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學家張仲景的故事
張仲景,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那麼關於張仲景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張仲景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仲景巧治府臺的故事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神醫,有一天南陽有個府臺請他去看病。這個府臺為人奸詐,做了許多不好的事,人們私下裡都恨他,但是又不敢爆發。
有一天府臺的女兒生病了,病的太挺嚴重,一連幾個月都感冒發燒不見好轉。府臺很疼愛這個孩子,府臺家裡派人去請張仲景,因為聽說他醫術很高明。有一陣子傷寒流行,張仲景為人很好,去給別人出診去了,所以府臺家的人撲了一個空,但是又不能空手而歸,只能把張仲景的兒子請去了。
張仲景的兒子一直跟隨著父親學習,也學習了很多醫術。他來到之後問了病人的情況,府臺夫人說:“我女兒面黃肌瘦的,已經好多天沒有吃下飯了,不僅吃不下,還老是吐,您看看怎麼辦呢?”然後不斷哭泣。但是當時男女有別比較嚴重,年輕的女子是不能露面的,所以只好用一根紅線牽出來。張仲景的兒子一試之下就知道了,原來是懷孕了,於是就把情況跟府臺說了,誰料府臺一怒之下將人痛打一頓趕了出去。
張仲景回家之後知道了這個情況,他問兒子是不是確定,兒子說確定。張仲景眼睛一轉,第二天帶著禮品上了府臺門,正好一些名流都在。
張仲景施了一禮說:“我那個兒子不明醫理,我今天來為小姐親自診脈。”府臺一聽說:“勞駕您了。”張仲景見了那個小姐之後,明白兒子所說不假,但是面上還是說小姐身體沒事,給她吃了一粒藥。
誰成想過了一會,裡面大亂,不久聽到了一聲嬰兒啼哭。外面的賓客都驚呆了,張仲景哈哈大笑:“好你們一家男盜女娼!”府臺眼睛一翻昏了過去,周圍百姓拍手稱快。
張仲景的故事
相傳餃子是張仲景為了百姓不受凍傷之苦,用麵皮包裹藥材分發給百姓,因為形狀像餃子,所以叫餃耳。據說吃了餃耳喝了湯之後,身體就會不懼寒冷,能夠安穩過冬了。
張仲景在長沙任職已滿告老還鄉,正值大雪紛飛的時候,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在河邊上,張仲景看到了很多難民凍得手腳生瘡,心存不忍。在回到家鄉之後,雖然他也一直在掛診,但是心裡還是紀念著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潛心研究之後,他發明了餃耳,可以去除溼氣,增強自身抵抗力,其實餃耳最主要的就是裡面的材料,是一些禦寒的藥物,他把這些東西在鍋裡面一直煮、搗爛,然後用麵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再用原湯將麵皮煮熟。凡是吃了餃耳的人都會覺得體內有一團火焰在燃燒,再也不會將耳朵凍傷了。
張仲景一生行醫,但是醫者不自醫,他在冬至那天生命走到了盡頭。百姓們都紀念他,他以前在長沙做官的那些朋友也來看望。他對別人說把他的棺材抬著一直從南陽往長沙走,在什麼地方繩子斷了,就把我安葬在哪裡。
然後人們就抬著他的棺材走啊走,一直走到了他分發餃耳湯的地方,突然繩子斷了,人們都認為這是天意,於是就把他在這裡安葬,然後餃耳就成了人們紀念張仲景的一種方式,雖然後世不再提及,但是張仲景確是餃子的第一創始人。
張仲景的醫品
張仲景在醫學上有很高建樹,在大堂上坐診被稱為坐堂醫生。因為接觸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醫術更加精湛。張仲景同時蒐集很多民間的偏方和許多醫生的方劑療法,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來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斷實踐。
不僅如此,他為人還特別謙虛,為了拜訪名師,不畏懼路途遙遠,不在乎旅途勞累,到了地方第一時間就要去拜師取經。當時襄陽城有個綽號叫做“王神仙”的神醫,他在醫性和醫道上都很有研究,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會。張仲景將他的藥性和醫學都學得透透徹徹,然後融入了自己的理論之中。
當時面臨戰亂,一些庸醫橫空出世趁火打劫,給病人看病也不診脈,隨便對視幾眼就開始抓藥,不管把人治成什麼樣,只知道賺錢,草菅人命。還有一些有技術的醫生不給百姓看病,他們多是追逐權勢榮耀。當時瘟疫流行,死在傷寒上更是不計其數,不光是平常百姓,達官貴人家也是一樣。張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後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傷寒上。這些都讓張仲景十分氣憤,痛定決心要找出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拯救天下黎民蒼生,能夠控制瘟疫的發展態勢。
於是他辭官來到了嶺南,開始避世研究醫學,然後編纂醫書,他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更多的人懂得醫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情況。為了百姓也能看懂,他特地用的都是一些樸素的語言,包括藥材都用圖畫在旁邊註釋,最後終於寫成了十六卷的《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寫完這本書之後沒多久,便與世長辭,遺體由人運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