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重在提高質量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太極拳的特點圓活輕靈、柔和緩慢,沒有人群限制,太極拳可用作防身和健身。在太極拳實戰中,要學會融會貫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初學太極拳不要練習太多,對拳理拳法不熟練,容易走向誤區,要多看、多問、多學。

  習練太極拳在質不在量,在精不在多。練拳當然要有動作,沒有動作就沒有拳,也沒有運動。所以學拳從動作開始,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動作上,更不能滿足於學了多少套路,多少器械。

  練拳要下功夫,但功夫下在哪裡,卻有很大的區別。不少人把功夫下在多學動作上,一套還沒有打好,又學另一套;拳還沒打好,又學劍刀扇;學了這家,又學那家,不一而足。把精力全放在“量”上,功夫全下在“多”字上。

  學習太極拳不僅要重視外在姿勢,還要重視內在的修煉,通過太極拳學習能修身養性。

  但認真檢查起來,不用說“內功”,即是外形,也處處不合要領。打出拳來不是平擺浮擱,平淡無味,徒走形式,人稱“太極操”,就是直來直去,僵硬笨拙,如同棍子,人稱“長拳慢練”,完全體現不出太極拳的韻味與特色。

  在這種“速成”過程中,還往往養成了許多錯誤的習慣動作,改正起來很困難。結果走了很大彎路,造成“消化不良”,不但影響了水平的提高,更降低了太極拳的健身效果,也影響了人才的造就,所以有人感慨地說,現在是“練拳的人多如牛毛,練成的人稀如麟角”。

  這是目前太極拳活動中的一大偏差,一大誤區。如何糾正這一偏差,走出這一誤區?這就要改變練拳的努力方向,從一味追求數量,改變成重在提高質量;從在“多”字上下功夫,改變成在“精”字上下功夫,以提高動作的質量水平。

  每天堅持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協調性和穩定性,太極拳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質與量是矛盾統一的關係,沒有量就沒有質;但量與質比較,更重要的是“質”。太極拳的高水平,主要表現在高質量上。那麼,太極拳“質”的含義是什麼?又如何提高動作質量?我的初步認識如下。太極拳的“質”,應該主要指“內功”。

  太極拳是內家拳,“在內不在外”。內功包括內意、內氣與內力。“意到,氣到,力到”。內意是條件,內氣是中心,內力是結果。三者結合產生“內勁”。

  習練太極拳有沒有“內勁”,內勁強弱,是衡量動作質量的主要標準,也是太極拳健身的基礎與技擊的動力。“內功”的具體體現可分內外兩方面。從外觀看,有“內功”的動作會顯得十分渾厚、凝重、粘稠。“舉按如有物,進退如有阻”。

  舉手投足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似乎四肢都用膠帶牽拉著,又像在泥水裡打拳,相吸相系,每個動作似乎都要費很大的氣力才能完成。這就是練拳人常說的“有東西”,即有豐富的內涵,充分體現動作的攻防含義。

  旁觀者看來,會感到味道濃厚,韻味無窮,既顯示太極拳的深厚功力,又顯示出豐厚的文化底蘊,極具藝術性與觀賞性,給人以美的享受。既使不會打拳的人,也會駐足觀看,讚歎不已,其中許多人就是由觀賞練拳而被吸引到太極拳隊伍中來的。

  有“內功”,更重要的體現是練拳人內在的感覺。主要有沉重感、膨脹感、麻熱感與舒適感。有了“內功”,身軀,特別是四肢,會感到十分沉重,抬不起來,放不下去。這是主要靠身體自重,所以說“在氣力不在體力,在重量不在力量”。

  全身又像充滿氣的氣球,每個部位都在向外膨脹,處處是勁。首先是雙手會發麻、發熱,指尖像針扎蟻爬,看上去雙手發紅,比平時顯得粗大。這就是所謂“氣感”!“氣”是一個傳統概念,是一個十分重要,又很微妙、神祕的問題,在拳論上經常出現,議論很多,分歧也很大,這裡不做討論。

  但“氣感”確實存在,很多人都有體驗。這也正是氣血暢通,特別是微迴圈加強的表現。此外還有其他生理反應,如不斷有口水***津液***湧出。津液營養豐富,十分珍貴,古人稱為“瓊汁玉液”。

  出不出口水,也是衡量動作是否正確,質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腸鳴排氣則是腸胃蠕動加強的表現。這些生理反應,正是習練太極拳要達到的效果。最後自我感覺良好,心情舒暢,全身舒適,興味濃厚,欲罷不能,打拳成為一種享受。

  提高太極拳質量的五個要素

  第一、堅持練基本功

  基本功是提高動作質量的基礎。沒有紮實的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談。基本功必須天天練、刻苦練。“功夫是練出來的”。多練永遠是提高拳術質量水平的根本途徑。

  第二、放鬆

  放鬆是太極拳最突出的特點,是提高動作質量的重要條件。沒有放鬆就沒有內勁。內勁就是在放鬆狀態下產生的內力。

  所以說,放鬆對我們老說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是放鬆?我的理解就是用最小的力。放鬆不是完全不用力。沒有力就沒有運動。放鬆是儘量少用力,不用大力,不用拙力。這是一種既不僵硬,也不疲軟,介於二者之間的柔和狀態,也就是帶有彈性與韌性的“勁”。

  這種“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外柔內剛,如綿裹鐵。柔與剛,鬆與緊,都是矛盾統一,都不是絕對的。用力就會緊,所以放鬆不是否定緊。

  在練拳中一是外柔內剛,即外鬆內緊;二是一鬆一緊,即一柔一剛。運化時***過渡式***以柔為主,柔中有剛;發放時***完成式***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即所謂“柔執行,剛落點”。

  鬆與緊、剛與柔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在太極拳練習中個我們要善於把握和利用。

  重要的是去掉身上的僵勁與拙力,換成太極拳內功所要的柔勁,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三、靜心用意

  用意是太極拳另一重要因素,也是產生內勁,提高動作質量又一重要條件。在內勁三要素中“意”在第一位。“意到氣到”,意是氣的先導,有意才能有氣。

  “意”就是意念、意識、注意力。“用意”就是用意念指揮與控制每一個動作。“先有心,後有身”,要想到哪兒,做到哪兒。意念總要伴隨著每個動作的始終,不使其成為無目的的自發動作。

  “用意”需要精神集中,專心致志,這就必須“心靜”。要排除一切雜念與干擾,大腦完全冷靜不來,心無旁騖,專注在動作與用意上,這是“調心”。

  專一與否又表現在眼神上,眼神散亂,說明用心不專,眼神呆滯,又說明專注過度。眼神既要專注又靈動,通過主手注視前方。如果走神,眼神必散,意氣也會消失。

  第四、嚴格按要領規範動作,這是“調形”

  有內必有外,以外引內,以內導外,內外相合。正確的外形動作是保證動作質量的基本條件。

  所以,太極拳強調“內功”,決不是忽視外形。太極拳每個動作的路線、方向、角度、位置以及執行的方法,都有明確的要求,而且獨具特色。

  第五、拳式呼吸,即“調息”

  呼吸也是太極拳提高動作質量的重要課題,有“外氣引內氣”之說,“外氣”即指呼吸。太極拳是有氧運動,高質量的太極拳必然與正確的呼吸相配合。

  所謂“拳式呼吸”就是逆腹式呼吸,以鼻為主,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鬆開;並與動作協調,一般是合吸開呼。這是一種有意識的呼吸,與平時的自由呼吸不同。

  所謂“自然呼吸”就是呼吸要深長輕緩,出入綿綿,不憋氣,不努氣。太極拳的一切作為都不能過分,要無過不及。“自然”是太極拳的最高原則。

  最後關於數量。以多少為宜,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體力與時間,夠練就行了。運動量大小,以一天精神飽滿,不疲乏,不睏倦為度。至於動作,我認為只有繁簡與難易之別,並無優劣之分。

  練哪一家,哪個套路都可以。拿“國標”來說,四套拳,兩套劍,足夠練了。一套簡化二十四式,如果用不同打法,也可以打一兩個小時。

  學得太多,既容易混淆,如果經常不練,又容易忘掉,分散了精力,影響了水平的提高。所以最重要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質量上來,在“精”上多下功夫。動作是載體,是手段,練“內功”,強身健體才是目的。

  有了深厚的“內功”,無論打什麼套路,推手以至技擊,都會是高質量、高水平的太極拳。

  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一、重在“精”字,不重“多”字

  在初學時,許多人求快,求多,前動作沒到位就想學下動作。吳式剛學完就想學陳式,拳架剛練就想學器械,本門拳種理論未了解就學其他拳種理論。

  初學老師沒學透析,就找 別老師學方法等等。這些都是初學者普通存在,求多,求快,求速成的大偏差。就這些問題,使大部分練太極者走了大彎路,造成“消化不良”。

  這不但影響提高質量,對健身效果也會降低。精明的學者,以質量為起點,重內不重外,重正確不重數量,重要點不重速成,上式沒掌握不練下式,套路未達到要領不學器械,本門未熟練不學另外拳種,未經本師同意不進外師圈內練習。

  要踏踏實實地把自己本門功夫練熟,練精,並在老師基礎上發揚光大本門拳種,為光耀本門功夫出一份貢獻。

  二、重基礎不重“實用”

  許多練太極拳者,對基本功不夠重視。這與外家拳練習者的區別,外家拳很重視基本功。

  因為外家拳大部分由多種基本功組成。但練太極者往往套路未完練推手,推手剛會學散手。在練拳架時也輕描淡寫走過。

  見有人就想推手,定步劃圈剛會就想拆開互推,搞刺激,求輸贏,這是普遍存在著一個誤區,一個技術含量較高藝術,沒有紮實的基本功不行,是上不了中,高層功夫。

  基本功是提高功夫質量的基礎,也是走向高質量的根本途徑。

  所以練太極者,需要把練基本功作為入門要點來練習,天天練,刻苦練。太極功夫的基本功主要出於拳架與推手,詳細學習《吳氏太極祕宗》。

  各式拳種的基本功都有不同點,但大部分相同,本文略談其他拳種基本功。

  三、重意不重力

  初練太極拳的人,都用力氣,練拳架時全身僵硬,特別是雙手發硬,推手更不用說了,只要對方力氣比自己小,我就一往向前地用力把他推走。

  古人言“力是萬能功”。力氣既能加強功力,又能阻礙功夫上進。初學者往往把力氣用在不該用的對方出現,有功夫的人把力氣用在該用的地點上,使用多少力就放多少力,絕不多用與少用。

  所以初學者在練拳及推手的時候,把力氣先存放起來,把意念,意識,注意力來伴隨著每個動作的始終,用意識控制心靜,控制不用力,“先有心、後又身”。

  排除一切干擾,使自己在輕靈圓活的遊樂場中行走。特別在推手練習時,有意識控制用猛力向對方進攻或抗擊對方進攻,這也是將來成為太極拳師的必備條件之一。

  四、重向後不重向前

  向前是人類正常規律,對武術一點不懂的人,也會用氣力把對方向前推的動作,要想把對方往自己背面弄出,那就要學,就要練。

  一個練武者,如只知道往前打,不知道往後打,算不上一個高手。往前打需要大力氣,又無法借力打人,往後打,可用借力打人,自己就能少用力,功夫越高自身就越少用力,這就是武林高手。

  但對一個初練者,首先在思想上有一個意識,不管在練拳架還是練推手,總把自己往後練的基礎下紮實,特別在推手時,向前推對方出去的意識要減弱,重點練往後拿、發對方的技巧。

  可目前社會上有許多人專練把對方推出或摔倒,這需要力氣與摔跤技巧,沒有一定力氣的人,很難做到這點。

  如果能把往後的功夫練好,就能對付同等級別的進攻者,還能達到使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練往後要解放思想。因大部分練武人都以贏為榮,以攻為強,以站立不動為光彩。

  可練往後的拳手,初練時往往是被人推、打、退及倒地等不光彩之舉,在這些不光彩之舉堅持練習的人,需要信念,勇氣。

  思想一定要解放,不然很難會堅持練,很難達到這境界,那就很難練成往後的上乘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