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勁力的操作要求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一,因其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而受到練習者的喜愛。太極拳的勁力則是太極拳演練的高層次技術要素,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勁”與“力”兩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力與勁的源泉,勁是協調的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在運動中力量的運用。推手運動中所要求的“勁力”,是指在長年拳架子的練習中練就一種既靈活又集中、且運動自如的彈性“勁力”。這種勁力不僅要重視肌肉收縮緊張的練習,而且要重視感覺靈敏和反應速度的練習。同時也強調正確運用技術、有機發揮肌肉群的作用“力”。這與一般練拳不熟練的緊張僵死力是不同的。勁力又分為“內勁力”與“外勁力”,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肌肉群收縮與伸展、緊張與放鬆的變化所產生的強有力的彈性力,在拳術中稱為“內勁力”;“外勁力”則是由於地球對人體產生的吸引力所產生的人體與地面支撐時的地球反作用力,在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
勁力的發放正確與否,對任何流派拳術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太極拳的勁力發放,是取各家之長、融合貫穿而發展的,有其獨特的風格。
太極拳的勁點簡言之就是指發力的剛落點***剛落點可以發出來,也可以含而不發***,但是這個落點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這個剛落點是我可以控制、可以駕馭的,是我力臂可達之內的任何一個點。
***2***這個剛落點具有螺旋纏絲的特性,因此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和穿透力。
***3***這個剛落點處配以全身的整合,亦即體現出整勁,而不是區域性勁。
***4***這個剛落點是以圓為方,可以有速度的變化,可以產生加速度,從而產生巨大的打擊力。
***5***這個剛落點同時又可以是第二次打擊的起點,也就是說它可以使打擊連續不斷。
***6***在這個落點處我身體各部位達到高度的協調,肢體不貪不欠、屈伸自如,可以多角度的變化。
具備了這些條件,你發出的力才能稱之為有勁點。
初學太極的人,不容易找到勁點的感覺。以“掩手肱捶”為例,初學者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方在變化中主動縮短你打擊的距離後發不出力;一種是在發力的同時重心前去,身體前傾,後腳無根,而且右手發出的力是一種直線前衝的撞擊力,一旦對方閃避或引帶,立刻站立不穩,向前栽倒。
廣義地講,太極拳的每一個開合動作,都應該有勁點。在達到勁點後轉關開合***如果體現出的是剛落點,則要通過摺疊的形式進行轉關***,這樣你才能做到兩手相吸相系,周身協調一家,才能掌握太極拳的攻防技巧。
那麼,如何才能在練習中找到“勁點”呢?下列七要點供習練者參考。
一、梢節領勁
梢節領勁,兩拳捲曲是太極拳訓練的總綱。這裡的梢節是指肢體中的兩手和兩腳***這裡要區別古人太極拳論中“發主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的梢節概念***。因為只有梢節領勁,你的拳頭才能領進如蛇頭,而不是甩動如虎尾,是主動地直入主題而不是被動地奔向目標。仍以“掩手肱拳”為例,擊發時上肢以手領勁,右拳則可以做到穩、準;下肢的“梢節領勁”指的是在兩腳蹬地反彈的同時五趾抓地,這樣才能夠做到鬆胯圓襠,才不會出現腳下無根的現象。
從技擊意義講,氣、意、勁到梢節是攻防中必備的條件,從健身角度講,梢節領勁就是說末梢神經在大腦的調動下高度活躍。尤其是老年人,末梢神經通暢了,自然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
二、五弓齊備
兩拳捲曲的直接效果是五弓齊備,即使是在發力的一瞬間,你的五弓的形態仍然不能發生形變。換而言之,你的手臂不能伸直,你的腿也不能蹬直,你的胸脊也不能挺直。假如任何一張弓發生了形變,擊發的“勁點”則不容易形成。一隻拳頭只有在任何時候都屈蓄有餘,才能進退有度、收發自如;兩隻腳弓只有在沒有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才能夠鬆胯圓襠、虛實變化靈活,才能重心穩固。
三、螺旋纏絲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特色。有了螺旋纏絲,你的力就不會飄,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那就會具有穿透力,直入五臟六腑。這也是太極拳的勁區別於其他外家拳的顯著特點。有些人在走太極拳的四正勁:掤、捋、擠、按的時候會用螺旋絲勁,但是在走太極拳的四隅勁:採、挒、肘、靠的時候,亦即進攻打擊對方的時候,卻不會走螺旋絲勁了,這樣你打出勁點還是缺少了太極拳的味道。
四、公轉自轉
公轉,指身體以腰為軸的旋轉;自轉,指相對處於梢節部位旋轉。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纏絲較之腰部的旋轉就可以稱作自轉。公轉與自轉相結合就使你的打擊更具有靈活性和穩定性。這個公轉,一方面可以增加你梢節螺旋運動的長度,亦即加大了攻防運動路線的長度。另一方面,公轉的形成是要通過擰腰鬆胯、屈膝合襠、五趾抓地來實現的。這樣就能穩定重心、變換虛實,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把全身的“整勁”送到勁點上去。
五、方圓相生
太極拳的執行路線非圓即弧,這是執行的大勢。太極拳還有“方圓相生”的道理。按陰陽之道有曲必有直,太極拳的執行規律即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走弧線,其目標和作用是走、化、拿,但肢體執行路線有沒有走直線的情況呢?有!出圓為方,方就是發、放、打。亦即打擊部位在力達勁點的一剎那走的是直線。這裡告訴我們兩層意思:即發力時在執行途中仍然要走弧線,直來直去是不對的;在力達勁點的一瞬間走的是直線,如果在這時仍走曲線就不對了。所謂圓以方為本,方以圓為根,即方圓相生相剋的道理。
六、身姿放長
身姿放長除了可以擴大我們的攻擊半徑,在攻防對抗中佔據空間優勢之外,其真正意義還在於可以產生彈簧勁。身姿放長的要素一是骨節公開;二是韌帶拉長。這兩個要素是產生彈簧勁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這樣的條件必須靠長期訓練才能達到。具備了這種身姿放長而產生的彈簧勁有什麼作用呢?它可以使我們的力在到達勁點時產生加速度,這種有著瞬間加速度的勁點必然具有更大的打擊力度。
七、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兩手之間的協調關係。必須有兩手之間的協同配合,我們才可以打出諸如通背勁、對稱勁、雙分勁、雙合勁等等勁別,以使我們的力點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仍以“掩手肱拳”為例,當右手向左前方出拳攻擊時,左手應領勁向後,左肘後擊,左肘的勁點須與右拳的勁點在同一時間到位,後手的對稱力通過肩與臂完全無誤地輸送到右手的勁點上,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通背勁。兩手的相吸相系是產生勁點的重要條件。
八、周身協調
太極拳勁點產生的最後一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求周身的高度協調。太極拳理中有一句話叫“一動無有不動”,講的就是協調。動,還要符合規矩地動,動中求協調,否則叫枉動。任何一個部位的欠缺不到位都會影響攻防意圖的實現。如果你“掩手肱拳”打得不理想,不妨檢查一下自己:雙腳五趾是否抓地;雙膝是否內扣;雙手是否相吸相系;是否鬆胯圓襠、含胸塌腰、虛領頂勁等等。缺少任何一個因素,你打出的勁點就會有問題,威力就會大打折扣。
太極拳是一種全身運動,打出太極拳的勁點來,是一種很高的要求。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應循序漸進、不斷摸索,體會勁點的感覺,不斷完善提高。這是一個功夫上身的過程,急不得。只要方法正確,不怕吃苦,勤于思考,定能一覽太極拳的“無限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