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故事大禹治水

  關於大禹治水個故事被後人廣泛傳說,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鉅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樸。”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裡,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拼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大禹的故事聞鼓餉夫

  夏禹治理洪水的時候,要開鑿轅山。在開工以前,囑託妻子塗山嬌,說:“工程艱鉅,往返回家吃飯耽誤時間,你天天把飯做好給我送到工地上吃。工程完成也有你的一份功勞。”塗山轎答應說:“中,我一定照辦,但是,送得早了,你還沒有下工,時間長了,飯涼,吃了會生病,送得晚了供應不及時。”夏禹覺得妻子說得很實際,又想了一個辦法,說:“我在工地上放一面牛皮大鼓,你聽到鼓聲,就把飯送去。”夫妻商量一定,夏禹上工走,塗山轎按照約定的訊號,聽見鼓聲準時送飯到工地。

  夏禹在施工中,總嫌開山進度遲緩,自己便變成一隻大熊,神熊力大無比,工程進度很快。有一天,夏禹變化成熊集中精力鑿石開山,蹬下石塊掉在大鼓上,鼓發出的響聲,他去全然沒有聽見,塗山轎在家早已把飯做好等著,聽見鼓響,惦起飯罐,挎上饃籃就往工地上送。當她快要走到工地上的時候,看見山崖上有一隻大黑熊在嘴哄腳蹬,山石滾滾掉落下來。走近仔細再看,大黑熊是自己的丈夫。氣不順心,埋怨起來:怪道你出外治水數年,路過家門口都不回去看看,原來你不是人!她越想越氣,把飯罐饃籃放下來,哭著回家走了。

  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夏禹肚子飢了,變還原形去擊鼓,鼓響以後,不見妻子塗山嬌送飯來。再看看離大鼓不遠,有許多山上掉下來的石頭塊,飯罐饒籃都在,就是不見人,才猛然醒悟,是妻子塗山嬌聽到鼓聲送飯來時,看見自己的化身。為了解除誤會,趕快回家,到家一看,塗山嬌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石頭。心中懊惱,說:“你變化成石頭,不跟我過,我不強求,但你懷有俺華夏之後,你得把孩子歸還給我。”塗山嬌化石有知,聽了夏禹的話,自己感到理虧,但是自己不能再變化成人了。於是“喀嚓”一聲,石頭北面裂開一大塊,夏禹的兒子啟降生了。

  夏禹雖然家遭不幸,但仍然義無反顧,把剛剛出生的兒子往懷裡一揣,返回工地。當他走到水紐屯的時候,碰見了孩子他姨塗山姣。塗山姣不知情,責備夏禹,說:“男子漢大丈夫咋能把吃奶孩子帶上工地!”夏禹把前情一說,塗山姣反而又同情夏禹,說:“你把孩子交給我,我把孩子撫養成人,你放心只管上工走吧。”夏禹正在為孩子無人撫養髮愁哩,聽小姨這樣一說,心裡非常感激,就把孩子交給了塗山姣,又一心無掛地上工走了。

  夏禹鑿開轅山,洪水洩退以後,再到外地治水以前,抽空回家去看孩子。這時候,夏禹當面向小姨塗山姚求愛,其實塗山姚早已對夏禹有了愛慕之心。於是兩人情投意合,當即祭天拜地結成了良緣。夏禹又高高興興地到外地治水走了。

  大禹人物簡介

  禹,姒姓,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為大禹,夏后氏首領,他是黃帝的六世孫、顓頊的四世孫***注:黃帝次子曰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曾,鯀曾生鯀祖,鯀祖生鯀父,鯀父生鯀,鯀生禹***。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