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教案及反思

  《最後一課》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紫藤蘿瀑布》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紫藤蘿瀑布》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記重點字詞。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情節結構。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說的語言,揣摩人物心理。

  4.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體會文章主人公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對母語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品味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教學中,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情節結構;細讀文章,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領會思想內涵;學生領會文章思想內涵後,談學習感受,從而激發他們對母語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預習

  1.蒐集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資料。

  2.熟讀文章,處理字詞。

  3.試劃分情節結構,找出人物描寫的語句。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一課》是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學史上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給予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們的喜愛,原因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最後一課》,來消除心中的疑問。

  二、檢查預習

  ***一***字詞***課件展示***

  哽 賺 踱 捂 懲罰 祈禱 詫異 宛轉 郝叟 懊悔 鑰匙

  生齊讀後,合作聽記,並用“詫異”“懊悔”“懲罰”三個詞連詞成段。

  ***二***簡介作者***生根據自己蒐集資料簡介,師適當補充,課件展示***

  ***三*** 簡介背景***生根據自己蒐集資料簡介,師適當補充,課件展示***

  三、整體感知***課件出示問題***

  ***一*** 生速讀課文後,根據課件展示圖片複述課文,師給予評價。

  ***二***指生說課文結構,師生達成共識。

  第一部分,從“那天早晨上學”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裡”。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作者以簡潔的筆觸,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徵,同時為情節的發展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部分從“平常日子”到“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是小說的中心部分,主要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老師在“最後一課”中表現的愛國熱情。

  最後一部分,從“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到小說結尾。寫韓麥爾老師在“最後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三***生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只要情節概括準確,語言簡潔無誤,教師就給予鼓勵。***

  ***四***生用“這是……的最後一課”句式談自己讀文後的感受。***師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

  四、合作探究***課件出示問題***

  ***一***師:最後一課的情形和平日上課大不相同,請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有哪些地方不同?這些不同說明了什麼?

  生讀文後詳細回答,師生達成共識:氣氛不同、學生不同、老師不同。

  ***二***師:德國侵略者強行剝奪阿爾薩斯、洛林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韓麥爾老師、小弗郎士、全體學生和村裡老人們的悲憤及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語,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後一課”中。

  在“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的思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請根據文章內容舉例說一說這些變化是什麼?

  生思考後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

  ***三***師:在“最後一課”這特殊的氛圍中,小弗郎士開始醒悟了,他感到“萬分難過”。他動情了,他心中愛國的火種被點燃了,他覺得老師從來沒有這麼“高大”。從怕老師到愛老師,從貪玩無知到恨敵人,從沒有民族意識到心中植下愛國的根,小說正是通過對韓麥爾先生的人物描寫從側面細緻地表現小弗郎士的覺醒過程,表現了悲壯的愛國的主題。在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時,作者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細讀文章,舉例回答。

  生四人結組討論後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作者沒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是藉助肖像、語言、動作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例如: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

  ***為什麼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麼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4.“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5.然後他呆在那,頭靠著其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的舉止和表情?***

  6.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麼?鑰匙比喻什麼?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

  以上問題的提出,教師要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而定,更多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並給予必要的表揚和鼓勵。

  ***四***師:文章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影響的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形象。小說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動作描寫與心理活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請找出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語句,並分析作用。舉例如下:

  1.“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樣就把景物描寫與直接寫心理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作為小學生的弗郎士那種因怕遲到而急於到學校去,而又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戀,又不敢再停下來觀賞、玩耍的複雜心情。***

  2.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聯想,表現出小弗郎士對敵人禁教法語的卑劣行徑的輕蔑和對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

  ***五***師: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分析,請歸納文章的主題思想。***課件展示***

  師說歸納中心的方法,生獨立思考,歸納:《最後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質疑問難***課件出示重點問題***

  生提出不能解決的問題或某些疑問,師生共同解疑。

  問題舉例:

  1.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2.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

  ***七***拓展延伸***課件出示問題***

  1.學習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穫?從文章內容、中心、寫作方法等方面談。***生談收穫***

  2.你對我們的母語有哪些新的認識?***生談對母語的認識,激發愛國情感。***

  ***八***佈置作業***課件出示***

  1.發揮你的想象力,以“下課以後”為題,替小弗郎士寫一則練筆。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以上兩題,任選其一,課下完成。

  ***九***總結***播放國際歌***

  師:韓麥爾先生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同樣的,我們偉大祖國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豐富美妙的語言之一。它記載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負載著輝煌燦爛、浩如煙海的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神聖職責。同學們,努力吧,讓我們的母語走向世界,讓我們的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紫藤蘿瀑布》反思

  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勘稱一篇愛國主義的宣言,至今仍為人們傳誦。但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卻考慮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們能找到與文章的情感共鳴嗎?如果沒有感情上的認同,沒有調動起他們學習文章的情緒,那麼對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徹又有何用?如何先創設一種情境,讓孩子們飽含激情地去學習這篇文章呢?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網上資料整理,我決定打破一貫的從背景入手的傳統匯入形式。

  我開頭沒給他們講普法戰爭,而是談抗日戰爭,講日本在佔領我國的領土時,除了燒殺搶掠的罪惡行徑外,還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讓中國人學日語,讓中國人徹底忘記自己的祖先,成為他們的奴隸,然後詢問:“你們覺得他們的做法能行得通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不能,我們中國人怎麼能成為他們的奴隸呢?”又有學生意猶未盡的說了句:“小日本,辦不到!”我一聽,情緒有了,就繼續說:“是啊,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為了祖國的語言不被玷汙而犧牲了性命,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國家、愛祖國的語言,我們不也一樣嗎?”學生們沉默了。我順勢引入新課:“其實,不僅是我們,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樣的,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法國的阿爾薩斯人在即將失去說法語的權利時候的痛苦與悲憤吧!”

  這個匯入使學生入境了,他們聽得格外認真,而且給人感覺是,他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

  這也讓我認識到,如何調動孩子們學習文章的情感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比讓他們從寫作手法等文學角度來理解文章更能提高他們的鑑賞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