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

  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起源

  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餘,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採眾家精化,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並參考傳統中醫學中有關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發明創造出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新型拳術,包括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雙人推手及刀、槍、棍、劍、鐗、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從現有的陳王庭的《長短句》中,可以瞭解當時的一些情況:“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閒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陳王庭老年能夠造拳,還與一個叫蔣發的武林高手是分不開的。王庭公早年闖玉帶山李際遇山寨時,曾結識李際遇部下一名戰將蔣發,此人武藝也相當精湛,傳說腳快如飛,可百步追兔。李際遇被清政府鎮村後,蔣發落難投奔了陳王庭,以陳王庭為友為師,自己甘願為僕為徒,關係甚密,使陳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對手,新造太極拳可以在實踐中得以檢驗,不斷修正。

  陳氏家譜

  陳氏始祖:陳卜、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儒***獨子思貴***等人。到七世開始分家立業。其中一支為七世陳思貴、八世陳撫民、九世陳王庭和陳王前兄弟……。

  陳氏第九世:陳王庭***陳式太極拳始祖***:太極長拳

  陳氏第十世:陳所樂,陳汝信,太極拳第二代宗師。

  陳氏十一世:陳正如,陳光印,陳所樂之孿生子陳恂如、陳申如;陳汝信之子大鯤、大鵬

  陳氏十二世:陳敬柏,字長青,乾隆年間人;十二世的陳善***字嘉謨***

  陳氏十三世:陳公兆,字德基,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三世的陳毓錦***字尚***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即太極拳大架***又名炮拳或炮捶***一、二路。教有名弟子揚露襌。十四世陳有本創立以勁走立圓、手走小圈的套路新架***即小架***。十四世陳有恆。

  陳氏第十五世:陳耕耘,字霞村***陳長興之子***;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楊式太極拳。陳有恆之子,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陳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號石廠。陳清平***1795~1868***,贅婿於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地***在那裡傳拳,世人稱為趙堡架***小架裡的“圈”架***。***其弟子武禹襄、和兆元、李景延、李作智,分別創衍出了武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忽雷架和騰挪架。***

  陳氏十六世:陳鑫***1849一1929***,字品三

  陳氏十七世:陳發科***1887一1957***,字褔生;陳子明

  陳氏十八世:陳照丕***1983一1972***,字績甫;

  陳發科之子陳照旭、陳照奎***陳照奎主要以83勢新架為主***,陳女豫霞,拳藝亦很好。陳發科傳人沈家偵、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等。

  陳氏十九世:陳小旺***陳照旭之子***、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均為陳照丕所授弟子,合稱為陳家溝的“四大金剛”***

  介紹

  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採、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擊、健身、養生作用。

  拳譜

  第一式 預備式 第二式 金剛搗礁

  第三式 懶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閉

  第五式 單鞭 第六式 第二金剛搗礁

  第七式 白鶴亮翅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初收 第十式 前蹚拗步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十二式 再收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 第三金剛搗礁 第十六式 披身捶

  第十七式 背折靠 第十八式 青龍出水

  第十九式 雙推手 第二十式 三換掌

  第二十一式 肘底捶 第二十二式 倒卷肱

  第二十三式 退步壓肘 第二十四式 中盤

  第二十五式 白鶴亮翅 第二十六式 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 閃通背 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閉 第三十式 單鞭

  第三十一式 運手 第三十二式 高探馬

  第三十三式 右擦腳 第三十四式 左擦腳

  第三十五式 蹬一根 第三十六式 前蹚拗步

  第三十七式 擊地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腳

  第三十九式 獸頭勢 第四十式 旋風腳

  第四十一式 蹬一根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捶

  第四十三式 小擒打 第四十四式 抱頭推山

  第四十五式 三換掌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四十七式 單鞭 第四十八式 前招

  第四十九式 後招 第五十式 野馬分鬃

  第五十一式 六封四閉 第五十二式 單鞭

  第五十三式 雙震腳 第五十四式 玉女穿梭

  第五十五式 懶扎衣 第五十六式 六封四閉

  第五十七式 單鞭 第五十八式 運手

  第五十九式 擺腳跌叉 第六十式 左右金雞獨立

  第六十一式 倒卷肱 第六十二式 退步壓肘

  第六十三式 中盤 第六十四式 白鶴亮翅

  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第六十六式 閃通背

  第六十七式 掩手肱捶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閉

  第六十九式 單鞭 第七十式 運手

  第七十一式 高探馬 第七十二式 十字擺蓮

  第七十三式 指襠捶 第七十四式 白猿獻果

  第七十五式 六封四閉 第七十六式 單鞭

  第七十七式 雀地龍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 轉身雙擺蓮

  第八十一式 當頭炮 第八十二式 金剛搗碓

  第八十三式 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