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推手祕要

  和式太極拳為拳架、推手、散手三者合一,拳架與技擊相一致,拳架為體,推手為用。走架行功中的要求推手中必須做到,如不貪不欠、守中用中、上下相隨、明三節六合、輕靈圓活等,推手是技擊的實踐,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以靜制動,因人之勢

  據《和氏老譜》記載:太極拳練架要求心靜神凝、推手時要沉著冷靜,大腦清醒,身體保持虛靈狀態,靜觀其變,以靜待動,才能辨明對方的來勢與意圖。知已知彼,從容應對,對方來勢凶猛,要避其鋒芒,順勢引之。乘其虛,擊其隙,不至於心慌意亂,手足無措而顧此失彼。

  二、沾連粘隨,差米填豆

  據《和氏老譜》記載:沾連粘隨是太極拳必須掌握的方法。沾是手與手相沾。和式太極拳推手是接手接肘,彼此變 化中看手看肘。粘如膠漆之粘,使人已沾我之手不能使其離去。連是接角點不脫離。隨是因人之勢以為進退。沾連粘隨的是輕、靈、活。它的功能是問勁、聽勁,因勢 利導,我順人背。

  差 一粒米填一顆豆是和式太極拳在教學時的口語,是指導推手時掌握勁力大小、速度快慢的原則、是沾連粘隨的方法。拳理曰: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在交手時只有我力我間在先才能“走”,能走則不頂丟,能 “粘”住不使 敵脫離,粘如保能使人揹我順?答曰:差一料米填一顆豆。在因人之勢以為進退時,給對方一點勁力,敷布於對方身上,使對方處於一股勁的控制之中,此勁不可大,大則易為人用;不可小,小則不能連隨,此勁相對彼之勁恰“米與豆”之比。此勁力的要領能熟練掌握,運用恰當,是問勁、引勁、聽勁之法。給彼勁若走化,必有陰陽虛實變化,我則趁勢探尋對方重心,控制對方,使其被動挨打;給彼勁若無知覺 或硬頂,我則因勢而擊之。差一粒米填一顆豆是“彼有力,也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已先動;彼已動,已先至” 等理論生動而形象的說法,通俗易懂,哲理深奧。

 

  三、要啥給啥,吃啥還啥

  據《和氏老譜》記載:要啥給啥 ,吃啥 還啥 ,是和式太極拳在推手較技時,用生活中的語言,形象化的說明推手中舍已打人,化打合一的技法原理。

  要啥給啥,符合人剛我柔,以柔克剛技擊原 則。在推的,對方用剛猛之力擊打或拿我身體的某部位,我把這部分給對方。“給”順對方之勢不頂抗,使對方作用到我身上的力一瞬間化於無形,即擊到何處何處空,無處受力。給是從人,給不是單純的給,如果要了就給,那就成任人擺佈任人擊打狀態,那麼太極拳就不成為以柔克剛、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的拳術了。“給”是為了“要”,從人是為了由已。在給的過程中,我形成一個不受力的瞬間,彼這勁力勢必落空,能把這一稍縱即逝,那就達到了由已的目的。能由已,即得機得勢,不加思索,只需按照拳架走圓行弧,可迅速改變對方力的方向,使對方之力與我的旋轉之圓形成一個夾角成正比。使 夾角變小的關鍵有二:一是輕,輕則聽勁準確,輕則靈,稍有力至我則自如旋轉,使彼力與我身受力點形成最小夾角,用切線化解來力或使我與彼勁接觸點處於化力打力的最佳位置;二是接人彼勁之後行圓要小,圓越小,受力點就少,反擊速度越快,這是太極拳的後發先至技巧,即吃啥還啥。正如拳論曰:“自己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又曰:“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先不後,如皮燃火,如泉湧出。”能熟練掌握這些技法,走化就很省力,就可以達到以順避逆,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之妙看似神奇,其實符合力學原理,功夫紮實,內勁充沛是以柔克剛的必備因素。內勁充足,在“給 ”的瞬間能保持自己重心穩定,周身順遂,隨其勢曲而旋化蓄勁,引其過與不及陰陽未分的瞬間而擊之。拳論曰:“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上是能上去擊打。化力借力是方法,乘隙擊打是目的,打法較借法更重要,也較借法難度更不協調,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會影響技擊效果。如果拳架不規矩,功夫不足,即使可以“給”,但給的同時自己方寸已亂,又如何把握時機,從容應變,實現借力打人?

  太極拳的技法奧妙無。傳授高,功夫足是登堂入室的階梯。拳諺曰:“一層功夫一層理,一層功夫一層技。”由舍已從人到從人由已及至隨心所欲,因勢應變,圓切線引進落空,身旋氣轉離心拋擲,內勁圓轉鬆活彈發,敵人雖強,不足為虛。望學者細心體悟,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