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能打太極拳嗎

  由於過大的工作量或緊張的學習,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腰肌勞損。這已經不是專屬老年人的疾病了。那麼?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1、

  中醫學認為,勞逸不當,造成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腰背部經絡筋膜勞損,脈絡受阻,淤血凝滯,不通則痛。

  腰為腎之府,由於勞損於腎,或平素體虛,腎氣虛弱,腎的精氣不能充養筋骨、經絡,故患部多為氣血不暢或淤血滯留於經絡,血不榮筋,筋脈不舒,而致腰部痙攣疼痛。

  在太極拳中,腰為全身力量的源泉,練習時既注重鍛鍊,又注重保養。

  腎氣虛弱,風寒溼邪易乘虛侵襲,久而不散,筋肌轉趨弛弱。若患者彎腰勞作,則弛弱之筋肌易損傷,使勞損與寒溼並病。

  2、腰肌勞損怎麼打太極拳

  太極樁: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撇,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離約30釐米。

  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亦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意念誘導:腰部被太陽光照亮。站樁勞累或年老體弱、病情嚴重者可採用坐式。

  站、坐式可以相互調整。用這個功法每天可多練習幾次,每次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站累丁可以坐式,休息以後又可以練站式。

  3、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健腦

  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意動身隨,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是對大腦很好的鍛鍊;太極拳全身放鬆、動靜結合的鍛鍊方法有益於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整。

  練身

  太極拳要求身體中正安舒,有助於防治頸椎病的症狀等疾病;太極拳強調以腰為軸,對腰背等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太極拳注重節節貫穿,周身一家,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功能增強;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鍊,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平衡性與靈活性;太極拳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的屈伸運動,對靜脈迴流心臟起到促進作用;太極拳還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於視覺神經的鍛鍊與視力的改善等等。

  練氣

  中醫養生主張“氣為血帥,氣能生血”;太極拳主張“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習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於加快人體氣血迴圈,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

  什麼原因導致腰肌勞損

  1、積累性損傷:腰部肌肉韌帶在日常生活勞動中,可經常受到牽張,受力大而頻繁的組織,會出現小的纖維斷裂、出血和滲出。斷裂組織修復和出血、滲出被吸收後,可遺留瘢痕和組織粘連。這些組織易牽拉、壓迫內在神經纖維產生腰痛。腰肌勞損患者這種腰痛休息後減輕,勞累後加重,甚至不能較長時間堅持某種姿勢。

  2、遷延的急性腰扭傷:急性腰扭傷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損傷的肌肉、筋膜、韌帶修復不良,產生較多瘢痕和粘連,致使腰部功能減低且易出現疼痛,腰肌勞損患者常感覺腰部無力,陰雨天則腰痠背痛,長時間持續不愈。

  3、腰肌筋膜無菌性炎症:長期彎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長期處於牽拉狀態,出現痙攣、缺血、水腫、粘連等,有人稱之為無菌性炎症。

  4、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結構缺陷,可導致腰背組織勞損。體弱、內臟病變也會使腰背部應激能力降低。妊娠晚期腰部負重增加也容易產生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做什麼運動

  1、轉胯運腰:

  兩腿分開,稍寬於肩,直立全身放鬆,雙手叉腰,調勻呼吸。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後,圍繞腰的中軸,做水平轉圈動作。轉胯1圈為1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樣動作。

  2、轉腰捶背: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直立,全身放鬆,兩腿微彎曲,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兩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借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部和小腹,左右轉腰為1次,連做30~50次。

  3、雙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鬆,兩腿微微分開。先兩臂上舉,身體隨之後仰,儘可能達到後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隨即身體前屈,雙手下移,手儘可能觸及雙腳,稍停,恢復直立體位。如此為1次,可連續做10~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