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歌劇的簡介

  輕歌劇含義最為廣泛,可泛指小歌劇、喜歌劇、趣歌劇等,習慣上指歌曲比較通俗、題材輕鬆、內容抒情的作品,往往與小歌劇混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輕歌劇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輕歌劇的概述

  輕歌劇泛指小歌劇、喜歌劇、趣歌劇等。習慣上指歌曲比較通俗、題材輕鬆、內容抒情的作品,往往與小歌劇混同。

  結構通常比較短小,大多為獨幕劇形式。劇中除獨唱、重唱、合唱外,還有說白。旋律流暢動聽,配器色調鮮明,與正歌劇的嚴謹風格形成對比。

  輕歌劇這一名稱源自義大利文“operetta”,其原詞意為“小型歌劇”,它是歌劇的縮小形式,因此,“operetta”又可譯做“小歌劇”。在一般意義的“輕歌劇”,是指法國的輕歌劇和維也納的輕歌劇,也把滑稽歌劇為輕歌劇。

  輕歌劇與喜歌劇一樣,是一種生活氣息與娛樂性較強的歌劇,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與大歌劇相對,與18世紀的喜歌劇相仿。多取材於日常生活,常帶有諷刺性,用說白代替宣敘調,旋律取自當時流行的音樂,通俗易懂,結構短小,多采用獨幕形式。

  該體裁的奠基人是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獄中的奧菲歐》、《美麗的海倫》、《霍夫曼的故事》。

  維也納輕歌劇

  輕歌劇這一體裁,後來傳播到了維也納,並以維也納為中心獲得了很大發展。19世紀中葉,在被稱為“小巴黎”的維也納,也湧現出了一批輕歌劇作曲家,並由此而產生了維也納輕歌劇。並在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的創作中得到了發展和提高。他的創作別開生面。他把維也納的輕歌劇和維也納圓舞曲相結合,使得輕歌劇的音樂充滿歡快、幽默的情緒,曲調優美,扣人心絃。

  施特勞斯於1871年開始寫作輕歌劇,施特勞斯在近30年中,共創作了16部輕歌劇,其中的《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是他輕歌劇的代表作品,開創了輕歌劇黃金時代。約翰·施特勞斯不僅享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他同時又是 19世紀末在維也納最受歡迎的輕歌劇作曲家之一。

  在約翰施特勞斯之後,繼承維也納輕歌劇傳統的則是屬於新維也納輕歌劇流派的萊哈爾和卡爾曼。隨著出生於匈牙利的奧地利作曲家萊哈爾的《快樂的寡婦》 在維也納的劇院舞臺上演,維也納輕歌劇掙脫了約翰·施特勞斯以後的停滯狀態,新維也納輕歌劇流派也隨之產生。

  另外還有以寫作《乞丐大學生》而知名的卡爾·米萊卡以及萊哈爾等人,後者的代表作品是《風流寡婦》。以上各家對維也納輕歌劇的傳統和發展均有所建樹。

  各國的輕歌劇

  匈牙利作曲家萊哈爾***1870- 1948***定居維也納期間的創作以輕歌劇而聞名,1905年,萊哈爾創作了輕歌劇《風流寡婦》,這部輕歌劇在維也納上演後,使他一舉成名。

  劇情取材於梅亞克的喜劇《隨員》,敘述彭特威德羅公國大使傑達男爵為防止本國富孀漢娜·格拉瓦麗的財產流失國外,想讓退役近衛騎兵丹尼羅追求她。實際上格拉瓦麗與丹尼羅本就是一對情侶。在經過一段恩恩怨怨的互相指責後,兩人終又結成良緣。全劇有十六分曲,其中第二幕格拉瓦麗的唱段《維麗亞》最受群眾喜愛。他一生共創作了近40部輕歌劇。他的輕歌劇重要作品還有《維也納的婦女》 ***1902年***,《盧森堡伯爵》***1909年***,《吉卜賽的愛情》***1910年***,《藍色的瑪祖卡》***1920年***,和《俄國皇太子》***1927年***以及《弗裡德里克》***1928年***等。

  此外英國作曲家沙利文的***1842-1900***《日本天皇》以及美國作曲家赫伯特***1859-1924***的《尼羅河奇才》、德可文***1859-1920***的《羅賓漢》等,都為輕歌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20世紀,輕歌劇又稱為“音樂喜劇”***後簡稱為“音樂劇”***。它的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近年來,音樂劇藝術在美國得到高度洗練和發展,這些在羅傑斯與哈特69《老朋友喬伊》、勒納與洛的《小夥子和洋娃娃》、科爾·波特的《吻我,凱特》以及伯恩斯坦的《西區的故事》等作品中,都得到了顯著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