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
危機管理,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應當包括危機的事前、事中、事後的管理。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危機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樣,其形成有一定的過程,只是該過程長短不同,危機狀態也是逐步發展而形成的。危機發生前,一般會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夠及時發現這些可能導致危機的先兆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則可能防止危機的發生。在危機發生之前採取措施,降低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儘可能將危機化解於萌芽階段,避免危機的發生,並且為積極應對危機做準備。因此,要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將對危機的事前預測、控制納入日常管理中。
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危機發生的時間、地點往往是不可預見的,危機的發生往往是出乎人們意料的。同時,危機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危機事件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影響範圍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其發展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另外,對於危機採取的處置措施不同,也會對危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為應對危機,應當在平時進行主動監測,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分析,若發現可能引起危機的徵兆則應儘快採取措施,以避免危機的發生。而當危機一旦發生,則應當儘快採取措施,隔離、控制危機,儘量減少危機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是危機管理中兩項最基本的制度,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由於公共緊急狀態給民眾生命和財產所造成的損失和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壞。
危機發生前的準備階段對於危機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階段。通過收集到的大量資訊,根據科學的依據進行分析,能夠對可能引發危機的事件的前兆進行防範、加以疏導,爭取將危機的前兆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避免危機的發生。但是,建立了預警機制,也並非所有的危機都能完全避免。
由於現有技術的限制等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機都可以事先通過預警機制發現其徵兆,採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機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即使預測到了危機的徵兆,也可能沒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機的發生,也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危機徵兆都能得到有效處置以防止危機的發生。根據預警資訊,能夠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預防,作好各種準備,當危機真正發生,能降低危機發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當危機一旦真的發生了,就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對危機進行處置,儘量減少危機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將危機造成的損失最小化。對危機的處置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比如,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需要大量的藥品、醫療設施、運輸工具,需要醫療、公安、運輸等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機應急反應機制,保證危機一旦發生,能夠儘快正確處置,儘可能地控制事態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由於危機本身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危機一旦發生,則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危機的決策者應當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做出果斷的決策,調動各個部門,動用各種資源,儘快控制危機的發展,恢復社會秩序。
在長期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建立了一系列應急機構,包括軍事上的應急機構,也包括重大自然災害、社會治安、醫療救護等方面的應急機構。危機一旦發生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比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參與,物資、交通、公安等許多部門都要參與到應對危機中來。面對突然爆發的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並非易事,因此,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應當建立統一的決策和指揮機構,負責危機發生時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並依據決策對整個危機處置進行統一的領導和指揮。
為應對危機不僅僅需要統一的指揮決策機構,還需要統一的危機管理綜合協調部門。如前文所述,為應對危機需要的往往是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在目前我國分部門、分災種的危機管理體系下,應急機制中各個部門是相互獨立的,這些部門之間應當進一步加強配合,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危機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關的法律,統一規定政府在處理緊急事務中的職能和職責,確定依法對抗緊急狀態的法制原則。應急管理機制中的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的運做是依託於一定的組織結構的。一個完備的危機管理體制應當由五大系統構成:指揮決策機構、職能組織體系、資訊參謀諮詢組織體系、綜合協調部門和輔助部門。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的建立必須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體制上,而每一個部門的職能、許可權等必須有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以使機制的執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預防和處置危機。
篇【2】
危機是種普遍現象。建立有效的危機管理體系,成功地預防危機,處理危機,儘快在危機中復原、甚至得到機遇和發展,是企業管理者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正確認識危機
危機的爆發大致分二類:一是事物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爆發,可稱為“積發”;二是不可預測的事物的突然襲擊,可稱作“突發”。危機發生之後必然會集結不同利益群體,表現為媒體追逐、輿論責聲、情緒對抗、群體間搏奕謀利等等衝突。企業如何應對,進行危機管理?關鍵在於事前預防,檢視潛在危險,研定防範措施;危機來臨時,準確判斷危機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風險,儘快結束危機,把負面效應減至最小或轉化為企業有利因素甚至機遇。危機管理的實質就是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統籌兼顧,謀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機意識至關重要。中學時讀《扁鵲見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對扁鵲的提醒無動於衷,最後竟從“湯熨、針石之所及”的小毛病變成“在骨髓,無請也”的大病並死亡,就在於他沒有危機意識。比爾蓋茨締造出世界電子帝國,在於他有“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的危機理念。必須讓每位員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影響著公眾對公司的印象。市場經濟下正視危機,對企業成長是一種考驗和砥礪。
二、正確處理危機
危機事件的發生對企業的影響主要取決於二點: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質;二是主管單位和新聞媒體對事件的評論。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質並非不能改變,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關鍵在於如何與當事方和新聞媒體打交道,特別要化解媒體的過度報道和聚焦,尤其是網路媒體,要設法引導輿論、分散或轉移媒體視線,迅速減輕危機的負面影響。平和心態、主動積極、低調處理、控制範圍、好的定性,對危機管理最要緊;主要手段則是剛柔相濟、整合資源、先急後緩、著眼穩定、內外有別、主動積極。
1、建立危機預警系統
企業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完善應對機制、健全危機預案,才能發現危機,臨危不懼,快捷響應,正確處理。危機可分三級:一般緊急、重要緊急、特別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機狀態,啟動相應的處置方案,才能保證危機處理組織有力、人員到位、物資支援、資訊通暢,工作有序高效。
2、構建和諧媒體關係
網路時代和市場經濟,要求企業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和諧的公司媒體關係是企業危機管理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企業要善於和媒體打交道。眾多案例說明,好的媒體關係能為企業所用,對宣傳企業形象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體關係不僅不利於企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媒體甚至可以把企業導向被動挨打的局面。因此企業要重視與地方媒介和新聞單位的團結合作,與主流媒體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關鍵時刻才能讓它為我服務。
3、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和諧的政企關係也是企業危機管理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政府掌握著行政資源,代表著公眾利益和公平正義,政府對危機事件的價值取向會直接影響事件的定性和公眾輿論,因此企業要善謀政企關係,建立感情,在危機出現時加強聯絡和溝通,主動彙報情況,爭取理解和支援;既要查詢政府的責任,又要利用和發揮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體,雙贏思維是當前處理好政企關係的導則,往往事半功倍。
4、評估總結改進提高
評估總結的目的,在於提高素質。危機事件對企業的影響,畢竟主要取決於事件本身的性質和影響範圍。評估總結可以發現危機預警、危機處理中的不足,並及時改進完善,進而提高企業危機管理的能力。危機管理既要充分借鑑成功的經驗,尤其要藉助新技術、新資訊和新思維,也要根據危機的實際情況,進行大膽創新。企業要明白:養兵不在於用,而在於防和治。
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使企業免遭損失”而是“在危機中尋找發展機遇”。
篇【3】
近段時間以來,我局組織局班子成員對《公共危機管理案例》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本人對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非典”、“甲流”到“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出現,暴露出目前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國家對控制傳染病流行及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重視,出臺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加大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同時加快了建設步伐。現又將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列入《公共危機管理案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及衛生工作者深感對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重大。基層衛生組織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最早發現者、監測者、報告者和具體處理措施的承擔者。我就這兩年的衛生管理工作實踐,結合本縣衛生工作實際,簡要談談對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體會及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縣縣、鄉、村三級衛生網路基本健全,國家疾病報告資訊系統已建到縣、鄉兩級,縣一級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資訊系統、救災防病報告管理系統,縣、鄉分別制定了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初步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構建了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平臺,但存在問題還十分突出。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裝置匱乏。鄉鎮衛生院防保組、縣疾病控制中心的非專業人員佔很大比例。
二是投入不到位,應急處理能力較差。財政多年來對鄉級衛生機構投入比例不大,使鄉鎮衛生院對開展防病工作、業務培訓、健康教育工作等一些必要的投入不足。
三是應急處理能力弱,善後處理機制不建全。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存在醫療救治能力不高、專業醫療人員不足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
二、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隊伍。進一步建健全和完善現場流行病學、醫療救治專家庫,加強對縣、鄉級現場調查和縣級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提高現場處理和救治水平。應本著“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原則,加大投入,加快專業人員培養,不斷提高隊伍的素質,儘快落實衛生系統績效工資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真正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二是健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物質貯備機制。突發事件發生後,需要相應藥品裝置。目前,藥品供應滯後,特別是遇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更加明顯。特殊事件,需要特殊、特效藥品、裝置,由於物質貯備機制不夠健全,急需時甚至無法取得,影響了事件的處理。因此,應健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質貯備機制,即根據不同類別事件發生頻次、可能波及範圍,從國家到鄉一級都應健全物質貯備機制,存貯不同品種的藥品、物質、器械,既能保障事件發生後及時供應,又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三是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為使事件發生後能及時報告、處理,目前國家建立了多個報告系統,但這都是在衛生系統內部使用。非衛生人員發現事件發生後,如何及時報告是整個報告的關鍵。應設立一個全縣統一、讓群眾廣泛知曉的統一電話號碼。為使事件處置人員快速到現場,應配備專用車輛並有專用標誌,人員也應著專用服飾或標誌,以便群眾識別,快速讓道。相應人員車輛裝置應處於應急狀態,這樣才能保證事件的及時處置。
四是優化檢驗能力配置,快速明確事件原因。儘快明確事件原因是成功處理事件的關鍵,檢驗、監測結果是查明原因的最重要手段。目前鄉一級對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基本無檢驗、監測能力;縣一級也是裝置不夠先進、技術水平低、開展專案少,很多專案都要向市、自治區級求援。我認為應優化檢驗能力配置,合理安排自治區、市、縣三級所承擔的檢驗監測專案,自治區級承擔裝置、條件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案,市級承擔一些日常較少開展的專案,縣級承擔日常專案。
總之,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衛生系統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的集中體現。應急處理體系的完全建立和正常執行,需要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以及執行中相關部門配合、磨合的過程。在能力建設上除能處理傳染病暴發、不明原因疾病發生、食物和職業中毒外,應向高標準邁進,使我縣的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 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
- 豆芽的生產方法
- 電影臨時演員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歌曲歌詞MV
- 簡單風景漫畫圖片
- 中國書法行書賞析_行書作品欣賞
- 男女婚前必須要談的幾個問題
- 有關於常用的慰問信樣板
- 春節福娃簡筆畫怎麼畫
- 幼兒園教學隨筆感言範文
- 黑番茄要如何去種植才好
- 農村人口城市化論文
- 孔子的弟子顏回品質_顏回的優秀品質
- 節儉名言警句珍惜糧食
- 女人為什麼掉頭髮
-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一複習資料
- 芹菜的食用功效
- 家長給老師的道歉信
- 小孩胃炎的飲食調理食譜
- 與讀書學習相關的名言
- 炒空心菜的具體做法分享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