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聖孔子的生平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 宋國的貴族, 先祖是 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周初 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 後裔, 周公以 周成王之命封 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 商丘建立 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 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稱 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 大夫,曾為 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今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縣***,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 太宰 華督所殺。孔父嘉子 木金父,木金父生 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 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 魯國的 陬邑***今 山東省 曲阜市***定居,其官職為 陬邑大夫。

  :聖人降世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 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樑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徵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 顏徵在***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 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 野合”。孔子在 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 儒略曆公元前551年; 格里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關於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 史記· 孔子世家》說。***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 圩頂***yú dǐng,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周遊列國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 衛國。孔子在衛國被 衛靈公夫人 南子召見。孔子的弟子 子路對孔子見南子這件事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 鄭國的 子產去世,孔子聽到訊息後,十分難過,稱讚子產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因此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 陳國。

  孔子路過匡城***今河南 睢縣***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衛國。

  魯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離開衛國回到 魯國。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 吳國使人聘魯國,就“骨節專車”一事問於孔子。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魯國來到衛國。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孔子婉言拒絕了衛靈公。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離開衛國西行。經過曹國到宋國。宋司馬 桓魋討厭孔子,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59歲的孔子離開衛國經 曹國、 宋國、 鄭國至 陳國,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七日,最後還是 子貢找到楚人,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歲,稱自己這時候,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孔子過鄭到陳國,在鄭國都城與弟子失散獨自在東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稱自己頹喪的樣子如同喪家之犬。

  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孔子離開陳國,來到了 蔡國。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孔子從蔡國來到 葉國。葉國君主葉公向孔子問政,並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在離開葉國返回蔡國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隱者。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孔子與弟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困絕糧,許多弟子因困餓而病,後被楚國人相救。由楚國返回衛國,途中又遇隱者。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衛國,主張在衛國為政先要正名。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 吳國討伐魯國,吳國戰敗。孔子的弟子 有若參戰有功。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衛國,孔子的夫人 亓官氏去世了。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派師討伐魯國,孔子弟子 冉求帥魯師與齊戰,獲勝。 季康子問冉有指揮才能從何而來,冉有說是向孔子學來的。68歲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 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國。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孔子仍有心從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 田賦,孔子反對。對冉有說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君子的行為,應該用他的禮數來判斷。施捨的時候,會從重付出。做事的時候,會中庸而行之。死的時候,會對自己薄葬。

  :回到魯國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繼續從事 教育及整理文獻工作。這一年冬天,孔子的兒子 孔鯉去世了。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已經70歲了,稱自己這時候隨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規矩了。

  身處亂世的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 東周向 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樑,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 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

  這一年,顏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傷,感慨到昔日曾跟隨自己從陳國到蔡國去的學生,此時卻都不在身邊受教了。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 西狩獲麟。孔子認為這不是好徵兆,說吾道窮矣。於是停止修《 春秋》。同年六月,齊國 陳恆弒 齊簡公,孔子 齋戒沐浴三天,孔子見魯哀公,請求魯國出兵討伐陳恆,沒有得到支援。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駕鶴西歸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 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 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麼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 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孔子流下了眼淚,講到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 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 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 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 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 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