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與醉翁亭記閱讀答案
《豐樂亭記》《醉翁亭記》均是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散文。兩篇的風格有什麼不一樣呢?《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相關的閱讀習題你們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對比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豐樂亭記》原文閱讀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②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豐樂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③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醉翁亭記》原文閱讀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註釋】①明年:第二年。②顧:向四周看。③幸:慶幸。④因為本:於是就根據。⑤道:稱道。
相關閱讀習題
17.解釋加點的字或短語。***4分***
***1***林壑尤美*** *** ***2***山行六七裡*** ***
***3***晦明變化者*** *** ***4***修既治滁之明年*** ***
***5***窈然而深藏*** ***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
19.選出下面對甲、乙兩段相關內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2分*** 【 】
A.甲段中“環滁皆山也”從大處著筆,簡練而形象地寫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徵。
B.甲、乙兩段中“名之者”“山水之樂”“修之來此”的三個“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兩段均寫到了“四時之景”,但各自描繪的景物特徵有比較大的差異。
D.甲、乙兩段花大量筆墨描寫山泉,繪聲繪色,細膩真切,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0.結合乙段的具體內容,說說歐陽修取名“豐樂亭”的深刻用意。***4分***
相關閱讀習題答案
17.***1***特別***2***沿著山走***3***陰暗明亮***4***管理滁州***5***深遠、幽邃的樣子。***共4分。答對一個1分***
18.***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2***喜歡它地方僻靜而事務簡單,又喜愛它風俗安適悠閒。***共4分,每句2分。小錯可以不扣分***
19.A***共2分***
20.參考:寄情山水的情趣,與民同樂的思想,歲物豐成的祝願,風俗之美的讚揚,無事之時的珍惜。***共4分。答對第一點2分,後面每答出一點得1分,給滿4分為止,若有其它答案,備課組商討後確定***
《豐樂亭記》閱讀賞析
這篇散文,是醉翁亭記的姐妹篇。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豐樂亭寫於慶曆六年***1046***。所謂“慶曆新政”,僅經過一年多時間,就在慶曆五年春宣告失敗,執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繼被斥逐。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捏造罪名,貶於滁州。滁州五代時為爭戰之地,備受破壞,經過宋初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已初步恢復元氣。州西南琅琊山為遊覽勝地,歐陽修政事之暇,頗喜尋幽訪勝,闢地築亭。此文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遊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託了***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
無論是記述還是描繪,全文都是圍繞“樂”而寫:建亭取名為神經是思樂;與滁人共遊為“樂”,是享樂。樂在亭中,樂在山川,樂在和平***的歲月。
歐陽修的散文,語言簡潔,含義深遠。全篇不足500字,卻多角度、深層面地寫出了“豐樂亭”的“樂”意。
這篇散文,融記敘、議論、抒情和描寫於一體,以“樂”開篇,以“樂”終結,“樂”貫串始終,景怡人,情動人,理啟人。他的《醉翁亭記》讓人跟著“醉”,他的《豐樂亭記》讓人跟著“樂”,真不愧為傳世的姊妹篇呀。當然,還必須認識到,這兩篇散文都間接地、含蓄地抒發了作者“樂”與“醉”之中的憤鬱和不平。
《醉翁亭記》閱讀賞析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頗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曆五年春,歐陽修由於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於到滁州的第二年。“慶曆新政”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了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並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全文共四段,條理清楚,構思極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