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養生食譜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帶你瞭解下吧,希望你喜歡!

  :嫩艾葉頭炒豆腐乾

  主料:

  嫩艾葉頭、豆腐乾。

  配料:

  乾紅辣椒、蒜末、鹽。

  做法:

  1、開水鍋放5克的鹼,洗淨嫩艾葉頭焯三到五分鐘。

  2、撈起在涼水中漂洗幾回去苦味。

  3、艾葉擠幹水份,豆乾切絲,辣椒斜切絲,大蒜忘了拍哈。

  4、做油鍋,放入乾紅辣椒和蒜末,煸出香味。

  5、將焯過的嫩艾葉頭和切絲的豆腐乾一起倒入鍋中翻炒。

  6、放適量鹽起鍋。

  :母雞艾葉湯

  做法:

  老母雞一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

  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眼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葉雞蛋湯

  艾葉原料:

  艾葉5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

  製法:

  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

  功能主治:

  溫腎安胎。適用於習慣性流產。

  用法用量:

  每日晚睡前服。

  :艾葉餅子

  艾葉做法:

  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

  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食用艾葉的注意事項

  艾草的食用方法在古代流傳至今已經有很多傳統。因艾草具有很好的醫用療效跟日常食用價值,配合艾草所製作的食物能夠對皮肝腎都有很好的養護,所以中國古代跟現代的人發明了很多種食用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艾草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項。

  艾葉雖然用途廣泛,但應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對消化道及面板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一系列中毒症狀。

  《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所以,陰虛血熱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艾葉,不僅不能夠令身體健康,反而會出現虧損的情況。艾葉苦、辛溫,可以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用於下焦虛寒、腹中冷痛、經寒不調、溫通經脈、陰虛血熱者慎用。切記艾葉不能降火,發燒時更不能服用。

  艾葉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當前人們利用艾葉進行泡腳,通過腳底有控制身體健康的所有穴位,所以用艾葉泡腳真事一個絕佳的選擇。但泡腳的時間不能夠過長,並且一週進行一次就可以了,千萬不能夠天天進行泡腳。否則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反而容易出現虧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