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是考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原文(一)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洩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囊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諮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銀,或盜取之,大理當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固爭之,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後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於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矩;然性吝嗇,殖貨至鉅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常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於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雲。
***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一)
4.下列對文中第一句加線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於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並不相同。
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採用嫡長子繼承製。
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D.契丹是古國名,後來改國號為遼,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後任職會稽縣,當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經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首相韓琦每每向他諮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理力爭,最終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
D. 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於得到回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雲。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一)
4、B
5、B
6、C
7、***1******皇帝***賞賜宴會***你***沒有參加,這是對君命的不恭敬。君主患有疾病,卻一定要讓他親自來參加宴會,***你***對這種做法能覺得安心嗎?***賜、虔、處各一分,句意表達兩分***
***2***蘇軾曾經態度嚴正地責備曾公亮不能匡救補正,世人譏諷***批評***曾公亮貪持俸祿,穩固恩寵。***從容、救正、固各一分,句意表達兩分***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二***
張祖傳
***明***張嶽
張祖,字彥宗,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復續,盍去諸?”遂避匿。未幾,斬指事覺,詔逮捕戍邊。犯者言張某始與某輩約如此。逮久弗獲。會天變肆赦,乃歸。室中空虛,至繫馬檻牛,毀鬥桶為薪。念非力學無以樹門戶,於是決意習儒業。是時,詔民田八頃以上家,擇子若①孫一人為吏。縣檄至,祖揮之弗受,執卷奮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使者熟視之,曰:“君,我輩中人也,勿辱於縣。”遂挾以去。
祖既通儒術,兼曉九章演算法。時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屬之。文案盈幾,祖精勤不捨,晝夜櫛理而錯畫之,皆有緒可按據。
建文時,祖為吏部吏。未幾,雲南佈政張公
召入為尚書,於屬吏多所更易,獨言張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時帝方與方孝孺輩講求古治,經濟之事多變太祖舊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於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創制,規模遠矣。為治當責實效。今法制已定,日有變更,未必勝於舊,徒使異議者以為口實,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奪於群議,不能用。會添設京衛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曰:“無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難師渡江,祖為安吉縣丞。被譴自經③,舁屍歸,屬吏無敢往視,祖獨往經理其殯。殯畢,哭奠而去。時人義之。
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④,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築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佔籍⑤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
***摘編自小山類稿***
【注】 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稅法。③被譴自經:朱棣登位,張被解除職務後自殺。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佔籍:自外地遷來的成為有戶籍的當地居民。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二)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繩吏之法尤峻 繩:捆綁。
B.即以其事屬之 屬:交付。
C.無逾祖矣 逾:超過。
D.不可勝計 勝:盡。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張祖盡職盡責的一組是***3分****** ***
①閩中法令嚴核 ②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 ③晝夜櫛理而錯畫之 ④為治當責實效 ⑤稽核財賦,修築陂塘圩岸
⑥逋民隱田者令以佔籍輸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遇赦後見家境衰敗,於是決定發憤讀書以振興家門。
B.建文年間張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張非常賞識他,認為他辦事老成,篤守法令。
C.吏部尚書張自殺後,屬吏中只有張祖敢出面料理喪事,當時的人認為他有情有義。
D.張祖任安吉縣丞九年,因政績卓著,考核獲得最高等級,被推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歷。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君,我輩中人也,勿辱於縣。***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會添設京衛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二***
2.答案解析:選A “繩”意為“約束、制裁”。
3.答案解析:選D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資訊的能力。①是敘述閩中的法令嚴苛。②是講張祖不接受縣裡的差事。④只是張祖私下的建議。
4.答案解析:選A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有誤,從文中看他並未斷指,只是出走逃避而已。
5.答案解析:***1***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裡受委屈。
***2***“會”是副詞,恰逢;“京衛知事一員”是定語後置句,即“一員京衛知事”;“可者”是名詞性短語,指適合的人。***2***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適合的人。
解析:本題涉及謙敬、一詞多義、判斷句、介詞結構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文言知識。翻譯文言句子要注意抓住關鍵點。***1***“君”是敬辭,對人的尊稱,您;“輩”是名詞,相當於“類”;“……,……也”是判斷句;“勿辱於縣”是介詞結構後置句,即“勿於縣辱”。***2***“會”是副詞,恰逢;“京衛知事一員”是定語後置句,即“一員京衛知事”;“可者”是名詞性短語,指適合的人。
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二***
張祖,字彥宗,世人通常稱之張彥宗。他十三歲時,父親與祖父相繼過世,獨自奉養母親。
洪武帝元年,閩中一帶的法令嚴厲,約束官吏的法令尤其嚴刻。害怕服勞役的人邀張祖斬斷右手大拇指來消除自己的徭役。張祖對此感到疑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說:“法令可以規避,手指斷了不能再接,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於是逃避躲藏了起來。沒過多久,斬指事件被發覺,朝廷下詔逮捕***這些人***戍守邊疆。犯事者說張某剛開始時也和某人有此約定。追捕了許久沒有抓獲。恰逢天顯異象,朝廷大赦天下,***張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無一物,到了拴馬攔牛,砸毀鬥與木桶當柴燒的地步。考慮到若不用功學習就無以樹立門戶,於是下決心學習儒家經典。這時,朝廷下詔百姓中有農田八頃以上的人家,可以選擇兒子或者孫子一人擔任小吏。縣裡的公文來了,張祖把它拋在一旁,不接受,拿著書卷憤激地說:“我就當個小吏嗎?”縣令把這事稟告給按察司,再次下公文讓張祖前往,張祖堅決不接受任命前往縣衙。使者審視了他一番,說“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裡受委屈。”於是帶著公文走了。
張祖已精通儒學,並且通曉九章演算法。當時正在推行方田均稅法令,就把這事交付給他。面對滿桌公文案卷,張祖專心勤勉不停地工作,晝夜整理籌措謀劃這些事情,都使它有緒有據。
建文帝時,張祖擔任吏部官職。沒過多久,雲南布政使張入朝擔任***吏部***尚書,對屬下的官吏多有更換,唯獨說張祖為人老成,遵守法紀,沒有更換。當時,皇帝正與方孝孺等人探求古代的治國之法,經世濟民之事,對太祖舊制多有改變,奏章每日下到吏部。張祖私下對張說:“高皇帝***朱元璋***從平民百姓起家,擁有天下,確立法令和創建制度,可謂籌劃深遠。治理天下理當追求實效。法令制度已經確定,而如今卻每日都有變更,未必比舊的好,只能給那些異議者留下口實,為什麼不先抓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呢?”張十分贊同他的觀點,但迫於群議,無法採用。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適合的人。張說:“沒有超過張祖的了。”張祖被授予留守知事一職。
等到朱棣部隊渡江時,張祖擔任安吉縣丞,張被解除職務後自殺,張的屍體被抬回來後,屬下官吏沒有人敢去探視,張祖獨自前往料理他的喪事。下葬後,張祖哭泣祭拜完才離去。當時的人認為他很有情義。
安吉處在群山之中,歷來有很多從外地逃到本地的百姓,隱瞞田畝,不如實上報,以致賦稅收入很少。張祖到任後,堅持清廉勤政,尊敬禮遇那些賢能的士大夫,並與他們研討學問砥礪修養。在職九年,稽查核對財稅,修築池塘堤岸,數不勝數。讓那些逃到本地隱瞞田畝的百姓成為擁有戶籍的當地居民,繳納賦稅,並免去他們的罪。聲望顯著聞名,以最佳政績被舉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歷。走到吳橋而身亡,只有一子護送靈柩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