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以練“用”為主,尋求致用之門徑。其用法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八法中以掤、捋、擠、 按四手為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學習孫式太極拳之推手,首先應明確推手的目的和功效
盤架是將神氣收斂於內,混融而為一,是太極之體。推手是以八勢含五行諸法,動作流行,使神氣形佈於外,化而為八勢太極之用。先父雲:“有體無用,弊在無變化,有用無體,弊在無根本。所以體用兼該,乃得萬全。”所以推手的目的,是使習者在盤架的基礎上能體用合一,由此而完善人之心理、生理機能,進而悟道。所謂“以操手練用工純,能以手足靈活,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神氣散佈而為十三勢。至此時,血氣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
關於推手的效用,先父雲:“人之動靜變化,誠偽虛實,機關未動,而我可預知,無論他人如何暗發心機,總不能逃我之妙用。妙用為何?即打手之招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也。總以掤捋擠按四手,為打手根基四手。故先以掤捋擠按四手常常練習,須向不丟不頂中求玄妙,與不即不離內討訊息,習之純熟,手中便有分寸,量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勢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洽合。以後採挒肘靠四法,以及千萬手法,皆由掤捋擠按四法中之變化而出,至於因熟生巧,相機善變,非筆墨所能盡,此不過略言大概耳。”
二、應明確的原則和特點
其實,推手本無定法定則,兩人推手,乃是相機而變的一項活動。這裡所談之原則,乃是針對初習者而言,以使其得以入門之徑。
初習推手時的原則為:心要靜,神要凝,形要鬆,氣要順,兩足要虛實分清。初習時要只化不發,專注於不丟不頂,粘連黏隨,以練聽勁為要,以練舍已從人,與彼處處洽合,周身協調一致為本。
久之,自身氣血和順,內外一致,內勁自生。當與人推手中,能不意而發,將彼發出而自己尚且不知時,方可用心體悟此種發勁之妙。遂將神氣散佈周身,將彼完全攝於我之神氣之申。至此則可處處預知彼之用勁。
故初習推手時以練聽練化為要。練聽練化,就是高階層次的盤架,其與站樁、走架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生成內勁之方法。因此,在初步推手時,要貫注於“聽”、“化”之巧妙,不可為爭一時之短長而用強,否則會捨本求末,功夫難以進階。
的特點是:
一曰“中”。這個“中”有三層意思:其一是守中,即不論自己如何騰挪變化,重心要不偏不倚,虛實轉換於自身的穩定範圍之內,不失於中。其二是取中,即雙方一搭手,就要即刻掌握住對方的重心,在不即不離中要隨化隨進,進於何?粘定彼之重心也。其三是適中,即無論是進是退是化是發,均要適度,機之把握,量之大小,處處與彼洽合。故需足胯靈活。
二曰敷。敷也有三層意思:一是聚神於彼之重心,使我始終能掌握彼之重心變化。二是,攝神於彼之精神,此時即使彼重心未動,然而只要其心念一動,我亦能有所察知。三是敷神氣於彼之周身,使彼頓感呆滯不靈。然而此等用法,非需我之神氣合一,內勁精純不可。
三曰整。整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要周身協調一致,混融一體。推手中要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氣勢鼓盪。其二是周身始終不離六合。雖為柔化之中,周身內外亦不能失六合之要,而是要曲中寓直。故孫氏太極拳在推手中是通過鬆肩、鬆胯來主宰自身虛實陰陽之變化。
四曰活。孫氏太極拳推手練至高階階段有大撅一法。此大捋不同於由來例肘靠組合而成的四隅練法。此為兩人對練,搭手即擂即走,兩人走中亦可互換。此需有很好的八卦拳走圈基礎。走時需兩胯放鬆,重心上下無起伏。走時之要為動中求靜,雖為移動之中,兩足兩胯虛實變化要自然,搭手要不離不即,不丟不頂,身體內外六合不散。靈活多變無定法。五曰空。太極拳之特點“空中”也,所謂引進落空。若要引進落空,需使彼覺著能取我中,然而一經粘身發勁,始覺走空。故太極拳之變化需隱蔽,走暗圈轉換虛實不見其形。起手練習,即從根節練起,一身之虛實轉換俱從根節開始。何為根節,兩胯之根與尾椎之根構成一身之根節,一身之鬆轉開合,由此而發也。此“空中”之第一層意思。至若習者能練至神氣合一,內勁精純,則可身體不動而重心已動,所謂周身無處不是重心。至此方可稱得著“空中”之精義也。
以上五點:“中”、“敷”、“整”、“活”、“空”,其核心就是中和二字。其根基不過是“神氣合一”。其道理乃是直承“無為而無不為”。
之一般步驟是,先練定步推手,練四正推法,繼而四隅推法。然後活步推手***順步推手、合步推手***。最後是大捋隨至技擊。
推手的用勁和聽勁:
手時切忌拙力,務於掤、捋、擠、按四字探求奧祕,此四字即包含無窮之變化,學者務必深刻體會。
如: 掤有直掤、橫掤上下之別。掤時要粘住對方的手,隨即變換方向,劃一圓形,使對方之勁不能發出,或發出亦被化去。
捋有向上、向下及平捋之分。捋時須一手按住對方的腕,另一手按對方的肘,使對方沒有活動餘地而順勢捋出,同時也可防止對方趁我捋時,進步橫肘,將計就計以取我中。又捋中亦有捋勁,易傷人,不可輕用。
擠有正擠、偏擠、加肘擠諸法。如用臂以曲線擠,則隨時隨勢變換力點,處處均可發勁。
按包括輕靈或重實,左實右虛或右實左虛,兩手或開或合,總之依勢而變。
四正推手以及四隅等諸用法之用勁皆是勁自足起,由腰帶動自脊而發。手法雖有變化,然而其勁皆自腰胯變化而來。此點尤須注意。
二人對練推手時,除注意體會用勁之方法外,務必要做到隨屈就伸,不丟不頂,不要用拙力,靜心聽勁。久之,則能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
關於“聽勁”,萬不可誤為雙方用力對頂。常見推手時,二人互相用力抵住,一方問有勁了沒有,一方答有或無,此大錯也“聽勁”是感知對方用力之大小、方向、變化趨勢等隨機變化,萬不可頂住。初練時,先練兩臂,久練全身皆可感知。能聽勁,則當對方發力,方能化去,使之落空。不能聽勁則不必與人相較,學者務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