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事家吳起的名著

  吳起,戰國早年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那麼古代軍事家吳起名著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古代軍事家吳起名著,希望對你有幫助!

  吳起兵書內容解析

  吳子兵法是我國曆史上一部極為重要的兵家典籍,由戰國軍事家吳起所著,武經七書之一,是反映了先秦時期中華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該兵書產生的歷史條件是封建制度初步建立,戰爭軍事思想有了飛躍性的發展;加之軍隊組成與兵器的變革,導致了作戰方式的變化,該典籍論述了軍事理論、軍隊建設以及戰術指揮方面的見解。

  吳起在書中講述了其戰爭觀,主張慎戰、軍政結合,歷史上記載吳起共著有兵法48篇,但遺留下來的只有六篇,即該兵法中的六篇。

  “圖國偏”講述的是吳起認為於一個國家而言,向內修德與向外武裝二者必須兼備,不可有所偏向與側重,只有二者均衡才能使國力強盛,這也是吳起最為根本的戰爭論。

  “料敵篇”講述的是吳起認為將領帶軍打仗時,須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於是他十分重視對於敵我軍情形勢的勘察與分析。

  “治兵篇”,吳起認為帶兵打仗的關鍵在於兵士的素質而不是兵力的雄厚,以治取勝,軍紀必須嚴明,賞罰公正,如此才能正軍心,不潰散。

  “論將篇”講的是吳起認為將領最重要的是具備管理與謀略才能,驍勇並不是最重要的,將帥必須賞罰分明,統軍、作戰需剛柔並濟。

  “應變篇”講的是作戰須根據情形隨機應變,及時調整作戰計劃。

  “勵士篇”在於鼓舞軍心,振作士氣,對於作戰打仗的重要性。

  吳起兵法是孫子兵法的傳承與發張,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是我國曆史上軍事典籍中不可泯滅的重要代表。

  吳起是如何為將的

  “吳起為將”出自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劉向曾經擔任校對祕書,該書就是他在校書時按照皇宮藏書與民間的圖冊所整合編輯的著作,講述的是先秦到他所處年代之間的一些歷史傳說與典故,並加之評議,藉此宣揚儒家政治理念與道德,具有哲理性,而吳起為將就是出自其中描寫吳起愛護士兵的一些故事。

  吳起作為魏將帶兵出征中山地區時,軍中有一名士兵得了重病受傷,傷口長膿瘡久久不愈。誰知吳起身為將軍,卻跪在地上為該傷兵吸去傷口上溢位的膿液與血水,士兵的母親在一旁見此狀便流淚不止,嚎啕大哭。別人不明白為什麼將軍對她的兒子這般好,她還要傷心,遂問她為什麼哭,該母回答說:“當初他的父親生病長毒瘡時,也受到吳將軍如此跪地吸吮膿水的恩待,於是他為了報恩便戰死了。如今將軍這樣對待兒子,兒子也會為他奮勇殺敵,戰死沙場的,想到這裡我就忍不住悲從中來。”

  吳起在軍中擔任首領時,也與最下等兵待遇一模一樣,穿一樣的麻布,吃一樣的糙糧,睡覺從不在床板上鋪墊子,行軍途中也不獨自坐車馬,他常常親身揹著捆紮的食糧,與手下們苦難與共。

  吳起是極具軍事頭腦的謀略家,他懂得如何帶兵打仗,也懂得籠絡兵心,能夠以身作則使手下的士兵為自己所用,為自己拼命,從而壯大自己兵隊的實力。

  吳起守信的典故

  吳起在擔任西河郡守時期,秦國有一個靠近魏國的崗亭,這個崗亭不利於魏國的百姓種地,但是如果調配部隊去攻打又太過於耗費人力。於是吳起就動腦筋在北面門口放下一根車轅,並聲稱誰若能將該車轅搬到南門外,就重賞其肥沃的土地、高階的宅邸。起初沒有人願意去搬,不相信會有這樣好的獎賞,後來真的有個人將車轅搬到了南門,誰知真的得到了承諾的賞賜。沒過多久,吳起又在東門口放置一筐紅豆,並承諾能搬到西門的人能拿到相同的賞賜,這一回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搶。後來,吳起下令,明天誰若能首當其衝地去攻打秦國的崗亭,就將他任命為大夫,也享有同登的獎賞。這一下,老百姓都你追我趕地向前衝鋒陷陣,只短短一早的時間便攻下了崗亭。

  還有一次,吳起在外面碰到了一位朋友,就邀請他來家中用餐,誰知這位老朋友讓吳起先回家去,說自己一會兒便過去。可是吳起等到天黑了,朋友還沒來,吳起也一直沒有吃飯。直到第二天,吳起一大早便託人去朋友家登門拜訪將他請來,直到朋友到了家中,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

  吳起和妻子之間,有一回吳起要求妻子給他織一條絲帶,可惜長度不夠,吳起讓妻子加長,誰知返工後還是不符合要求,吳起非常生氣,妻子就回答說一開始織的時候就定好了長度不能再更改,於是吳起一怒之下,將妻子休了。後來妻子百般求複合,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