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論陳氏太極拳論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起源最早的門派,習練陳式太極拳能調節氣血,加快微迴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心靜身正,以意運動
“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兩手下垂,身樁端正,兩足並齊,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故其形無可名,名之曰無極,象形也。”
“太極者,生於無極也。陰陽由微於著,迴圈無端,即其生生之機也。……打拳上場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訊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此時壹志凝神,專主於敬,而陰陽開合,訊息盈虛,特未形耳。時無可名,亦名之曰太極。言此以示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
“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執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炎,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不得名為太極拳。”“精神貴乎蘊蓄,不可外露圭角。”
“靜以待動。”“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不矜不張,局度雍容,雖曰習武,文在其中矣。”
“身必以端正為本。”
“身法端凝莫側,收斂精神,另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身法正者,身樁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含,故不懼他人推倒。”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不偏不倚,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若兼帶俯仰伸縮法,規矩方為完全合一。久練純熟則起落進退,旋轉自由,而輕重、虛實、剛柔齊發。”
“打拳原是備身法,身法有正有斜,有直有曲,有順有逆;有偏前,有偏後;有偏左,有偏右;有偏上,有偏下;有在地上坐,有在空中飛;有束往,有散開;種種身法,不可列舉,皆有中氣以貫之。此臨時以意會之自知。”
“身雖有時歪斜,而且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執泥。”
“間架即有時身法歪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纏綿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於硬派。”
“以心中浩然之氣,運於全體,雖有時形體斜倚,而斜倚之中,自有中正之氣以宰之。”
“至於身法,原無一定,無定有定,在人自用,橫豎顛倒,立坐臥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迴旋倚側,攢躍皆中***皆有中氣放收,宰乎其中***,千變萬化,難繪其形。”
“身法不論大身法轉關或小身法過角,以靈動敏捷為尚。”
“能會此身轉移法,神機變化在其中。”
“打拳心是主。”
“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天君有宰,百骸聽命。”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中和元氣,隨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
“動靜緩急,運轉隨心。”
“運化全在一心中。”
“四體從心而運,官骸皆悅以順從,而要皆以乾坤正氣行之也。”
“心中一物無有,極其虛靈,一有所著,則不虛不靈,惟靜以持之,養其誠以至動靜咸宜,變化不測。”
“妙機本是從心發。”
“問:執行之主宰?曰:主宰於心。心欲左右更迭執行。則左右手足即更迭執行;心欲用纏絲勁順轉圈,則左右手即用纏絲勁順轉圈;心欲沉肘壓肩,肘即沉,肩即壓;心欲胸腹前合,腰勁算下,襠口開圓,而胸向前合,腰勁算下,襠即開圓,無不如意;心欲屈兩膝,兩膝即屈,右足隨右手執行,左足隨左手執行,而膝與左右足皆隨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之所以不得不從乎心也。吾故曰:心為一身執行主宰。”
“或曰:拳之大概即聞命矣,而要打不出神情,何也?曰: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如孟子所言,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焉。臨場先去其輕浮慌張之氣,清心寡慾,平心靜氣,著著循規蹈矩,積久功熟,然後此中層累曲折,歷盡難境,苦去甘來,機趣橫生,渤不可遏,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矣。要之此皆人力所能為者,至於無心成化,是在涵養,日久憂遊,以俟其自至則得矣。”
“一片靈機寫太和,全憑方寸變來多,有心運到無心處,秋水澄清出在阿。”
“拳雖小技,皆本太極正理。”
“拳雖武藝,得其正道***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無往不宜。”
2、開合虛實,呼吸自然
“開合虛實,即為拳經。”
“以吾身本有之元氣,運於吾身,其屈伸往來,收放擒縱,不過一開一合與一虛一實焉已耳。”
“一開一合,拳術盡矣。”
“動靜迴圈,豈有間哉!吾所謂:一動一靜,一開一合,足盡拳中之妙。”
“一開一合妙入微,上下四旁洩化機,縱使六子俱巧舌,也難描寫雪花飛。”
“開合原無定,屈伸勢相連。太極分陰陽,神龍變無方。”
“闔闢剛柔順自然,一揚一抑理迴圈。”
“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現忽藏。”
“開中有合,閤中有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太極自然之妙用,至結果之時,始悟其理之精妙。”
“周身一齊合到一塊,神氣不散,方能一氣流通,衛護周身。”
“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
“頭直,眼平視,肩與肩合,肘與肘合,手與手合,大腿根與大腿根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平心靜氣,說合上下一齊合住,氣歸丹田,合法皆用倒***逆***纏法。”
“開則俱開,合則俱合。”“至合之時,氣必歸於丹田。”
“一開一合,莫非自然。”
“非但合之以勢,宜先合之以神。”
“合者合其全體之神,不但合其四肢。”
“一開一合陰陽備,四體***兩手兩足***殷勤骨節張。”
“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
“心要虛,心虛則四體皆虛,丹田與腰勁足底要實,三處一實則四體之虛者皆實,此之謂虛而實。”
“天地陰陽之理,不過訊息盈虛而已,故孔子尚訊息盈虛。打太極拳亦是訊息盈虛。息者,喘息也,呼吸之氣也,生長也,故人之子謂之息,以其所生也,因氣微,故謂之息。消者,減也,退也。盈者,中間充滿也。虛者,中間空也。”
3、輕靈圓轉,中氣貫足
“能敬能靜,自葆虛靈。”
“心身不可使氣,輕輕運動。”
“以靈動敏捷為尚。”
“且心一虛,則全體皆虛,惟虛則靈,靈足以應敵。”
“打拳者,手極虛極靈,物有挨著即知,即能隨機應之,不惟手,即背面全身盡是虛靈。”
“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
“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
“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所畫之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沿路纏綿,靜運無慌。”
“足隨手運,圓轉如神。”
“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練已極,極小亦圈。”“圈是周身轉,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見,故以手轉言之。”
“越小小到沒圈時,方歸太極真神妙。”
“打拳中氣所往,人孰能禁!”
“以浩然之氣行之,無往不宜。”
“心勁一發,而周身之筋脈骨節,無不隨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發,故曰內勁。”
“內勁何發何行?發於一心,而行於四肢之骨髓,充於四肢之肌膚。”
“不滯不息,不乖不離,不偏不倚,即是中氣。”
“中氣得十分滿足,氣勢盛足。”
“拳以中氣執行,人乃心服,斯即化成天下。”
“以引足為止,學者多性躁,未下功夫,先好打人,不知侵到何處,即以何處引擊,不拘定格。”
“中氣貫足,物來順應,物莫能違。”
“拳家手成,能平其志,自無橫氣。”
“中氣運到手指頭方為運足。”
“足大指待手氣走足後,仍與手一齊合住,此時方可踏實。”
“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即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
“中氣貫脊中。”
“若問此中真訊息,須尋脊背骨節中。”
“中氣上自百會穴,下貫長強穴,如一線穿成也。”
“中氣貫於心腎之中,上通頭頂,下達會陰,……中氣充實於內,而後開合擒縱,自無窒礙。”“中氣必由胳膊中徐徐執行,不可慌張忽略,順其當然之則,運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氣行於兩肱之中,是為中氣。”
“其形若止,其意不止,漸漸充其內勁,必使勁由骨縫中充至肌膚,以及指頭,待內勁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致自動。”
“一氣執行,絕不停留,純是浩氣流轉於周身,勢不可遏。”
“但憑得周身空靈,一縷中氣隨勢揚。”
“兩人相敵,性命所關,外觀諸人,內觀諸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一以中氣持御之,不失大中至正之道。”
“以心中之中氣運乎四肢之中,是人所不見己,我獨知之地,須時時神而會之,久而自明。”
“頂勁領起來***頂勁:心之中氣。領:如提起***頂勁何在?在百會穴,其意些須領住***領是領其全體精神,令其不偏不倚***就算,不可太過,過則不朋上懸,立不穩當,此是一身關鍵,中氣之所通者,不可不知。中氣上通百會,下通二十椎,此處一通則上下皆通,全體之氣脈胥通,自無倒傾之弊。腦後二股筋是佐中氣之物,二筋之間其無筋處乃中氣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後任督二脈亦皆是輔吾之中氣。
中氣最難名,即中氣所行之路處亦最難名,無形無聲,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跡之謂,乃神自然得中之謂也。即四肢中所運之中氣亦即此中氣之旁流,非另有一中氣。此外不偏,而後四肢之中氣皆不偏,雖四體形跡呈多偏勢,而中氣這流於肢體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
“氣非有兩,其柔而勁者為中氣,一味硬者為橫氣。其為用也,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是中氣之用,非中氣之體。中氣之體即吾心中陰陽之正氣,即孟子所謂配道義浩然之氣也。”
4、纏繞運勁,舒暢經絡
“凡經絡皆有益於拳。”
“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大小纏,順逆纏,而要莫非即引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著;若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
“渾身俱是纏勁,大約裡纏外纏,皆是隨動而發,在左手前,右手後;右手前,左手後,而以一順合者;亦有左裡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反背勁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勢之如何而以自然者運之。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則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
“此中意趣,莫割斷神氣,神氣不斷,知脈自然流通。”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嘗有直而無曲者矣。”
“蓋物有對持,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衛生之本,還氣妙訣。能善運氣,始能衛其生命。”
“自當從良師,又宜訪高朋,處處循規矩,一線啟靈明;一層深一層,層層意無窮,一開連一合,開合遞相承。”
“五運六氣司變化,武術得之自通神。”
“任脈起於會陰,上行循腹裡至天突、廉泉止,督脈亦由會陰起,過長強,順脊逆行而上至百會,下降至人中止。……上身任督以腹背言,……皆位乎中,可以分,可以合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離,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人能明任督以運氣保身,……行導引之術,以為***卻病延年***之根本。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掃除妄念,卸盡濁氣,先定根基,收視返聽,含光默默,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即丹田***,功久則頃刻間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兩腎如湯熱,膀胱似火燒,真氣自足。任督猶車輪,四肢若山石。無念之發,天機自動。每打一勢,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則水火自然混融。……練過十年以後,周身混沌,極其虛靈,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由氣生,氣自有神,週中規,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中氣之所以為中氣也。時措鹼宜,自然合拍。此言任督之升降順逆,佐中氣以成功。氣動由腎而生,靜仍歸宿於腎。一呼一吸,真氣之出入,皆在於此。……總之,任說千言萬語,舉莫若清心寡慾,培其本原,以養元氣。身本強壯,打拳自勝人一籌。”
“此勁皆由心中發,股肱表面似絲纏,斜纏順逆原有定,最耐淺深細究研。究研功夫真積久,一旦豁然太極拳,人身處處皆太極,一動一靜俱混然。”
“胳膊勁由心發,行於肩、過肘、至指,此是順纏法。由骨至肌膚,由肩至指,出勁也。由指至肩倒***逆***纏法,所謂入勁者,引之而來,使敵近於我也。”
“兩腿之勁,皆由足大拇指領起,過湧泉,上纏過外踝,向裡纏,斜行而上,過三裡,越膝,逾血海,至大腿根,兩腿根間謂之襠,即會陰穴也***蓋兩勁對頭是其結穴,此處是腿勁歸宿,腰勁稍往下降,降至此腿根撐開,襠勁自圓***。運勁足後跟踏地,漸至趾通谷、大種、外腓以及隱白、大敦、厲兌,實實在在地踏於地上***腳趾腳掌要摳住地,湧泉要虛,不虛則趾不著力,用不上力,是為前後實,中間虛***。”
“官體之勁,各隨各經絡執行,無纖悉之或差。”
“一往一來運一週,上下氣機不停留,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須身外妄營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