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史記的故事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甘茂三事

  甘茂是下蔡人,曾經侍奉下蔡史舉先生,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他通過張儀和樗裡子請求進見秦惠王。秦惠王第一次接見時就非常欣賞他,任他做秦國的將領,協助魏章平定了漢中地區。

  秦惠王去世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和魏章離開秦國,往東去了魏國。此後,蜀侯嬴輝和宰相陳壯叛變,秦國派甘茂去平定了蜀國的叛亂。凱旋之後,秦國任甘茂為左丞相,任樗裡子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時,他對甘茂說:“我想乘坐用帷帳裝飾一新的車子前往三川***所謂三川之地,即洛陽一帶,因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三川流過而得名***,去探視周王室的虛實,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那我就是到死都對您感激不盡。”甘茂說:“那麼請您派我出使魏國,讓向壽陪我一起去,勸說魏國一起攻打韓國,為您開闢通向韓國的道路。”甘茂到魏國後,對向壽說:“請您回去,稟告大王說:‘魏國已經聽從了我的建議,但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韓國’。事情辦成後,功勞全部歸您。”向壽回國後,把甘茂的話轉告給秦武王。

  秦武王親自到息壤迎接甘茂,以示崇信。甘茂知道自己是一介布衣,只是秦王的寵愛才做到了左丞相的位置上,其他的皇親國戚都嫉妒自己,一旦出差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會在秦王面前誹謗自己,到時候自己是百口莫辯,於是他打算先給秦王打點預防針。等秦王一到,秦武王便急著問他怎麼辦成的?甘茂回答說:“宜陽***今河南省宜陽***是一個大縣,上黨和南陽***也在今河南省境內***的歷史也很悠久。名義上叫縣,實際上卻是郡。現在大王讓我離開許多險要的地方,走千里路程去進攻它,難啊!從前曾參住在費邑的時候,魯國有一個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便通知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她並不理會,神情仍然鎮定自如。過了一會兒,另一個人又跑來告訴她說:‘曾參殺了人’,曾參的母親還是若無其事地織布。又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告訴她說:‘曾參殺了人’,這時,他的母親把梭子一扔,跳下織機,番強逃跑了。曾參如此賢能,他母親對他又非常信任,但有三個人都懷疑他,他母親也就害怕了。如今,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對我又不像曾參的母親對他那樣信任,而懷疑我的又不只三個人,我擔心大王會像曾母扔掉梭子那樣對待我。當初張儀向西吞併巴、蜀兩國的土地,往北開拓西河以外的疆域,朝南奪取了上庸,天下人卻沒有人稱讚他,卻只認為先王賢明。魏文侯讓樂羊帶兵攻打中山,三年後攻下了它。樂羊回國後要評比功勞,魏文侯把一箱子的誹謗樂羊的諫書拿給他看。樂羊嚇得兩次拱手叩頭說:‘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主上的聲威的力量。’如今我是一個寄身他國的臣子。樗裡子、公孫奭依仗韓國的勢力對我提出質疑,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這樣大王欺騙了魏王,而我卻要受到韓國公仲侈的怨恨,我是沒辦法完成大王的使命了。”秦武王說:“我不會聽從他們的,您放心去吧,讓我們互相信任,以盟友相待吧。”

  終於秦武王讓右丞相甘茂帶兵攻打宜陽。但是五個月後還不能攻克,樗裡子和公孫奭果然對這件事提出質疑。秦武王召見甘茂,提出撤兵。甘茂說:“我們在息壤達成的盟約還在那兒嗎?大王想違約嗎?”秦武王的立場是在動搖了,但是怕世人說自己不守信用說:“在的,您多心了,我一定會信守諾言,以我的王位擔保。”於是出動了大規模的軍隊,讓甘茂進擊宜陽。甘茂率眾斬殺敵軍六萬,終於攻下了宜陽。韓襄王讓公仲侈到秦國請罪,跟秦國議和。從此通向洛陽的道路打通了。

  :向壽拜相

  齊國派甘茂出使楚國時,楚懷王剛剛跟秦國聯姻,正在興頭上,十分輕視與齊國建立的友好關係。秦國聽說甘茂在楚國,就派人對楚懷王說:“甘茂在我國一直擔任官吏,由於某些原因到了齊國,希望楚王您把甘茂遣送回秦國,我國將感激不盡。”

  楚王心思一動,問自己的謀士範蜎道:“我想在秦國安置丞相,誰比較合適?”範蜎回答說:“我才疏學淺,還無法斷定誰當丞相對我國有利。”楚王說:“我想讓甘茂回秦國做丞相,您看怎麼樣?”範蜎一口回絕道:“不行!甘茂的老師史舉是下蔡的看門人,一沒有真才實學輔佐君王,二不能養家餬口,他為人苟且卑賤、貪財好利,人所共知,沒有人不鄙視他的,而甘茂卻對他服服帖帖,恭敬馴順。因而甘茂去侍奉賢德英明的秦惠王、明察秋毫的秦武王、雄辯睿智的張儀,謀取十個官職也不會有問題。甘茂的確是一個賢能的人,然而卻不能讓他在秦國做丞相。秦國有了賢能的丞相,那就對楚國不利了。況且大王從前曾派召滑到越國任職,而召滑暗中設下計謀破壞越國,因此厲門這麼輕易地成了楚國南面的要塞,江東也被劃成郡縣。我想大王能有這樣的功績,主要是因為越國混亂而楚國***。如果大王只知道把這項策略用到越國,卻忘了把它用到秦國,我認為就大錯特錯了。因此,大王如果想在秦國安置丞相,向壽就是不二人選。向壽是秦王的親戚,小時候跟秦王好到共穿一件衣服,長大後又與秦王同坐一輛車子出行,兩人的關係十分密切,另外向壽為人不如甘茂機智,擔任丞相必定沒有什麼作為。大王如果想讓向壽執掌政權,就一定要讓他在秦國成為丞相,那樣才對楚國有利。”

  隨後楚王派使者去請求秦王讓向壽擔任丞相之職。秦王最終答應了楚國的請求。而甘茂則因為楚國的國家利益再也回不到秦國去了,最後死在了魏國。

  :官拜上卿

  張唐出發幾天後,甘羅擔心張唐在經過趙國時會遇到麻煩,請求呂不韋允許他先到趙國去疏通一下。甘羅就對文信侯說:“請借給我五輛車子,讓我替張唐先通報趙國。”文信侯便入朝把這件事稟告給秦始皇,他上奏道:“甘茂的孫子甘羅,雖年紀尚輕,但因為是名門之後,因此在各諸侯國都小有名氣。時下張唐本想借口生病不去燕國,甘羅去說服了他並讓他即刻動身前往。現在甘羅想先去趙國通報此事,請您恩准。”秦始皇召見了甘羅,十分欣賞,派甘羅出使趙國。

  趙王聽說秦國派來使者,不敢怠慢,親自出城迎接。不料這位使者居然是個小孩,就不免小看他。甘羅對趙王說:“大王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的事了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那您聽說張唐扶助燕國的事了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燕太子丹到秦國去做人質,表明燕國不會欺騙秦國。張唐去扶助燕國,表明秦國不會欺騙燕國。燕國和秦國互相信任的目的是為了要進攻趙國,那趙國就危險了。燕國和秦國互不欺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想進攻趙國以擴大河間的土地。依我看,大王不如把河間那裡的五座城池割給秦國,那樣的話秦王自然很高興,您再趁此機會請求秦王把太子丹遣送回燕國,斷絕與燕國的關係。這樣的話,憑趙國的實力攻打弱小的燕國絕不成問題,到時您得到的恐怕不僅僅是五座城池了。”趙王立即答應了,並親自割讓五個城池來擴大秦國河間的土地。於是秦國讓燕太子回國了。趙國進攻燕國,獲得上谷三十個城池,讓秦國佔有其中的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