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勵志的故事

  苦難與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定會倍懂珍惜,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

  美國著名女演員索尼亞·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華郊外的一個奶牛場裡度過的。

  當時她在農場附近的一所小學裡讀書。有一天她回家後很委屈地哭了,父親就問原因。她斷斷續續地說:“班裡一個女生說我長得很醜,還說我跑步的姿勢難看。”父親聽後,只是微笑。忽然他說:“我能摸得著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亞聽後覺得很驚奇,不知父親想說什麼,就反問:“你說什麼?”

  父親又重複了一遍:“我能摸得著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亞忘記了哭泣,仰頭看看天花板。將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親能摸得到?她怎麼也不相信。父親笑笑,得意地說:“不信吧?那你也別信那女孩的話,因為有些人說的並不是事實!”

  索尼亞就這樣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別人說什麼,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已是個頗有名氣的演員了。有一次,她要去參加一個集會,但經紀人告訴她,因為天氣不好,只有很少人蔘加這次集會,會場的氣氛有些冷淡。經紀人的意思是,索尼亞剛出名,應該把時間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氣。索尼亞堅持要參加這個集會,因為她在報刊上承諾過要去參加,“我一定要兌現諾言。”結果,那次在雨中的集會,因為有了索尼亞的參加,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名氣和人氣因此驟升。

  後來,她又自己做主,離開加拿大去美國演戲,從而聞名全球。

  自己拿主意,當然並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於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時候我們都要自己拿主意!

  2:沈從文失敗的第一課

  1928年,大散文家沈從文被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聘為該校講師。沈從文那年才26歲,學歷只是小學文化,但他以飄逸的散文震驚文壇,當時已很有名氣。

  在他第一次走向講臺的時候,除原班學生外,慕名而來聽課的人很多。面對臺下滿堂坐著的渴盼知識的學子,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開始講課了,而原先準備好講一節課的內容,被他10分鐘就講完了,離下課時間還早著呢!但他沒有天南海北的瞎扯來硬撐面子,而是老老實實的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於是這位老實的“可愛”的坦言失敗,引得全堂爆發出一陣善意的歡笑......胡適知道後,評價這次講課時,對沈從文的坦言與直率,認為是“成功了!

  3: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倫敦的布倫海姆宮燈火輝煌,一群貴族男女在這裡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潑、美麗的貴族夫人連聲叫喊肚子疼痛,人們趕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個臨時女更衣室。溫斯頓·丘吉爾——一個早產兒,就這樣非同尋常地來到人間。

  丘吉爾是英國顯赫的貴族公爵馬爾巴羅家族的後代。英國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總共不超過20個,馬爾巴羅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爾的母親詹妮是美國百萬富翁傑羅姆的女兒,1873年與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結婚,1895年1月24日倫道夫因病醫治無效,溘然去世,終年46歲。這時的詹妮雖已40多歲,但依然美豔驚人,風姿綽約。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給一個25歲男人的想法。然而訊息一經傳出,立刻遭到眾多親友的反對。就在詹妮幾乎要放棄了的時候,詹妮25歲的兒子、與母親要嫁之人同歲的丘吉爾,堅決地握住她的雙手:“親愛的母親,就算全世界都反對您,我也會勇敢地站在您這邊,所以,請您也一定要勇敢。”兒子堅毅、鼓勵的目光,讓詹妮義無反顧地披上了潔白的婚紗。

  但這樁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10多年過去了,詹妮的兒子丘吉爾已經憑藉卓越的才能躋身政壇。60歲的詹妮也要再次迎來婚禮。這次的決定同樣遭到眾人強烈的反對,尤其是兒子的那些反對派們。詹妮猶豫了。這次與上次不同,丘吉爾打小就懷有雄心壯志,並且具備實現遠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為自己貽誤兒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讓我在我的仕途與您的幸福之間作選擇,我心甘情願的選擇後者。請您不要再有任何顧慮。母親倖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無比快樂地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上,兒子依然像上次一樣,堅強地站在她的身邊,而另一邊則是比兒子還要年輕的36歲的新郎。能夠兩次接受母親的婚姻,也許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對沉重的壓力,丘吉爾兩次接受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繼父,這需要多麼豁達的胸懷。

  1908年8月15日,倫敦報紙登載了一條引人注目的訊息:33歲的內閣貿易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先生與23歲的克萊門蒂娜霍齊婭小姐訂婚。舉行婚禮的這一天熱鬧非凡,賓朋滿堂,歡歌笑語。證婚人是財政大臣勞合喬治,而他選擇的男儐相卻是他在下院的一個堅決反對者——包括休塞西爾勳爵。當時丘吉爾推行一系列爭取工人擁護的社會改革,休塞西爾勳爵在內的貴族集團堅決反對這些改革。這裡反映了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人們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會上相互咒罵,如同仇敵,但在個人生活中卻能成為親朋好友,相敬無間。在政治生活中雖然是公敵,卻不妨礙他們在私人生活中稱兄道弟。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也這樣說過:“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汙衊的人。……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西方近代的這種文化現象是多麼的耐人尋味。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寬容來源於對每個人權利的尊重: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我雖然不支援你的行動,但我堅決維護你合法行動的自由!

  

的人還: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3.20個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激人奮進的七個經典勵志故事

5.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