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商務禮儀與營銷
汽車營銷渠道是溝通汽車製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個溝通過程也是很重要的,那麼,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儀態-自我儀態管理
站-男士
禮儀要點
頭正、頸直、微收下顎
頭頂向上牽引
面部表情自然、親切、愉悅
目光平視前方
挺胸、收復、提臀
左手握右手手腕,右手握空拳,
放於皮帶扣的位置
身體重心垂直於兩腳之間
兩腳分開與肩齊寬或呈立正姿勢
站-女士
禮儀要點
頭正、頸直、微收下顎、頭頂向上牽引
面部表情自然、親切、愉悅、目光平視前方
挺胸、收復、提臀
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手自然放於小腹前
高度在肚臍上下一指的範圍內
重心在腳弓前端
膝蓋內側夾緊
雙腳呈V字形或Y字形站立
走
禮儀要點
面部自然
目視前方
邁步適中
速度均勻
步態平穩
腳下安靜
坐-男士
禮儀要點
腰背保持挺直
坐在座椅三分之二
頭正頸直、目光平視
雙手虛握空拳放於大腿上
雙膝距離與肩同寬
雙腿垂直於地面
雙腳平踏於地面
坐-女士
禮儀要點
腰背保持挺直
雙手手背拂裙
坐在座椅三分之二
頭正頸直、目光平視
雙膝並緊、兩腿之間沒有任何縫隙
雙腳併攏一側斜放
或雙腿疊放
兩腳腳尖平齊
蹲-男士
禮儀要點
下蹲時上身保持挺直
一腳後退一步蹲下
雙膝一高一低、分開一到兩拳
高腿側對人
臀部落座於後面的小腿上
蹲-女士
禮儀要點
下蹲時上身保持挺直
雙手手背拂裙
一腳前一腳後蹲下
雙膝併攏、一高一低
高腿側對人
臀部落座於後面的小腿上
2車營銷人員的著裝禮儀
有一位服裝設計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服裝不能造出完美人,但是第一印象的80%來自於著裝。”正所謂人靠衣裝,每個人、每個年齡層的著裝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莎士比亞說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的教養,品位,地位的最真實的寫照。
作為一名汽車營銷工作人員的著裝禮儀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著裝應該要穿得大方得體,還要展現出自身的品位和風格。不論男女都要著裝都應保持整齊、清潔,衣服不能太殘舊。對於男性,應以西裝、襯衫、領帶、皮鞋為最佳著裝方案。對於女性,得考慮到年齡,體型,膚色和氣質等多方面因素選擇著裝,不能過於暴露。當穿著裙裝工作服時,一聽要搭配長筒絲襪,襪子上不能有洞,鞋不能露腳趾和腳後跟。
而在著裝顏色方面,可以選擇深色系,比如黑色、深灰色、深藍色、咖啡色等為主,可以給人一種穩重可靠的感覺。當然也可以選擇淺色系中的銀灰色,相對給人清爽幹練之感。
3汽車營銷人員的語言禮儀
說到語言禮儀,汽車銷售人員要是具備著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在銷售過程中還是有著很大的優勢的。在與客戶交談過程中,無論是面對面交談還是電話交談,說話時要有適當地停頓,要保持適當的語速。重音這一方面也是不能忽略,在言語溝通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意思的清晰明瞭,則要對某些重要的詞眼和語句給與一定的重音處理。有時也可採用反覆講述的方法引起客戶的注意。
現如今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市場國際化,使得不少國外友人來到中國定居,尤其是相對發達城市。很多外國友人也會選擇購買車輛作為代步工具,這是如果能掌握一口流利的外語,在汽車銷售的洽談過程中無疑是錦上添花。
4
汽車營銷人員的儀態禮儀
所謂儀態,包括站姿、坐姿、面部表情及行為等等。
在業務洽談的過程中應該避免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例如,瘙癢,弄頭髮或用手指梳理頭髮,手指不停地在桌面上敲打,玩弄自己的指甲,打哈欠等,這些行為都傳達出了不專業及不負責任的態度,應該儘可能避免對著顧客做出這樣的行為。
當站著的時候,切忌晃動或抖動身體,雙手不能抱在胸前或插進手袋裡面;而當坐著的時候,注意兩膝之間的距離,男士的凳子坐到1/2或2/3為宜,而女士就1/3為宜,必要時候可以適當地將身體靠在椅背上,對此可以拉近對顧客的心理距離,從而為後續工作做好鋪墊。
5汽車營銷人員的電話禮儀
在當前的社會中,電話不但作為一種通訊手段,也逐漸成為一種最普遍的交際方式了。作為專業營銷人員而言通過電話與客戶溝通時,一方面會影響到是否能夠順利地促成交易,另一方面則代表了汽車企業的外在形象。因為是接打電話,所以雙方互不相見,只能從聲音,語調以及談及的內容進行深入瞭解對方的狀況。
所以說,在汽車展廳的營銷工作人員對自身的電話通訊禮儀的要求應該特別高,堅決不能邊打電話邊吃東西,而且要時刻保持微笑,這樣既能將很溫馨的交談氣氛地傳染給顧客,讓客戶感到舒適、輕鬆、沒有壓迫感。
6汽車營銷人員的接待禮儀
當顧客進入汽車展廳時,銷售人員就要開始實質性銷售工作的第一步,即銷售接待。接待環節最重要的是主動與禮貌。營銷員在看到有客戶來訪時,應立刻面帶微笑主動上前問好。如果還有其他客戶隨行時,應用目光與隨行客戶交流。目光交流的同時,營銷員應作簡單的自我介紹,並禮節性的與客戶分別握手,之後再詢問客戶需要提供什麼幫助。語氣應熱情誠懇,有必要上前倒茶問候就坐。營銷員向客戶交談的過程中必須耐心、友好。營銷員在回答客戶的諮詢時,要把握好服務的適度性,既不要服務不足,更不要服務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