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的生平事蹟有哪些

  孔子是生於春秋時期,是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那麼孔子的生平事蹟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事蹟,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生平事蹟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魯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時,孔子出生於春秋末期的魯國陬邑,也就是當今的山東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學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從宋國逃出來的殷遺貴族的後裔,宋國夏邑是其祖籍,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過著清貧的生活。三歲時,父親就離開人世。母親顏氏就帶著他離開出生地尼山,來到闕里。生活拮据的他,做過許多工作來補貼家用。雖然經濟上困難,但也抵擋不了孔子對求學的熱情。孔子聰明早慧,對知識非常的渴求,經常去拜訪各位名師,請他們指教,向他們學習。

  17歲時,孔子的母親顏氏離開人世。孔子多方打聽才將父母親合葬在一起。19歲時,給貴族擔任職事,管理東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後一年便有了第一個兒子孔鯉。23歲,孔子開始招收徒弟,在民間進行講學,開設了私人講學之風,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還到各國去周遊講學,推廣“仁”“禮”的思想,傳播教育文化,開創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擔任國家官職,與權貴鬥爭;雖然多次遭遇艱險,但還是有幸的存活下來。

  晚年被接回魯國,雖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間,他專心編著了《春秋》等書籍。73歲逝世,死後葬在了泗水。他多姿多彩的傳奇一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孔子周遊列國事蹟

  春秋時期,孔子曾在老子門下完成學業後,帶領他的一部分弟子周遊列國以宣傳自己的主張,想借此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將魯國作為起點和終點,途中經過了很多國家或地區,這段遊歷總共花了孔子十幾年。事實上,還有一本學術性較高的散文集,內容主要是關於孔子的經歷,名字就叫做《跟孔子周遊列國》。

  孔子游歷了很多魯國周邊的國家,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他都曾走到過。雖然孔子的遊歷之旅遺憾地沒有過黃河,但是他周遊列國的那段經歷依舊帶給他不少感悟和益處,為他的某些思想主張奠定了基礎。

  《跟孔子周遊列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錢鈞華,這本書雖然主要是關於孔子的經歷,但是它與一般的人物傳記不同,,它是由一篇篇散文構成的。書中不僅有讀起來讓人身臨其境的優美散文,還有幾百張精美的照片,那些照片並不是作者從網上隨意拉下來的圖片,還是本書作者親身前往那些地方親自拍攝,並且精挑細選而出的,從中可見作者對這本書的看重。也因為這本書是散文類,增強了可讀性。與此同時,這本書其實還具有較高的學術性。畢竟這書中的內容是由作者親自前往那些孔子游歷過的地方調查取材而得來的,並不是窩在室內翻閱各種書籍總結歸納出來的。

  孔子與子貢的故事

  子貢的真實名字端木賜,因為他的字子貢,所以別名叫做子貢,子貢不但在成績和政績方面有著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財和生意上也有著卓越的成績,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孔子學術授於老子,他經常帶領子貢去周遊列國。

  子貢那張嘴能言善辯,所以為自己爭取了不少的機會,孔子對他的評價很高,而且子貢對孔子十分的謙虛,每當孔子拿他跟顏回比較的時候,由於子貢對顏回有著較深的瞭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顏回,所以每次孔子說這個問題,子貢總是謙虛地聽教。

  有一天子貢對孔子說,我的櫃子裡有一塊美玉,我是繼續把美玉收放起來呢?還是找一個有眼光的買者把美玉賣掉呢?孔子不懂得經商,為什麼子貢還要問孔子這種問題呢?子貢的心裡認為,像孔子這樣學術淵博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貪官,但是卻不願意出來做官,不願意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個個都配有美玉,因為那是身份的象徵,所以子貢就借物喻人。孔子回答子貢說賣掉吧,要是打算把它賣了的話,一定要等遇到欣賞他的人再賣。於是子貢明白了,孔子並不是不願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賞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識貨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麼優秀,等遇到欣賞你的人,再去為他服務,如果是不懂欣賞的人,大可不必著急,等待合適的時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