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操作的關鍵在於全身協調

  為了使太極拳達到養生目的,歷來拳師積累了大量行拳經驗,總結出許多有價值有特點的拳式及相關的動作要領原則。最早是陳氏太極拳,之後衍化有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太極拳等等。許多太極拳愛好者,已經熟識和掌握其中某一種或多種拳式。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儘管不同套路的太極拳拳式要領各有差別,但其主要內容基本相似。

  1.打太極拳時,頭面部應該讓頭頂與地平線自然保持在垂直位置,要全神貫注,頸部任其自然放鬆,不可用力。依照傳統拳師理解,頭頸部如果強直,傳統說法的“氣”便會被“卡住”,不得暢通。

  2.面容自然。雙目自然平視,不要怒目而視;既不要張口露舌,也不要用力閉口,更忌使勁咬牙用力;舌尖輕抵上顎,讓唾液腺有更多的分泌。唾液增多,有利於練拳時潤喉,同時,較多津液自咽入胃,對消化有一定幫助;用鼻呼吸自然,要符合平常習慣。


  3.含胸拔背。行拳時,要將胸部略向內含,既不要挺胸,又不要過於內涵,其意義有二:***1***有利於胸腹部進行深呼吸活動。按傳統太極拳拳理說法,是將“氣沉于丹田”,實際上是一種有益的氣功療法;***2***胸部忌挺出,還因為挺胸容易使腳跟浮起、“上重下輕”。“含胸拔背”動作有利於進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動作可以促進肝臟和其他內臟的血液迴圈和機能活動。

  4.鬆腰收臀。腰為全身動作的主宰。太極拳十分重視腰部動作,比如太極拳的走圓形動作,腰部的旋轉是動作的基礎,腰部動作與一切動作都有關係。能鬆腰則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有不得力時必從腰腿求之。收臀,是弓腰後,臀部自然收進的姿勢。這些動作主要與沉氣有關,是膈肌呼吸運動的配合。

  5.兩腿分虛實。太極拳強調一虛一實,重心所落一側的腿為實,另一側為虛。兩腿能分出虛實,則身體轉動起來輕快靈巧,兩腿虛實不分,動作就不方便,邁步重滯,身體站立不穩,動作難以完成。

  6.沉肩墜肘。雙肩要鬆開,自然下垂。肩不能放鬆下垂,而是收緊,全身則不能自然動作;肘部要往下鬆垂,如果肘部拉起,肩部不能下沉,就達不到沉肩墜肘的動作。

  7.用意不重用力。全身都應該放開,不要著重用力氣,肌肉關節才能鬆弛靈巧、轉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