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現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掌握一定的技巧,便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一直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必考內容,同時,也一直是學生感到最沒有把握的考試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弱,不知這樣的題該怎樣入手。而且,儘管介紹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資料很多,但大多是從考點要求的角度闡述的,很少有從學生臨場應考的實用角度來闡述,所以,學生並沒有從這些資料中獲得快速有效的解題經驗,反而養成了對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畏懼心理。這顯然是不利於學生髮揮出真實水平的。

  故而,我們有意收集學生的臨場應考經驗,結合現代文閱讀題***主觀題***的命題要求,總結出以下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以使學生在面對此類題目時有規律可循、有方法能做。

  一、解題思路:

  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閱讀題題目,都可以用同一種解題思路來解答。這種思路可以表述為四個步驟:

  ①理解題目要求:

  應該讓學生很清楚地知道,一道題目中往往含有解題範圍、所提問題、答題要求等資訊。答什麼和怎麼答,命題人的思路早已在題目中寫明瞭。

  例如:2003年試題***《鄉土情結》***的第20小題,“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題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題範圍,“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就是所提問題,“請概括說明”就是答題要求。如果學生能明瞭題目就是要告訴他這三個資訊,他就應該懂得:這個題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關於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的,而且,原文中的語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確定解題範圍:

  有的題目解題範圍是很明確的,如2003年試題的第20小題、第21小題。但也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是不夠清楚的,如2003年試題的第19小題 “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麼,就應該從題目所指的相關的原文內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選的解題範圍。

  另外,有時也需要思考:為什麼有的題目的解題範圍很明確,而有的卻不清楚呢?這不清楚中是否暗示著什麼。如1998年試題***《報秋》***第27 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絡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很顯然,***1***題上面的提示語中已點到了“在第一自然段中”,那毫無疑問答案應該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但***2***題中卻多出了“聯絡全文看”五個字,似乎使解題範圍不清楚了。其實,這五個字是很關鍵的,它們清楚地暗示了這樣一個資訊,即此題答案不在第一自然段中,要到別處去找。果然,***2***題的答案在第六段中。當年的一些學生就是因為忽視了這五個字暗示的資訊,結果苦思冥想,仍誤答錯答的。

  ③篩選有效資訊:

  解題範圍中往往有不少相關資訊,這就要學生結合題目仔細篩選。這是一個細心活,沒什麼技巧可言。

  ④歸納答題要點:

  這需要簡單地打一下草稿,確保正式謄寫時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