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過年習俗有什麼講究
不同的地方所過的春節又有細微的不同。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晉江群眾過年,至今還儲存著許多古老的習慣。節前,家家戶戶辦年貨,剪衣料,炊糕做粿,忙得不亦樂乎。除夕之日,煮“嫩餅菜”,備牲醴菜餚,祭祖先,辭年,而後貼春聯。
裝飾佈置住房。有些人家在房門兩側,分置兩株甘蔗,蔗上圈上紅紙條,稱為“門蔗”,取漸入佳境的吉祥寓意。各家各戶還在自己廳堂的案桌上,排一缽“過年飯”,上插檜花、四季花***俗稱“春枝”***,缽內盛有年糕、雞蛋、紅桔、柿餅、芋芍、錢幣等,象徵糧食錢財豐足有餘。這些裝飾需待新年正月初四才能拆除。除夕之夜,設酒菜閤家團聚,圍爐守歲,並集薯藤於大門外,點燃燒旺,家中男子超而越之,謂之“跳火墩”。當夜,長輩需給晚輩分壓歲錢,俗稱“分年”。第二天天沒亮,一家人便起床洗手臉,換新衣,虔誠地到廳堂上點香燭,拜神佛,開大門,放鞭炮。
正月初一早餐,閤家吃麵線***又稱壽麵***,祈冀新年納福添壽。吃過早飯,親友來往拜年,一見面就互道“恭喜”。這天,還有許多所謂的“禁忌”,如不能用刀切東西,不能打掃地板,不能到井邊打水,不能打壞家中器具,不能打罵孩子,不能向人討錢索債等等。總而言之,新年伊始,人們都希望取個吉兆,圖個好“彩頭”。
初二稱“女婿日”,即凡去年剛結婚的女婿這天要攜帶妻子去岳母家拜年。
初三叫“赤狗日”,“赤”與“窮”同意思,故人們這天多不出門遊玩或請客,晚上提早睡個早覺。
初四是民間“接神下天日”。
初五隔開,表示“新正”結束,開始開店做工。
初六清除肥糞,叫“挹肥”。
初七將七種菜谷料混合煮食,叫“七寶羹”***或七元***,據說吃了可除百病。
初八是團圓日。
初九是“天公生日”,每家每戶要以牲醴菓酒拜天公,時間在清早。
十五是元宵。整個正月洋溢著喜慶歡樂的氣氛。
我國傳統的過年習俗介紹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