖,也不做暢銷書作家,21歲的蔣方舟,她的夢想,不想成為別人中的任何一個。蔣方舟說道,我就是我,我是唯一。“殊途同歸” ,是一種夢想,特立獨行,也是一種夢想。只有這樣,才構成了我們這萬千世界,芸芸眾生。
蔣方舟的夢想,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並有了一種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華大學上大三的蔣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書《審判童年》的寫作中。但是在她內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個夢想是屬於自己的,可以躲避風沙海浪,可以拒絕飛短流長,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園:菁菁芳草,灑滿陽光。
:高三,不相信傳說
我也高三過。上高三之前,我對高三所有美好的傳說,都賦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課,晚自習還睡覺的學生,會考上北京大學;我不信任平時交白卷的學生,高考忽然靈光乍現,考了滿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過專心致志的學生;我不信任翻圍牆去上網的,學功課最靈光;我不信任家長從不過問的學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今天經某位名師點穴,明天就逃出昇天;我不信任高考會提供作弊的空間;我不信任高考會給予超常發揮的機會,我不信任腦白金腦黃金……
上高三之後,學校開了場“高三動員會”。在我看來,前面要加個“運”字——“運動員會”。我上清華後,認識一個同學,他在高三前,一直是個運動員。上高三之後,成績排名在30多位。高三畢業時,高考成績卻全班第一。問其奧祕,他說:“我當運動員的時候,教練說,只有你流的血汗,不會欺騙你。”
我對高三沒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對大學將要給予我什麼,也沒過多的期待。高三是個競技場,你是個運動員。一切的藉口,一切的傷痛,一切的眼淚,一切的軟弱都無人喝彩。不要說什麼過程最重要,只有大學《錄取通知書》是王道。
如果你沒有退路,不能退到國外的大學、父母的攤點、復讀學校……那麼,來到這條起跑線上,就儘快打消幻想吧。沒有奇蹟,所有的奇蹟都是一步一步發生的,只是最後那一步引起世人關注而已。
做題的辛苦,在高考中終於得到了迴應。
高三的老師說過很多好話,但我只相信三句:
一、排名比分數重要。二、補弱科。三、不喜歡做題的學生,不是愛學習的學生。
上高三後,學校組織了第一次摸底考試,我考出了一個超級好的分數,數學高達142分,文科總分超過620分。老師說,這是為了讓我們“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試。我不關心自信心,不關心分數,只關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個起點名次。而高一的時候,因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總成績,以致排名在全校一千名之外。分數只會讓我迷惑,名次才能給我自信,讓我平靜,讓我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下去。
成績排名被認為是反教育規律的,現在正被人性化地抨擊。但我以“運動員”的思維,認為成績排名是天經地義的。空口鼓勵沒有用,資料才是硬道理。這樣,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後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標定位。才不會在自己蝸行龜步的時候,妄想著拿世界長跑冠軍。
考了幾次之後,我逐漸知道了自己成績區間,在570~590分之間。我的名次從沒有跌落到班裡第七名之外。不過要超過前面的人,也不容易,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我的弱科上著手。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數學和地理。我積攢的一點體能和毅力,幾乎都給了數學;我的方法是做題、做題、再做題;我積攢的優勢,給了語文和外語,我的方法是隻參加考試,不交這兩科的作業;我積攢的智慧,給了歷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筆記,畫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竅門。還有地理,我一直沒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亂的調整中跟緊別人的步伐。
我的數學老師說:“你是我見過的做題最多的學生。”有一個章節,我沒有搞懂,於是去網上下載了有關這個章節所有的試題彙編。打印出來,一共是600頁。每天晚自習近四個小時,我都在埋頭做題中渡過。做完了之後,我常常覺得頭已經不在脖子上了。
我所做的題,幾乎都不是老師佈置的——老師絕不會佈置這麼多題。我的題,全都來自教輔書市場。每個星期,我都會去補充和更新試題。我是個“教輔書原教旨主義者”,我知道在市場上能找到教輔書的名稱、優劣、出版週期。我不會傻到做所有的題。但是我需要大量的資訊,才能篩選出對我有效的那一部分。
做題的辛苦,在高考中終於得到了迴應。我的數學,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強勢的一科。
不要抱著“鍛鍊鍛鍊”的想法,那隻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經心,缺乏誠意。
上高三之前,老師對我說:“你的目標是清華和北大。”我知道,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我有上北大或清華的可能性。這不是句空話和豪言,而是種規劃和實施。
從暑假開始,我就在為自主招生做準備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準備了三個多月,前後裝訂出了一個冊子。這期間,我個人、我父母、我的高中母校,還有清華大學和其他大學,都在規則範圍內做了大量努力。最終,在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在規則最寬容和最謹慎的60分優惠條件下,我進入了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我的高考分數加上自主招生的優惠分,排名全省21名。我從沒有放棄希望,也沒有錯過機會。
後來,有很多人向我諮詢自主招生方面的事,我並非這方面的專家,自己也不具備示範效應。但我看到很多家長,常常是在最後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資料。那些資料大多是慌慌張張湊出來的,他們連列印紙都臨時借,獲獎證書也不知塞到了哪裡,甚至還說:“就弄個假的證書,不會有人查的。”對於面試,他們說:“哎呀,無所謂,只當是鍛鍊鍛鍊吧,說不定就過了呢。”
奇蹟也許會從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
不要抱著“鍛鍊鍛鍊”的想法,那隻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經心,缺乏誠意。
參加自主招生前,我閱讀過很多大學的自主招生簡章,也登陸過很多大學的招生論壇。在那裡,接觸到一些大學的招生人員。很多招生資訊,都是公開的,也是歡迎考生去諮詢的。比如如何準備個人資料,如果寄錯了資料該怎麼辦?具體該找誰聯絡?招生組負責人的行蹤,什麼時候可以當面諮詢?這些,對於開放的大學,並不是些什麼保密資訊。如果學生的上網時間不能保證,可以委託給家長或者親友。儘可能地早做準備,儘可能地獲取資訊,儘可能地符合招生簡章上的條件。證書齊備,蓋章齊全,耐心等待。
那是一段短暫的“運動員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榮與夢想,也感受悵然與失落……
怎樣過一個快樂的高三?我沒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學生,沒有誰還能保持所謂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慮、煩躁、嫉妒別人比自己好,擔憂未來,抱怨父母,痛哭發洩,暴食減壓,患得患失,這都沒有什麼可怕,這就是競技心理,每天都纏繞著高三學生的病態心理。
在高三的那個漫長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負面情緒:看不到未來,沒有一個好訊息,覺得苦海無邊,孤獨,變醜,任何一點點小挫折,都讓人崩潰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給自己寫小紙條,給自己做心理按摩,自我暗示。這些紙條,如今已攢了一抽屜,現在翻出來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寶劍鋒出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類的大俗話。開春之後,我的情緒隨著成績的穩定也漸漸穩定了。因為該來的總會來的,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過的。告別時也非常平靜,我不會涕泗交流,不會撕書洩憤,不會跳樓自殺,不會徹夜狂歡。不會過於懷念高三,也不會全盤否定高三。
那是一段短暫的“運動員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榮與夢想,也感受悵然與失落。如此而已。
:清醒地成長
沒有什麼“形勢永遠比人強”,因為所有的牆壁,其實都是門。如果有一千個人中,有一百個人,有自己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的內心世界。一百個人中,有十個人有離開這個跑道,忠於內心的勇氣。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獲得了成功。那麼未來的社會,也許會大不一樣吧。
前兩天,我網易新聞做的一個專題,叫做“CBD的午餐”。專題採訪了在北京CBD工作的商業顧問、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媒體人等等。每天的午餐成為了他們最大的煩惱,好的太貴,便宜的太髒。每天在食堂吃太單調,在便利店吃人多得像要打仗。
CBD是北京的中心,它在短短几十年內是變得如此繁華漂亮,每次我路過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中國真的成為盛世強國”這一類複雜的感嘆。每年都有很多面孔新鮮的年輕人湧入這裡,建設這裡,維護這裡的正常運轉,把自己的夢想,捆綁在中國的“強國夢”上。
然而,每天最基本的吃,都成為很大的煩惱,消磨著對生活的熱情。而這只不過是年輕人每天幾十萬煩心事中的一件而已。
今年3月份,我搬出了學校,在外面租房子住。我住的地方叫做五道口,這裡有一個別名,叫做“宇宙的中心”。很多入口網站都在這裡,例如搜狐網易之類的。
每天早晚,我上課放學,都與這些網站的年輕員工們同進同出。我看他們每天早上擠下地鐵,晚上再重新擠回擁擠的地鐵。腳步匆忙、面色疲憊。他們幾人合租一間屋子,個人空間只有一間臥室、一張床和一臺電腦而已。
我每次看到他們,總會產生很大的恐懼,我在想:是不是就是這樣了?生活就是這樣?未來就是這樣?理想,也就是這樣了?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個小城市,家裡都是鐵路系統的。這個系統非常封閉,幾乎買斷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我的很多小學同學,現在已經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進入了鐵路系統工作,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鐵路職工,一生大概都不會離開那座小城市。
我放假回家和他們聊天,他們會表達對自己生活的憤懣與不滿,說自己原來的理想是能夠去一線城市當白領。他們羨慕我能夠離開這所雞犬相聞的小城,覺得能夠來到北京的我,前途是無可限量的。我想到每日所見的白領生活,不知該說些什麼。
十五歲的時候,我去湖北最好的高中上學,周圍有很多同學是“富二代”,家庭提供的物質保障讓他們可以去享受漫長的青春與輕狂,整個世界都像是他們的。今年再次和他們偶然在網上遇見,卻發現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出國了,有的是去讀書,有的乾脆已經移民。他們也勸我出國,說:“中國什麼都不好,出去了你就不再想回來了。”
聽說這個世紀,就會是中國的世紀了。如果世界是個環形大跑道,那麼中國已經跑在了前面。
中國內部,則更像一個大跑道。所有人朝著同一個目標狂飆猛進,同心同力,身不由己。終點是什麼呢,是幸福麼?是成功麼?是北京三環內的一所房子麼?大家都一直跑,一直跑,漸漸的,所有人都忘了這個目標是什麼,甚至也不敢去過問。
我的小學同學們,那些一輩子也許都生活在故鄉的年輕人們,認為自己起步慢、起點低,永遠不可能趕超,因此放棄了,把自己視為社會的底層而在後面慢慢踱步。
我的高中同學們,看不起這場遊戲,所以乾脆離開運動場,不陪你們玩兒了。
而其他所有人,都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離開這個跑道,去反抗這個規則,因為所有人都在跑啊。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不斷創造出大量的財富,金錢在中國流動著,資本便調配著每個人的生活。錢流向一線城市,便殺進北上廣。錢流向體制內,便衝進體制內。
要清醒地成長,必須有脫離這個軌道的勇氣。即使軌道之外,並不許諾成功。今年,我陸陸續續接觸了一些年輕人,一些與眾不同的年輕人。有的高中生放棄了名校,去就讀企圖建造烏托邦的南方科技大學;有的大學生,刷海報、拉選票,去參選人大代表;有的師兄師姐畢業了,也放棄名校、外企這樣的選擇,去做一些他們認為能夠改造社會的事情。
沒有什麼“形勢永遠比人強”,因為所有的牆壁,其實都是門。
如果有一千個人中,有一百個人,有自己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的內心世界。一百個人中,有十個人有離開這個跑道,忠於內心的勇氣。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獲得了成功。那麼未來的社會,也許會大不一樣吧。
未來的中國,會變成一片原野。有跑的、跳的、在陽光下晒太陽的。少有所學,壯有所為,老有所安。盛世強國下的年輕人們,人人有選擇的自由,和擇善從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