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音樂陽光健康快樂成長論文

    每個音樂作品都有其自身想要展示的音樂形象和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當學生理解了音樂所蘊含的情感時就會感悟到音樂並非是虛無縹緲的,它是存在於我們思想和靈魂深處的東西。離別之情是人一生之中必定會衍生的愁緒,但離別之情不是單一的情感,可能是背井離鄉,思念家中的親人,如古詩新唱《靜夜思》;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沐浴音樂陽光健康快樂成長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沐浴音樂陽光,健康快樂成長
 

  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之一,音樂屬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教師應努力做到讓音樂突破其在學生心目中僅是“學習課程之一”的認知概念,使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內心,在音樂的相伴下健康、陽光地成長。

 

  一、還原生活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是學習音樂的一個良好開端,將音樂還原於真實的生活情景之中,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自我認知的興趣,使音樂學習更顯真實與生動。

  ***一***弱化牴觸心理,營造良好氛圍

  在教學《嗯嗨呀》這首歌曲時,通過介紹大家知道了號子是民歌的體裁之一。如何才能讓學生直觀地瞭解號子的產生及其作用呢?筆者先讓學生觀一段採石工人辛勤勞動的視訊,然後問道:“從視訊中,你們聽到了什麼?”學生舉手回答:“聽到了‘嗨喲!嗨喲!’的聲音。”“在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時,你們覺得這樣的‘吆喝’起到了什麼作用?”學生很快反應道:“工人們團結一心,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課堂上給學生搭建自我學習的平臺,營造寬鬆、愉悅的雙向交流的教學氛圍,才能夠弱化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的牴觸心理,使學生真正鼓足勇氣走近音樂。

 

  ***二***引領學生感悟,理解音樂情感

  每個音樂作品都有其自身想要展示的音樂形象和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當學生理解了音樂所蘊含的情感時就會感悟到音樂並非是虛無縹緲的,它是存在於我們思想和靈魂深處的東西。離別之情是人一生之中必定會衍生的愁緒,但離別之情不是單一的情感,可能是背井離鄉,思念家中的親人,如古詩新唱《靜夜思》;

  可能是久居海外的遊子,盼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如歌曲《長江我的家》,歌曲表面上表達了一位小朋友對長江的思念和熱愛之情,通過對歌曲反覆地演唱及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發現歌曲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海外僑胞兒童對祖國媽媽深情的呼喚。
 

  ***三***增加流行元素,重塑音樂魅力

  針對高年級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象,筆者作了仔細的調查,詢問了這些學生的意見,讓他們提出對課堂內容修改的建議,多數學生表示希望能在音樂課上聽到流行歌曲。學生喜歡流行歌曲,符合當下的音樂趨勢,這不難理解,所以,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也無可厚非。筆者專門花了幾堂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談論流行音樂,他們暢所欲言,都不無自豪地告訴筆者誰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及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學生還說出了他們喜歡的原因。

  這些受學生歡迎的歌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著一定的音樂才華,是無可厚非的創作型歌手,而喜歡一首歌曲則是因為它旋律富有動感,唱起來朗朗上口。瞭解了學生的想法,筆者適時提出要求,要求學生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從歌詞、旋律、節奏、風格等方面嘗試加以分析。儘管他們的評論不夠專業、全面,但他們都認真表明了各自的看法,興趣盎然地全情投入其中。
 

  二、發揮創造想象,體驗音樂樂趣

  創造是音樂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通過豐富、生動、具體的音樂創造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使其在主動參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體驗奇思妙想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一***模仿各種聲音,創造動聽旋律

  學生對樂器有著天生的好奇,教師可以啟發他們去發掘、探索,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試著自己動手製作簡單的樂器。如筆者提前告訴大家下一堂課要一起製作的小樂器,告訴學生準備可能需要用到的材料。在課堂上學生各思其想,有的在易拉罐裡裝上沙子封住口,一個“沙錘”誕生了;有的在文具盒上綁上皮筋,拉動一根或幾根皮筋發出不同的聲音;也有的把硬紙捲成圓柱形,別具匠心地撿兩根小樹枝充當鼓槌,一面“鼓”就製作完畢了。

  筆者準備了幾個玻璃杯,在杯子裡倒入不同量的水,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音調的高低和玻璃杯中水的多少有關,水越多音調越高。一堂課下來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稍加創造就能產生動聽的旋律,甚至可以靈巧“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響:如在礦泉水瓶中裝米粒或豆子可以模仿下雨的聲音,敲打空餅乾盒可以造出打雷的效果。學生非常喜歡有趣的樂器製作,他們經歷了由設想、動手、改造到製作完成的整個過程,親身體驗了小發明家、小製作家的成功與快樂。
 

  ***二***尊重學生天性,快樂創造奇蹟

  愛玩是每一個學生的天性,遊戲佔據他們生活的重心。如果教師把遊戲引入音樂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學生喜愛的音樂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並要求他們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出反應,必定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在《春天舉行音樂會》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多次播放歌曲,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歌曲中的象聲詞,探索用“身體樂器”發出的聲音代替象聲詞。在提示和啟發下,學生總結出用捲舌表示春雨“沙沙”,用拍腿表示“滴答滴答”的春雨,用鼓掌表示“嘩啦啦”流淌的春水,用跺腳表示“轟隆隆”的春雷。小小的遊戲,讓學生化身為春天音樂會的指揮家,藉助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出了生動活潑的春天的景象。又如,在欣賞樂曲《陀螺》時,筆者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仔細聽樂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在恰當時機表演“用力抽繩”的動作,想象著陀螺繼續旋轉。特殊的陀螺遊戲,讓學生樂此不疲,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覺,又提高了學生判斷的準確性。
 

  ***三***迴歸自然深處,徜徉在音樂海洋

  最美的音樂,往往都隱藏在自然的最深處。音樂教學不應該完全把學生拘泥於音樂教室內的學習,教師應當適時讓他們親近自然,迴歸本性,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每年的春遊、秋遊是學生親近自然的最佳時機,陽光燦爛的日子,學生三三兩兩手牽著手,並肩漫步在山林、花叢、湖邊,傾聽林間的鳥語,呼吸醉人的芳香,感受微風拂面,還有水面漾起的層層漣漪。大自然向學生髮出熱情的邀請,它用如詩如畫的美景喚醒學生縱情歌唱,用歌聲表達心情,用歌聲讚頌自然,用歌聲傳達幸福。學生陶醉在音樂中,音樂以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音樂是心靈的陽光,是靈魂的淨化器,是激勵人心的力量。愛音樂的人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因為他不僅有一顆柔軟、細膩的心,他更將音樂中飽含的美妙和愛傳達給更多的人。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音樂,讓學生沐浴音樂,在有音樂相伴的生活中享受精彩人生,創造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