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優選

  每一個創業成功的名人,都經歷了一段風雨,才取得了現在的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1:沈南鵬的發家史

  從創立攜程如家,到2萬億的“風投之王”

  對於挑選潛在的成功創業者,沈南鵬有極其獨到的眼光,和一套完善的評判標準。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強調了“職業精神”的內涵,對打造成功企業的重要意義。可以看到,這是他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

  美國紅杉的理念是專注於買“賽道”,但沈南鵬把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半個場子全“買下來了”。資料顯示,紅杉中國的基金總額僅300億人民幣,但投資組合中已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達2.6萬億,沈南鵬,身價也已經達到18億美元。

  從創立攜程如家,到2萬億的“風投之王”,他才是真正的超級霸主!

  投資一家企業時,企業的一把手、團隊和商業模式,沈南鵬認為:判斷創業者時不僅要看能力、技巧,還要看他是否具備正能量。也就是說投資最重要的是人,精神比能力更重要。

  沈南鵬的傳奇人生

  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的創始人;“福布斯2012-2016年度全球最佳投資人”榜單中排名第一的華人投資者;北京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上海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

  沈南鵬傳奇的經歷還有很多很多。

  學習生涯:1985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首屆***85級***免試直升的試點班學生。***,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學士學位,併到美國學習,先在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後報考了耶魯大學的商學院,1992年在耶魯取得碩士學位。

  海外經歷:耶魯大學碩士畢業後,進入花旗銀行美國工作。1994年,回國加入雷曼兄弟亞洲公司,負責中國的投資銀行專案。1996年至1999年,任德意志銀行的董事兼中國資本市場主管,負責中國的債務資本市場。

  國內創業:1999年,創立攜程旅行網,任董事長,同時,擔任公司總裁及首席財務官職位。2003年12月9日,率領攜程旅行網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2年,沈南鵬創立如家連鎖酒店,擔任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2006年10月26日,帶領如家連鎖酒店在納斯達克上市。2003和2004年,沈南鵬以個人身份成為易居中國和分眾傳媒的天使投資人和董事。

  風險投資:在金融危機的新環境下,2009年沈南鵬領導的紅杉資本在科技和傳統領域選擇有高速增長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同時帶領旗下多家投資企業分別在紐交所、香港主機板和國內A股成功上市。

  同時,促成新浪房產頻道和易居中國合併,使易居中國於2007年8月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12月,沈南鵬領導的紅杉資本幫助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完成了中國第一門戶新浪網的控股收購 。

  沈南鵬對投資的看法

  近日,2016年諾亞財富第六屆私募股權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現場,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諾亞財富股東沈南鵬分享自己對投資的看法。

  風口與機遇:風口也就是機遇,看準風口,把握機遇。做投資,是看長期趨勢和未來,不是短期熱點。有些風口可以產生長期的價值,適合投資,有些卻不會。這就需要靜下心來做大量分析。

  投資,並不是要去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是好的嗎?投資,並不是要去人多的地方,相反,人云亦云很容易出問題。

  過去幾年,電子商務和O2O是行業投資熱點,在上千家公司裡,真正能給投資基金帶來巨大回報的公司並不多,電子商務可能不到10家,O2O也差不多。當很多投資人都關注某個行業、錢不斷湧入的時候,創業者之間的競爭加劇,就難以靜下心來認真打造產品了。

  差異化投資:紅杉資本其中一類投資是把海外優秀的產品和服務引入到中國來,在中國落地。這件事情比很多早期投資複雜的多。這個過程越複雜、競爭就越少,也沒有同質化問題。

  當你的投資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非常複雜的時候,差異化就形成了。到今天為止,紅杉的成功案例,無一不是投前投後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想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就必須有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無論是100萬美元,還是1個億,每個投資背後的工作都是一樣的,都必須建立在對行業有深入、全方位的研究之上,必須落實到大量資料和事實的調研之上。

  最大的挑戰是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個新的行業,就可能需要新的方法論。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家:最後,無論是風口也好,長期趨勢也好,在投資中,找到龍頭企業和龍頭企業家,至關重要。判斷企業家的能力和潛力沒有捷徑,最重要的是花足夠的時間和企業家接觸,瞭解和結成朋友。

  沈南鵬認為,創業家精神比能力重要

  從親手操盤運作攜程、如家的上市成功,到慧眼識英雄,挖掘京東、美團、大眾點評、聚美優品等一系列為人熟知的網際網路企業,沒有對網際網路、對企業家精神極其深刻的理解,完全不可能從如此眾多的創業者之中,挑選出這麼多具備強大領導力的成功者。

  沈南鵬認為,創業家精神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職業精神”的重要性。沈南鵬認為職業精神體現在5個方面:

  1、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管理者、領導者必須在行業裡面成為專家,對於一位有志成為管理者、領導者的人來講,知識應該是多方面的。當走到一箇中高層管理位置的時候,可能也要了解財務,這就需要參加一些像EMBA、FMBA這樣的課程,提升自己的管理、領導力。

  2、團隊精神:團隊之間建立信任、尊重以及體諒。這在團隊精神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體諒這個詞非常重要,儘管它放在最後。當你的同事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達到大家期望值時,你要給他一些理解,同時給他尊重和鼓勵,能夠讓他把落後的地方補起來。

  3、價值觀:善待家人、善待同事,這是價值觀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你對待客戶、合作伙伴的態度是怎樣的?你對周圍的朋友、家人是怎樣的?如果過度營銷或欺騙客戶,儘管可能在短期內能夠達到某些目標,但這些最終都會損害公司和你自己。

  4、責任心:每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每個細小的工作,都要有最佳完成任務的責任心。一些看起來很細小的問題,用心去做,效果就會大大不同。做為一家投資銀行的專業人士,必須把最好的內容和形式呈現給客戶,這是職業精神的一部分。

  5、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巨大的時間壓力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商業社會中的很多問題必須要想出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現成的答案,這是考驗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並且解決問題往往是在巨大的時間壓力下完成的,這是商業社會中經常碰到的。

  在紅杉,接待來訪的創業者時,我們希望做到在跟每位創業者交流的那段時間裡,不接打電話,不看微信,不管來訪的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這個細節雖然很小,但表現出的卻是對創業者的尊重。既然是會議,就必須集中精力地與創業者探討,因為他是全身心投入的,而且可能準備了好幾天來和我們討論。這樣的職業態度恰恰展示出一個公司的風貌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從2006年到2014年的8年多時間裡,紅杉中國共涉足了14個行業的投資,累計投資200多個專案。“從今天向後看20年,如果中國的500強企業中,能有那麼10家、20家行業指標型公司是紅杉投資的,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沈南鵬如是說。

  遊走於美國、中國之間,沈南鵬發掘著各行各業最新的商業模式;穿梭於歷史、現狀和未來之中,他帶領團隊一起尋找最具潛力的投資機會。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最大的工作,就是幫助各個領域的優秀企業快速成長。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2:6年狂賺150億,征服了全球!

  也許你沒聽過這家公司,但你很可能玩過他家的遊戲,在只有6個員工時,他家就創造了全球第二賺錢的遊戲部落衝突,僅次於英雄聯盟。

  目前僅180個員工,每人卻創造3000萬年利潤,這就是騰訊斥資86億美元收購的Supercell。

  從無名走向神壇,這是一群屌絲逆襲的故事,故事開始於2010年,開始於這間不足30平米的小房間,6年前,這家公司向芬蘭政府借了50萬元創業,6個人創立了這家小小的遊戲公司,辦公桌是從廢品回收站淘來,CEO的電腦擺在一個紙箱上。那個時候,Facebook以及PC端網頁遊戲是最熱門的,所以他們的第一款產品也是這個型別。

  但從市場反饋來看並不成功,第一款遊戲只能宣告夭折。

  當時,蘋果剛剛釋出了第一款IPAD,與諾基亞不同的是,Supercell並沒有選擇輕蔑,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機會,並立馬確定了“移動為先”的戰略。

  劇情的轉折點在2012年的夏天。Supercell的兩款手遊產品在加拿大地區開測,從此開始走向人生巔峰——那兩款產品名叫《部落衝突》和《卡通農場》,它們讓無數依靠複製模仿強身的遊戲廠商們瞬間吃癟。

  2012年聯合創始人Veli 和 Timur 見證《卡通農場上線》,《部落衝突》在2012 年的8 月正式全球上線。上線後,迅速佔據App Store 遊戲收入排行榜前三名半年之久。《部落衝突》和《卡通農場》為Supercell帶來日收入250萬美元的成績。2013年Supercell被福布斯稱為成長最快的遊戲公司!

  引領國際手遊

  與此同時,國內手遊市場也是一片紅火,創業者及各路資本紛紛投身手遊。2013年也被稱為手遊元年***有沒有想起VR元年的稱號***。但隨著泡沫的破裂和資本寒冬的到來,很多遊戲公司都被打成了渣渣。

  但Supercell卻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歎的數字:2013年營收5.7億美元,2014年營收17億美元,2015年營收23.26億美元!

  牛x不在人多 小細胞的大能量

  年收入幾十億美元,你可能會以為,Supercell已經是個國際化大公司。國際化是肯定的,Supercell的員工中有30多個國家國籍。不過它卻不大,很難相信年營收23億美元的公司目前只有180人。

  招更多的人未必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反而容易滋生“大公司病”,這在國內許多遊戲廠商身上已經暴露出來。繁複的管理流程、大量內耗甚至對權利的爭奪,都嚴重製約了創意的誕生。Supercell顯然意識到了這點。因此它的理念很簡單:找到優秀的人才來打造優秀的遊戲,把繁雜的管理制度扼殺在萌芽中!

  Cell的意思是“細胞”,也代表著Supercell的結構特點——公司由許多小團隊組成,它們有充分的獨立性來決定要開發什麼型別的產品,聚合在一起後,就成為了一個“超級細胞”。扁平管理加開放式的工作分配,找到優秀的人才來打造優秀的遊戲,同時讓繁雜的管理制度通通***!這是Supercell的理念!

  “由於團隊非常小,就迫使你只能專注,做最必要的事情,而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優秀的玩法。”—— Supercell的CEO埃卡•潘納寧

  成功就是敢於捨棄

  許多人不知道,在4款產品大紅大紫的背後,Supercell砍掉了14款遊戲,即便它們在許多人眼裡都已能算A級產品,但Supercell認為它們還不夠優秀。讓更為驚訝的是,Supercell每砍掉一款遊戲,就會舉行香檳慶祝分享會。在Supercell看來,放棄並不可惜,更不可恥。當發現產品缺乏成功保證時還繼續對其投入,才是最大的資源浪費,直接棄坑是明智之舉。為了1款產品的成功,他們願意揹負N款產品的失敗。

  “失敗的次數一定比成功的機會多。如果失敗的不夠多,就意味著沒有承擔足夠的風險。對創意團隊而言,不能主動承擔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Supercell的CEO埃卡•潘納寧

  更大的野心,更遠的目光

  2013年,Supercell 在東京和首爾的工作室正式成立,開始了它的國際化征程。2013年10月,Supercell 與軟銀達成合作,軟銀注資15 億美元,收購公司51%的股份。2015年,軟銀又購買了Supercell公司額外22%的股份,使得Supercell公司的估值達到了55億美元。

  2016年6月21日,騰訊斥資86億美元收購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游戲公司 Supercell 的股份及其員工,收購後佔股約 84.3 %。這一收購事件使得 Supercell公司的估值新評超100億美元。

  冒險不僅僅侷限與遊戲創作,他們同樣擁有很大的商業野心。他們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全球化的遊戲公司,讓全球數十億智慧手機的使用者都能夠玩上他們的遊戲。

  埃卡·潘納寧說:“我們的夢想是做一款被人們記住的遊戲,如果表現足夠好的話,希望他們可以玩上十多年,而且我們也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存在數十年的公司。”

  名人創業成功的故事篇3:李嘉誠

  性格沉穩的李嘉誠,實際上是個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廠做推銷員,但開啟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膠公司。他很快成為公司出類拔萃的推銷員,18歲當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深得老闆器重。他春風得意時,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經濟迅速恢復到戰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戰時遭破壞的工廠商行都已恢復生產營業,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萬。市景日益繁榮,入夜之後,港島九龍的霓虹燈交相輝映,滿載貨物的巨輪,晝夜不停地出入維多利亞港。

  中南鐘錶公司的業務有長足的發展,東南亞的銷售網路重新建立,營業額呈幾何級數遞增,莊靜庵籌劃辦一間鐘錶裝配工廠,再擴充套件為自產鐘錶。

  李嘉誠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為香港經濟鉅變而興奮不已。李嘉誠站在維多利亞港灣邊,眺望尖沙咀五彩繽紛的燈光,陷入沉思——今後的路該怎樣走?

  一條路,在舅父蔭庇下謀求發展,中南公司,已成為香港鐘錶業的巨擎,收入穩定,生活安逸;另一條路要艱辛得多,充滿風險,須再一次到社會上闖蕩。

  李嘉誠選擇了後者,他喜歡做充滿挑戰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縛自己,貪圖安逸,要趁現在年輕,多學一些謀生的本領,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為的是今後做大事業!

  17歲的李嘉誠,已學會獨立思考。他心念已定,卻不知如何向舅父開口。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廠的老闆,跟莊靜庵曾有業務交往,他出面與莊靜庵交涉,請求莊靜庵“放人”。莊靜庵與李嘉誠懇談過一次,設身處地站在嘉誠的角度看問題。當年莊靜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變成老闆的。嘉誠眼下還不會獨立開業,他遲早會踏上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層瞭解了嘉誠與眾不同的稟賦。

  李嘉誠開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他說,他一生最好的經商鍛鍊,是做推銷員。

  行街推銷,與茶樓侍候客人,和坐店銷售鐘錶皆不同。後者顧客已有購買的意向,而行街推銷,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對方有沒有買的意圖?需不需要你的產品?你如何尋找客戶,聯絡客戶?你與客戶初次會面該說什麼話,穿什麼衣服?客戶沒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發他的意向?建立了購銷關係的客戶,你如何鞏固這種關係?

  真正的推銷藝術,大學課堂裡學不到,任何書本里也找不到。推銷的藝術,在推銷的本身,只能在推銷之中去把握和領悟。

  李嘉誠生性靦腆、內向而不喜主動交談。數十年後的今天,李嘉誠出席高貴場合,不知凡幾,他仍不是個滔滔不絕、談鋒犀利的人。

  可他靦腆的另一面,顯示出一個可貴的優點來,就是誠實。誠實不僅寫在他那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更表現在他的行為之中。

  五金廠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鍍鋅鐵桶這一項,最理想的客戶,是賣日雜貨的店鋪。大家都看好的銷售物件,競爭自然激烈。李嘉誠卻時時繞開代銷的線路,向用戶直銷。

  酒樓旅店是“吃貨”大戶,李嘉誠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銷了一百多隻。家庭使用者都是散戶,一戶家庭,通常只是一兩隻。高階住宅區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鋁桶。李嘉誠來到中下層居民區,專找老太太賣桶。他很清楚這點,只要賣動了一隻,就等於賣出了一批,因為老太太不上班閒居在家,喜歡串門嘮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誠的義務推銷員。

  自從李嘉誠加盟五金廠,五金廠的業務蒸蒸日上,以銷促產,產銷均步入佳境。老闆喜不自禁,在員工面前稱阿誠是第一功臣。然而,備受老闆器重的李嘉誠,剛剛開啟局面,就要跳槽棄他而去。老闆心急火燎,提出給李嘉誠晉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轉意。

  李嘉誠去了塑膠褲帶製造公司。在現代人的眼裡,這是一間小小的山寨式工廠,位於偏離鬧市區的西環堅尼地城爹士街,臨靠香港外港海域。

  這間山寨工廠的魅力安在?

  李嘉誠此舉,一是受新興產業的誘惑;二是塑膠公司老闆的“慫恿”。

  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工業在歐美髮達國家興起。香港作為全方位開放的世界自由貿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現從歐美輸入的塑膠料製品。塑膠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能夠替代眾多的木質或金屬製品。塑膠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點,但這些缺點,被人們趨趕時髦的風氣所湮沒。時至今日,塑膠製品仍大行其道。

  李嘉誠在推銷五金製品之時,就敏感到塑膠製品的巨大威脅。最初,塑膠製品是奢侈品,價格昂貴,消費者皆是富裕階層。塑膠製品的價格一直呈下降趨勢,舶來品愈來愈多,尤其是港產塑膠製品面市,造成價格大跌。李嘉誠清晰地意識到,要不了多久,塑膠製品將會成為價廉的大眾消費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沒有傳統工業,它與世界有廣泛的聯絡,能夠迅速地引進適宜在本港發展的產業。最初的塑膠廠屈指可數,但很快成雨後春筍的發展趨勢。

  美國汽車業驕子,曾任福特公司總經理、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的艾柯卡指出,20世紀前葉,產業是製造家的天下,社會商品相對匱乏,生產出來就會變成錢。到20世紀後葉,社會商品日趨飽和,廠家競爭激烈,生產出的產品,非得竭力推銷出去才能產生效益。因此,執產業牛耳者,由製造大師轉為推銷大師。

  艾柯卡本人、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銷見長,把推銷與製造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國早期的產業鉅子,汽車大王福特、鋼鐵大王卡耐基、波音飛機之父波音等,皆是製造家或發明家。

  塑膠褲帶公司的老闆,是個具有現代意識的經營者。他靠塑膠褲帶起家,短短的一年,開發出十多個產品。香港的塑膠廠愈來愈多,競爭也將愈來愈激烈。老闆四處招聘推銷員,前後有二十多人做過推銷,真正能勝任者寥寥無幾。

  老闆自己也常常出馬推銷。他到酒店推銷塑膠桶時,與推銷白鐵桶的李嘉誠不期相遇。李嘉誠成了老闆手下的敗將,酒店更青睞塑膠桶,而不惜廢掉進白鐵桶的口頭協議。

  不打不相識。李嘉誠雖敗在塑膠公司老闆手下,他的推銷才能卻深得老闆賞識。老闆認為,李嘉誠未推銷出白鐵桶,問題在白鐵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銷術火候欠佳。老闆有意與李嘉誠交朋友,約他去喝晚茶,誠心竭意拉李嘉誠加盟。

  言談中,李嘉誠表現出對新行業的濃厚興趣。但他說:“老大***老闆***還算蠻器重我,我去他廠做事沒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總不會一輩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廠吧?看這形勢,五金難得有大前途。”

  這正是李嘉誠所不願的。他離開舅父的公司出來找工,只是作為人生的磨鍊,而不是作為終身的追求。

  李嘉誠終於跳出了五金廠。

  辭工時,李嘉誠向老闆進言:審時度勢,要麼轉行做前景看好的行業;要麼就調整產品門類,儘量避免與塑膠製品衝突,塑膠雖用途廣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屬製品。

  一年後,這家五金廠轉為生產系列鎖,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廠,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既是形勢所然,又是李嘉誠的開導。老闆遇到李嘉誠,欣喜地說:“阿誠,你在我廠的時候,我就看出你是個不尋常的年輕仔,你將來準會幹出大事業!”

  塑膠褲帶公司有7名推銷員,數李嘉誠最年輕,資歷最淺。另幾位是歷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經驗豐富,已有固定的客戶。

  李嘉誠心高氣傲,他不想輸於他人,他給自己定下目標:3個月內,幹得和別的推銷員一樣出色;半年後,超過他們。李嘉誠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有了壓力,才會奮發搏命。

  堅尼地城在港島的西北角,而客戶,多在港島中區和隔海的九龍半島。李嘉誠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出發,乘巴士或坐渡輪,然後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開初別無他法,只能以勤補拙。”

  李嘉誠做任何事,都會感謝過去生活對他的磨礪。他不屬那種身強體壯的後生仔,而像文弱書生,揹著大包四處奔波,實在勉為其難。幸得他做過一年茶樓跑堂,拎著大茶壺,一天10多個小時來回跑,練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樓養成了觀察人的嗜好,現在做推銷正好派上用場,他在與客戶交往之時,不忘觀顏察色,判斷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沒有必要“蘑菇”***拖拉***下去,自己還該做什麼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銷員,一要勤勉;二要動腦,李嘉誠對此有深切的體會。

  李嘉誠推銷新型產品——塑膠灑水器,走了幾家都無人問津。這一天上班前,李嘉誠來到一家批發行,等職員上班聯絡洽談。清潔工正在打掃衛生,李嘉誠靈機一動,自告奮勇拿灑水器幫清潔工灑水。李嘉誠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職員,眼見為實,這樣洽談起來更有說服力。果真就有職員早到,還是負責日用器具的部門經理。李嘉誠很順利就達到目的,該經理很爽快地答應經銷塑膠灑水器。

  李嘉誠的機靈,可見一斑。同時又透露出李嘉誠的誠實。他讓產品自己說話,這比一個推銷員誇誇其談地講產品的用途優點,要可信得多。

  李嘉誠做推銷,愈做愈老練,他深諳一個推銷員,在推銷產品之時,也在推銷自己,並且更應注重推銷自己。

  李嘉誠有意識去結交朋友,先不談生意,而是建立友誼,友誼長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他結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戶為選擇標準。如俗話所說:“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戶,或許將來會是客戶;他自己做不了客戶,他會引薦給其他的客戶。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幫著出出點子,敘敘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誠的收入不高,家庭負擔很重,他還要攢錢辦大事,因此,他交友不允許花太多的錢。這樣倒好,大家以誠相見,以誠共處。李嘉誠不是健談之人,說話也不風趣幽默。他總是推心置腹談他的過去和現在,談人生與社會。

  李嘉誠廣博的學識,待人的誠懇,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使人們樂意與他交友。有朋友的幫襯,李嘉誠在推銷這一行,如魚得水。

  李嘉誠把推銷當事業對待,而不是僅僅為了錢。他很關注塑膠製品的國際市場變化。他的資訊,來自報刊資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議老闆該上什麼產品,該壓縮什麼產品的生產。他把香港劃分成許多區域,每個區域的消費水平和市場行情,都詳細記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種產品該到哪個區域銷,銷量應該是多少。

  加盟塑膠公司,僅一年工夫,李嘉誠實現了他的預定目標。他超越了另外6個推銷員,這些經驗豐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項背。老闆拿出財務的統計結果,連李嘉誠都大吃一驚——他的銷售額是第二名的7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談論推銷奇才李嘉誠,說他“後生可畏”。

  18歲的李嘉誠被提拔為部門經理,統管產品銷售。兩年後,他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

  他已熟稔推銷工作,可也深知生產及管理是他的薄弱處。因而雖身為總經理,他卻把自己當小學生。他總是蹲在工作現場,身著工裝,同工人一道幹,極少坐在總經理辦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親自嘗試,興趣盎然,一點也不覺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誠站在操作檯上割塑膠褲帶,不慎把手指割破,鮮血直流,他沒有吭聲,迅速纏上膠布,又繼續操作。事後傷口發炎,他才到診所去看醫生。許多年後,一位記者向李嘉誠提及這事,說:“你的經驗,是以血的代價換得的。”李嘉誠微笑道:“大概不好這麼說,那都是我願做的事,只要你願做某件事情,就不會在乎其他的。”

  李嘉誠以勤奮和聰穎,很快掌握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勢頭良好,銷售網路日臻完善,許多大額生意,他都是通過電話完成的,具體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銷員跑腿。

  李嘉誠是塑膠公司的臺柱,成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齡人中的傑出者。他才20出頭,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羨慕的業績。

  李嘉誠應該心滿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兩字。功成名就、地位顯赫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會,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始新的人生搏擊。

  老闆自然捨不得李嘉誠離去,再三挽留。曾有個相士,拉住李嘉誠看相,說他“天庭飽滿,日後非貴即富,必會耀祖光宗,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傳為佳話,老闆不信相術,但篤信李嘉誠是具備與眾不同的良好素質,他不論做什麼事,都會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誠絕非池中之物,他謙虛沉穩的外表,實則蘊涵著勃勃雄心,他未來的前程,非吾輩所能比擬。

  這是老闆與李嘉誠相處幾年,得出的判斷。

  老闆挽留不住李嘉誠,並未指責李嘉誠“羽毛豐滿,不記栽培器重之恩,棄他遠走高飛”。老闆約李嘉誠到酒樓,設宴為他辭工餞行,令李嘉誠十分感動。

  席間,李嘉誠說了一句老實話:“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闢銷售線路。”

  李嘉誠懷著愧疚之情離開塑膠褲帶公司。他不得不走這一步。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轉折,從而邁上充滿艱辛與希望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