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精選

  總有那麼一天,成功會像輝煌的煙火綻放天間。儘管路上風雨重重,但只要始終微笑向前,定會等來燦爛的陽光。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篇1:鮑威爾

  現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並不出身名門望族,這位黑人顯貴原本家道寒微。鮑威爾年輕時胸懷大志,為幫補家計,憑藉自己壯碩的身體,從事各種繁重的工作。

  有年夏天,鮑威爾在一家汽水廠當雜工,除了洗瓶子外,老闆還要他抹地板、搞清潔等等。他毫無怨言地認真去幹。一次,有人在搬運產品中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車間一地玻璃碎片和團團泡沫。按常規,這是要弄翻產品的工人清理打掃的。老闆為了節省人工,要幹活麻利爽快的鮑威爾去打掃。當時他有點氣惱,欲發脾氣不幹,但一想,自己是廠裡的清潔雜工,這也是分內的活兒。於是,鮑威爾盡力地把滿地狼藉的髒物掃除揩抹得乾乾淨淨。

  過了兩天,廠負責人通知他:他晉升為裝瓶部主管。自此,他記住了一條真理:凡事悉力以赴,總會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鮑威爾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軍校。後來,鮑威爾官至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銜領四星上將;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總司令的要職;現時是布什總統組閣的國務卿。

  鮑威爾一直全力以赴地工作,在五角大樓上班時,這位四星上將往往是最早到辦公室又是最遲下班的。同僚們曾讚賞說:“我們的黑將軍,無處不身先士卒啊!”

  鮑威爾在西點軍校演說,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為題,對學員們講述了一個頗富哲理的故事:在建築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挖溝。一個心高氣傲,每挖一陣就拄著鏟子說:“我將來一定會做房地產老闆!”第二個嫌辛苦,不斷地埋怨說幹這種下等活兒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不聲不響揮汗如雨地埋頭幹活,同時腦子裡琢磨如何挖好溝坑令地基牢實……若干年後,第一個仍無奈地拿著鏟子幹著挖地溝的辛苦活兒;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個藉口提前病退,每月領取僅可餬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個成了一家建築公司的老闆。

  據說軍校將鮑威爾的故事作為教育學員“凡事都要悉力以赴”的活教材。

  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篇2:董卿

  2010年11月5日,中央電視臺十佳主持人網上評選揭曉,董卿毫無懸念地成為10名甲級主持人之一,這是繼她2009年7月10日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之後的又一重大榮譽。

  在得知自己評選為央視十佳主持人後,董卿顯得很激動:“雖然這已經是我第5次當選為最佳主持人,但我心裡仍然難以平靜,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幾次的連續當選,自己就不可能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的榮譽。最佳主持人固然重要,但我最看重的,還是‘德藝雙馨’這個獎項,它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

  董卿高中畢業後,先考入浙江戲劇學院,當過主持人和製片人。在有聲有色幹了一年後,便決定報考上海電視臺,她最終從應試的七八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上海東方電視臺文藝節目主持人。

  董卿從小就十分嚮往中央電視臺,進入上海電視臺不久,便有了與央視接觸的機會。那是1996年,她以劇組外聯的身份,參加了北京、上海、陝西三地聯辦的“春晚”,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劇組和賓館之間往返,為演員吃飯和出發排練的事而忙碌。雖然辛苦,她卻很賣力,目的很明確:藉此調入中央電視臺。

  然而,當那年的“春晚”結束後,她並未進入心儀的中央電視臺,依然重返上海電視臺,主持了新開辦的《非常男女》節目。她以靚麗的容貌和新穎的主持風格,贏得觀眾的喜愛,並因此獲得第五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2002年,央視決定開播西部頻道,該頻道負責人之一的尹力邀請董卿加盟。已經29歲的她,在接到邀請,深思熟慮後,她最終得到了答案:如果拒邀,一定會後悔!她答應了尹力的邀請。

  雖然她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但面臨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想。初到央視,董卿擔任《魅力12》的主持人,該節目要求掌握大量的民俗和民族風情知識,加上節目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沒有太多的電視從業經驗。董卿雖然名義上是央視主持人,節目錄制卻在大興區,她連央視的大門都進不去。一次,北京遭遇沙塵暴天氣,她提著四五袋衣服要去節目錄制現場,可站在大興街頭卻怎麼也打不到車。最後,總算搭上了一朋友的車,坐在車上她突然對朋友說:“太難了,我不想做了。”朋友反問道:“世界上什麼事情容易呢?”一句話,頓時讓她淚流滿面。

  到了節目錄制的大樓下,一位清潔工大姐親切地問她:“你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吧?”董卿愣了一下,隨即微笑著對大姐說:“刮這麼大的風,你還在工作,真不容易啊。”她在轉身上樓的一瞬間,眼淚又忍不住湧了出來。

  當天節目錄制結束後,她坐計程車回住處,剛上車,司機就驚喜地喊道:“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們都很喜歡你主持的節目。”司機的讚揚,感動得她再次淚水漣漣。

  那天的幾次偶遇,讓董卿的心靈受到了極大震動,她從此打消“逃離央視”的想法,隨著節目收視率的攀升,更堅定了她留下來的信心。尤其學者對她主持風格的評價:“一個深沉而樸素的節目。”讓她最終在央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

  憑著堅韌的毅力和過硬的功底,董卿成為央視的名主持,她並未因此停頓懈怠,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勤奮工作。僅2010年半年時間裡,工作量就在130臺節目左右,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她至少有500個小時是在飛機、汽車上度過,但她卻從未叫過一聲苦。

  董卿感慨道:“上海到北京有多遠?坐飛機1小時40分鐘;cctv有多遠?從涉足電視到跨入她的大門,我走了整整8年。曾被很多人問到我如何成功的祕訣,我總是以切身的體會回答,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永遠不要動搖自己的信念,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開啟成功大門的,往往就是最後那一把鑰匙!”

  名人獲得成功的故事篇3:馬雲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

  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