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勵志語錄
你知道蔣方舟是誰嗎?別急,小編下面有說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精選
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
《在黑夜裡健步如飛》
“也許天長地久可以做如是解:你一生中只有那麼一刻,你全心投入去愛過一個人,那一刻就是永恆。你一生中如果有那麼一段路,有一個人與你互相扶持,共御風雨,那麼,那一段也就勝過終生了。”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世界並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處在一條緩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個瞬間都是完美的,一切罪惡本身就已經蘊含著寬恕,所有的小孩本身已經蘊含著老人,所有嬰兒都蘊含著死亡,所有瀕死者都蘊含著永恆的生命……學會愛這個世界,不再拿它與某個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與一種我憑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聽其自然,愛它,樂意從屬於它。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對於“矯情”,毛姆在《 面紗》中是這樣解釋的:“從來都無法得知,人們是究竟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心上都有一個缺口,呼呼往靈魂裡灌著寒風,我們急切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滿它,就算你是太陽一樣完美正圓形,可是我心裡的缺口,或許恰恰是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你填不了。
青春這個大園子,有點美麗,有點誘惑,有點危險,就是沒有用。但若全拔了無用的勞什子,改種飽腹的捲心菜,伊甸園變成菜園子,未免也太可惜了。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社會看起來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質是仇窮,權利和錢仍是僅有的被認可的追逐目標。身為屌絲,嚮往的仍然是逆襲的故事。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異性戀要找的是一個異己,一個異體,一個other;同性戀呢,往往找尋的是自體、自己,在別人身上找到自己,這是同、異性戀的基本不同。”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黃金年代永遠在身後。無人能夠改變的是,時代的火車往前開——拉著那些願意的,拖著那些不願意的。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一個徹底誠實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人,內心只有一種聲音。他人的勸誡、世俗的虛榮、生活的誘惑、權力的脅迫,這些一切都無法入耳入心。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的東西。
《黑暗中也健步如飛的人》
日本著名的民藝理論家柳宗悅談論器物時說:“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許華麗、繁瑣、病態,而必須結實耐用。忍耐、健全、實誠的德性才是‘器物之心’。”樸素的器物因為被使用而變得更美,人們因為愛其美而更願意使用,人和物因此有了主僕一樣的默契和親密的關係。
經典
年輕人最基本的就是:不怕窮,對財產也沒有恭敬之心。他們發現當然是不同程度的覺悟如果要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得有系統地挑戰社會體系和財富體系。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心靈乾枯的人偏要寫下充滿感情的文字;滿臉鬍子的大漢偏要偽裝成小女子;不擅講笑話的人偏要講笑話,為的是掙一口氣,顯示自己夠複雜,夠文學化,夠多樣化,用於填補自己的不夠自信的那一面
“女人最適宜的職業是看護和教育兒童,因為她們本身實際上就很幼稚,輕佻漂浮,目光短淺,一句話,她們的畢生實際就是一個大兒童——是兒童與嚴格意義上的成人的中間體。,肥臀與短腿的女人是美好的,女人的美都與性衝動緊密相關。與其說女人是美麗的,還不如把她們描述為沒有一點美感的性。”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所有的壓抑和窒息都自己吞嚥消化。面對龐大的稽核關卡,人沒有個人價值,只有整體價值。她的價值混在沒有意識的人群中,只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純粹分數,取決於他身上增加了多少馴服溫順的成分。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對一個人,巨大的安寧與幸福,往往來自於對“獻身”行為的享受和自我欣賞,而不是來源於索取。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我們長久以來受此磨難而不自知,每日萬分苦悶卻不知它何起何終。
《黑暗中也健步如飛的人》
“當青春期如狂風暴雨侵蝕你的身體和內心時,你和其他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一樣,你渴望著另一個人的愛戀和撫慰,而你發覺你愛慕的物件,竟如你一同性別,你一時驚慌失措,恐怕不是短時期內能夠平復的。你無法告訴你的父母,也無法告訴你的兄弟,就連你最親近的朋友也許你都不肯讓他知道。因為你從小就聽過,從許多人的口中,對這份愛情的輕蔑與嘲笑……”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是人該以怎樣的品相活下去。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失戀的人或許不該那麼痛不欲生,情人忽作陌路人或許是可悲的,但至少乾淨利索,因為猝然,所以悲壯。最可悲的是,在長期的穩定和溫情之中,愛情一點點死去。兩人都看到愛情在溺水,在呼救,在掙扎,看它沉入湖底卻無力施救。
《愛情沒那麼美好》
母親是一寸寸變老的,而父親是突然老的。
做一個自由的人,心不為形役,形也不為心役,坐擁一整塊無人的疆域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站在岌岌可危的高臺上,居高臨下的掃視,讓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盲人的國度裡,獨眼人就能稱王,因為他擁有了自由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我們長久以來只承認一種“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的內心。
《黑暗中也健步如飛的人》
我對社會的殘酷,沒有怨言,只有好奇。我想沿著'殘酷',去尋找它的苦難,尋找它的父輩,它粗大的根系,我要溯流而上,期待憧憬著巨大苦難之源如世間最壯麗之景撲面而來。你敢嗎?你來嗎?
三十而立,立的也不過是安身立命的立;全副武裝,對抗的不過是不斷攀升的房價走勢。
古人說三十而立,說明三十歲已經是很關鍵決絕的歲數了。三十歲,已經決定了後半生定格的形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古人壽命短,所以生命週期都壓縮加速,反正我周圍的80後,都仍保持著“二十而蹲”的姿勢,他們將立未立,下一個動作還曖昧未卜,不知道會昂然地頂天立地,還是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愛情沒那麼美好,它並不能成為逃避平庸生活的避難所,它是平庸生活的一部分;愛情沒那麼美好,可也沒那麼糟糕。只要不以成敗論愛情,就會發現相互扶持走了一段,承認“愛過”就已經是幸運。愛情沒那麼美好,故事的結局早就寫在開頭。
人一老,最明顯的外在表現是他們對外在的人事失去了敏銳。 老人最大的福利,就是再沒有與龐大的大世界和逼仄的小世界搏鬥的義務。所謂「天倫之樂」,不過是人生在尾聲中終於得空喘息。然而,正是因為不必搏鬥,他們不僅荒廢了武功,鏽了兵器,對外界刺激的被動反應都變得遲鈍。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蔣方舟個人事蹟
被譽為80後美女作家的蔣方舟,從七歲就開始寫作,九歲寫成散文集《開啟天窗》,在由《人民文學》主辦的第七屆人民文學獎中,獲得散文一等獎。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說《正在發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爭議和討論,並在臺灣出版繁體版本。此書出版,引起臺灣媒體的一片驚呼,稱其為:早熟的蘋果。2008年,蔣方舟被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再度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人物。
三月的清華園,已是垂柳依依,奼紫嫣紅。在美麗的清華大學校園裡,蔣方舟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當記者請她談談自己的夢想時,蔣方舟的目光中頓時溢滿了一種無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點也不陌生和遙遠,就像是一個鄰家的小妹。
夢想,其實這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蔣方舟一度羞於表達,她已經走過了那個向人急速表達自己夢想的青澀年齡。但無論走過多少千山萬水,內心裡總有一處芬芳,散發著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長,魂牽夢繞。
蔣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夢想再可笑,也勝過沒有。能有夢想,也需要天賦。我是個理想主義者,當大家對現實的醜惡齷齪、體制與潛規則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我還是保持著震驚和不適。蔣方舟的震驚和不適,使我們感到她的清純和簡單,一點也不世故和圓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無論塵世間如何改變,人們內心渴望的還是一種清純和簡單,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蔣方舟的眸子裡溢滿了一縷柔軟,她深情地說道,我原來的夢想是當大師,但漸漸地覺得當大師不是主觀能夠決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識時務了吧。但我的奮鬥絕對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奮鬥是想在寫作之外,有能夠讓我逃遁的一個領域,默默地幹,它不一定是學術的東西。那樣我就不用整天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或話題了。
有一個逃遁的領域,默默地幹,是蔣方舟夢想中最美的生活狀態,她不做意見領袖,也不做暢銷書作家,21歲的蔣方舟,她的夢想,不想成為別人中的任何一個。蔣方舟說道,我就是我,我是唯一。"殊途同歸" ,是一種夢想,特立獨行,也是一種夢想。只有這樣,才構成了我們這萬千世界,芸芸眾生。
蔣方舟的夢想,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並有了一種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目前,正在清華大學上大三的蔣方舟,正全力投入到其第十本書《審判童年》的寫作中。但是在她內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個夢想是屬於自己的,可以躲避風沙海浪,可以拒絕飛短流長,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園:菁菁芳草,灑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