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在時間的盡頭,在幽暗的內臟,在呈現著虛無假象的背面,在意識的深不可測的井底,那神祕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創造萬物之手——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捉不住的鼬鼠——時間片論》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捉不住的鼬鼠》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感知思想內涵;體味本文情感與哲理相結合、敘事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朗讀、體悟、討論、概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作者在保持情感豐富性和飽滿度的前提下,創設哲理意境,給作品以深厚度,從而給人的深刻啟迪;欣賞作者時時處處把時間形象化、實景化,讓哲理變得可視可聞可觸,從而體現出的文學性。

  走近作者 周濤,男,***1946—***,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於北京,1955年遷居新疆。現為蘭州軍區創作室主任、一級作家,新疆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神山》、《野馬群》,散文集《稀世之鳥》、《遊牧長城》《兀立荒原》等。

  周濤的散文多取材於西北邊疆生活,開掘、張揚在極度艱難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韌性,傳達了一種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調雄壯冷峻,氣勢沉雄、意蘊深遠、筆力雄健。

  周濤的散文都貫穿了一個大的主題—對生命的頌讚、崇敬和對生命本質的探索與參悟。在周濤的散文中,對生命現象的描繪和對生命本質的探索總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摯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周濤散文的魅力,正是在於他給我們展示了生命之樹的翠綠色澤和精神風貌,加深了我們對平凡而又偉大的生命的認知和參悟。周濤的散文世界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濤的筆下,草原、戈壁、雪山到處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觸控到了生命的底蘊,體現出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這種清醒的生命意識使他的散文呈現出了野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沖擊力。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是周濤散文追求的目標。對周濤而言,散文不再是“庸常生活的呼吸”,而是作家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精神記錄。因而,駿馬、長城、河流等自然萬物在周濤的散文中只是一個發端,藉此表現的是作家自己對自然萬物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作家對生命的體悟。可以說,“自我”是周濤散文中最刻意張揚的東西。周濤在表達對生命的參悟時,視野相當開闊,由物及人,由人及民族,由民族及歷史,而且思考更為深邃,能夠由表及裡的把這種思考提升至文化的層面,顯現出作家在探索生命意義時所達到的深度。

  周濤是少見的能夠將詩的想象邏輯和詩的情感結構運用於散文創作中的作家之一。周濤散文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詩性的,其散文體現了詩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他提出了“解放散文”的主張。在周濤看來,所謂的“解放散文”就是打破所有規範對散文創作的束縛。他蔑視散文的一切規範,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去寫作散文,他不在乎開頭的突兀,不關心上下段的過渡和照應,完全按照詩的邏輯和結構去寫作散文,在他看來,“散文沒有章法,我就是章法。”其在散文創作上對既定規範的這種超越,對當代散文藝術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預習 初讀文章,並查詢參讀朱自清的《匆匆》、高爾基的《時鐘》。

  從文章副標題“時間片論”可以判斷這篇文章有什麼特點?

  【明確】論說的觀點不集中,寫得比較散。

  那麼,請用5分鐘速讀全文,說說作者關於時間的論斷大致可分為哪幾個層次?

  【明確】{把握文章脈絡***形***,感知思想內涵***神***。}

  這是一篇情理兼備、文質並茂的散文。作者就“時間”這一既平常又深奧的話題展開討論,描繪時間的形象,探詢時間的本質,表明世人對時間的種種態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來寫“時間”,表現了綺麗的想象,語言有如詩句一樣優美。

  本文寫得很“散”,又有些深奧,細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個層次,三個層次各圍繞一箇中心問題來寫,共同組合成一篇“時間片論”。{給各段編序號,段末為分號、冒號的不算一段。}

  第一部分:開篇至“它不願意拆穿這種幼稚的錯覺”***○22段***。中心問題——時間是什麼?

  第二部分:“人們經常愛問的一句話就是,‘你有沒有時間?’”***○23段***至“但我們經常向別人曲背彎腰、脅肩諂笑” ***○31段***。中心問題——我們怎麼對待時間?

  第三部分:“這些,當然你都看見了” ***○32段***至最後。中心問題­—時間怎麼對待我們?

  閱讀第一部分——時間是什麼?

  ***1***作者是怎樣來描摹“時間”這個抽象的物件的?所用的手法有什麼特點?

  【明確】運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將時間人格化、神化,化抽象為有形。[“如水” ***①段***,“那是煙、霧、空氣的包圍” ***②段***,“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靈惟一的裁判,如神” ***⑩段***,“如奴隸” ***⑩段***,“鐘錶裡的刻度” ***○15段***,“一隻看不見的手” ***○15段***,“淹沒著宇宙萬物的滔滔洪流” ***○15段***,“神祕的意志,神祕的臉” ***○15段***,“一切生命的殺手和產婆” ***○15段***,“一隻規矩而又準確的小松鼠” ***○21段***。]

  特點:靈活自由,表現時間的不同側面、不同特點;未必有科學性、準確性,卻有其形象性、審美性。

  ***2***透過作者的比喻,可以感到作者對時間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對時間的神祕感和崇拜心理。{這些喻體總的特點是形跡詭祕、不可捉摸、靈活自由、法力無邊。這是以文學的方式描寫“時間”,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這些繁多的比喻表現它的不同側面、不同特點。討論“時間是什麼”是文章的起點,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礎。這是將時間人格化、神化,表達對時間的神祕感和崇拜心理。}

  ***3***從這些繁複的比喻手法的使用上,你對聯想與想象有什麼新的理解?

  【明確】多樣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展開聯想和想象。

  豐富性。生動的比喻可以從各個角度展開,用於描摹複雜的事物。

  閱讀第二部分——我們怎麼對待時間?

  {本段寫世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列舉一些現象,表現世人的劣根性。}

  ***1***時間對待人類的態度如何?

  【明確】仁慈、慷慨,“給了我們那麼多時日”。耐心。

  ***2***人類如何對待時間?

  【明確】不珍惜時間,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虛、無聊,無所事事。{本來時間仁慈、慷慨,給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時間,不珍惜自己所得,令萬物之主“時間”,也令作者失望。}

  ***3***這一部分,主要採用什麼寫法?

  【明確】主要採用對比襯托的寫法。用世人的劣根性來反襯時間的靈性和神聖。

  ***4***這一部分,作者表達了什麼“情”?

  【明確】對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種種表現的深刻批評和嘲諷,表達了痛心、憂心之情。

  {這一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已經充分描寫時間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入描寫,由寫時間轉入寫人類,其中暗含邏輯關係。}

  閱讀第三部分­——時間怎麼對待我們?

  ***1***本部分寫出了時間的那些特性?

  【明確】伸縮性、殘酷性、不公正性。

  ***2***本部分主要運用什麼手法來表達時間的這些特性?

  【明確】還是運用大量的比喻。但卻是對時間的形象和特點作更深入的探討。

  ***3***本部分與前一部分存在什麼樣的邏輯關係?

  【明確】因果關係。

  ***4***“鼬鼠”“皮筋”這兩個比喻是本部分最重要的比喻。它們好在哪裡?

  【明確】形象、深刻。前者不可捉摸,難以掌控;後者凸顯靈活與伸縮性,是對“時間是最公正的”這個命題的反動,表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閃爍著創新的光輝。

  {【點撥】第三部分,寫時間怎麼對待人類,又回到描寫時間本身。文章繼續運用比喻,對時間的形象和特點作更為深入的探討。首先出現“鼬鼠”的形象,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動的一個比喻,而且還有點題的作用;再有,把時間比喻為殘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對人類無情。前面第二部分寫時間的溫柔的神性,這一部分寫“時間的另一屬性”,從不同方面顯示時間的特性,或許是因為世人對時間不珍惜才招致時間對世人的最後的不恭敬。}

  【小結】總之,文章在描繪時間形象、探討時間本質的同時,表達了對時間的敬畏心、好奇心,表達了世人無力把握時間的無可奈何之情。

  有關時間的哲理都是抽象的,為什麼這篇文章並沒有枯燥晦澀之感?

  【明確】化虛為實***藉助修辭***,抽象道理形象化,使之產生了這種效果,如“時間如水我如魚”,形象地表現了“我”與時間的不可分、“我”被時間包圍的特點。

  從幾個層次中各選幾句來賞析,就可以把握這篇文章的行文特點。

  難點辨析:

  “處處有它而無它,處處無它而有它。”***○13段******真實存在卻難把握***

  “是由黃轉綠暗暗托出春天的一隻看不見的手,是淹沒著宇宙萬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祕的意志,神祕的臉,是一切生命的殺手和產婆。”***○15段******時間使得季節輪替,時間中生命消亡和誕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39段******不知道害怕時間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