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鍼灸醫治腰椎間盤突出

  中醫認為,“腰突”是經絡不調、氣血瘀滯、筋骨失養,血氣不通而引起的,多累及督脈和循行於腿部的經脈等。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腰椎間盤突出纏上青年原因何在?

  專家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狀是腰痛,同時伴有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疼痛多數由腰骶部、臀部向下肢後外側、足背部放射,在做彎腰、咳嗽等動作時加重。臨床腰椎間盤突出症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相鑑別有時非常困難, 易延誤診斷和治療。一般來說,病史的採集對鑑別診斷有很大意義,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損傷史, 而在感染後發生的坐骨神經痛常應考慮為神經根炎性損害, 椎管內腫瘤患者則多起病隱匿,病程較長。若病情進展較快,疼痛夜間加劇且休息後不緩解, 應考慮轉移性腫瘤的可能。

  現在不少白領青年的腰椎生理曲度都改變了,有的腰椎生理前凸變小,完全消失,甚至變為後凸,左側或右側彎的患者佔了90%以上。他們年紀輕輕常常腰痠背疼,給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和白領工作需要長期久坐很有關係。

  這些患者的坐姿五花八門、各式各樣都有。有的人喜歡翹“二郎腿”,有的人喜歡把臀部坐在椅凳的邊緣上,有的人一面對電腦就貓著腰,這些不當的坐姿都會引起腰椎的力學結構改變,進而導致腰椎間盤蛻變。

  面對腰椎間盤突出該怎麼應對?

  中醫認為,“腰突”是經絡不調、氣血瘀滯、筋骨失養,血氣不通而引起的,多累及督脈和循行於腿部的經脈等。患這種病的主要特徵是椎間盤突出發病部位以腰4/5椎,腰5/骶1椎間盤突出較多見,向後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壓迫單側或雙側神經根,或後中部突出部壓迫馬尾神經,引起神經根發炎、水腫,神經根營養障礙等,致使患者腰部疼痛,進而坐骨神經分佈區域疼痛,面板感覺麻木,肌肉萎縮,運動無力,嚴重的會產生腰部麻痺、大小便失禁、活動受限,甚至於癱瘓。

  中醫用鍼灸的方法既能刺激經絡,降低神經末梢興奮性,促進肌肉鬆弛,緩解痙攣,更能通過穴位刺激肌肉強烈收縮帶來的力量,促進椎間盤突出部位回納。在此基礎上,除了髓核向後中部突出者 ***中央型 ***,都可結合推拿治療法來擴張周圍的血管,改變病變部位的血液迴圈,促進區域性代謝,增加抑制疼痛物質或轉化疼痛物質。在開展鍼灸和推拿的同時伴以牽引治療 ,以拉開椎間間隙。經過這三種辦法的治療,達到改變椎間盤突出部分和其影響神經部分的位置關係,從而促進周圍韌帶、神經根對充血、水腫的吸收,達到消退炎症的目的。

  另外,注意加強腰間保暖,睡硬板床,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展相應的鍛鍊,都有利於防止“腰突”的復發。

  好習慣才有好“腰”

  當然,要保護腰椎還需要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白領麗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冷暖交季的時候,不要一味圖漂亮穿著低腰褲。因為,寒冷偷襲腰部可以致使腰部供血障礙,影響腰椎間盤的供血,使其提早蛻變。

  生活中也應避免過多的彎腰體位。如洗衣服時,可將洗衣盆架高;掃地時,可將掃帚柄加長。對抬、推、拉物品等動作,要注意避免外傷。比如,推動物品時,若兩膝微屈,身體前傾,就可以使體重也參與了向前推動的力,保護腰部。反之,重力的作用點幾乎都落在腰上,就容易導致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