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范蠡的老師是誰

  范蠡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為人精明有學識,那麼范蠡的老師是誰?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范蠡的老師,希望對你有幫助!

  范蠡的老師

  范蠡的老師是計然,他是春秋時期著名大家,傳其本名為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計然收下布衣范蠡為徒,授以學識和七策,范蠡用了五計便輔佐越王滅了吳國。

  計然的名字意味著是善於計算運籌的意思,可見計然的自信程度。計然祖上是晉國流亡的貴族,他為人率直不好權勢,學識豐厚不願教授諸侯,遂收范蠡為弟子,曾越王困於會稽山之時,范蠡請來計然,計然見越王則道“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這也為范蠡日後功成身退奠定下基礎。

  范蠡此後便虛心向計然求教,計然以七策授予使范蠡輔佐越國滅吳,其中只用了五策便達到目的。

  這七策不僅適用於政治,也是我國最早的商業理論,同樣對商業發展有很好的發展理論。於是范蠡在離開越國之後的利用七策在這數十年中三致千金,成為聞名天下的巨賈商人,加上自己超群的經營能力,將生意越做越大,使其子孫繼承家業,甚是受人敬仰。

  且說范蠡之師計然,品性剛直,好遊山水,雖外表平庸,卻是一個飽腹學識之人,正如大智若愚,好觀察自然,擅長捕捉事物規律。范蠡見計然常不自薦,無所不知卻不為人知,深感敬佩,遂虛心求教,對其甚是尊敬。

  商聖范蠡簡介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商聖的只有三個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個,本是著名的軍事家,學富五車,知曉天文地理等,是為才子,為越王勾踐所用,後功成身退,隱居於市,一邊耕作荒田,一邊白手經商,幾度稱為富甲一方的人物,且仗義疏財,深受好評。

  范蠡在成功幫助勾踐滅了吳國重振越國後,便向勾踐辭官隱退,是一個非常有遠見之人,而在那個時代“士”為首,“商”為末,范蠡從官場退出心甘情願的淪為地位最低的商人。故其一生輝煌政績,卻因為棄官從商的事情使其不能與歷史名人同入史冊。

  范蠡從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別具一格,懂得佔有先機,他認為在商場上要非常有眼力見方能獲得商機,也因為如此,范蠡在隱居的近二十載歲月中,曾三次聚財千金乃至萬金,成為富甲一方。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將所得之財均散盡以支助他人,錢財猶如身外物,對范蠡來說可得之也可散盡,甚是自在。

  范蠡還是我國民間四大財神之一,是為“文財神”,他在商業領域上的作為更是帶動經濟發展,促進商業流通,他不僅有深邃的經濟思想還發明瞭秤的度量單位,特別注重消費者的感受,會結合其特點進行售賣。范蠡不僅涉獵農業,鼓勵耕種,還對養魚業有深刻的見解,因此范蠡還有“陶朱公”之稱。

  范蠡的故事

  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負起于越國也終於越國,幫助勾踐滅了吳國成為一方霸主後,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便辭官而去。范蠡學識驚人,博覽群書,學識廣泛,對經商之道很有見解,頗有遠見,卓爾不凡的經濟活動使范蠡家財萬貫。

  范蠡一開始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地,在這裡賺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漸名聲漸大,不凡的經濟頭腦被齊國人看中,便進宮當了為期三年的宰相。這次也依舊是范蠡主動提出辭職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實屬不易,為免禍事便離去。

  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後人為紀念范蠡稱此地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張掌握時機,把握現有資源,通過交換賺取利潤。

  一次范蠡到一個鎮上經商,這裡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後,留下的大湖,遂百姓於此居住,安居樂業。范蠡很快發現當地盛產核桃、野味等山貨,由其缺少食鹽、日用品等,范蠡由此發現商機,便高價收購當地山貨,經過分類等將這些山貨售往各地,而後再回購食鹽等物品賣到此地,一來一往,范蠡賺取了很多。

  故這個行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學習,帶動了此地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該地百姓的供貨的積極性,漸漸的人們都變得富有起來。范蠡的生意經,不僅能使他自己變得富裕,也很好的帶動經濟發展,與民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