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尉遲孫立為何上梁山

  顯赫權貴的孫立家族為什麼也被逼上梁山??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孫立是登州兵馬提轄,一箇中級武官。書中說,登州好幾次賊人造反,都是孫立殺退的。可知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對朝廷有功。在登州,他有一個弟弟,孫新。一個很厲害的弟媳,母大蟲顧大嫂。一個妻舅,樂和。還有表兄弟解珍、解寶。這些人都是厲害角色,都有一身本事。這些人脈關係,再加上孫立在官府的地位,他們本來應該是家族顯赫,登州一霸。但是情況卻不是這樣,這個圈子很快遭到侵犯。孫立竟然被迫劫獄,最後一起上梁山入夥。孫立的上山有著“民逼官反”的荒唐。這又很符合梁山後期逼人上山的思路。到底是合理,還是荒唐?最後也沒法說清。

  解珍、解寶解氏兄弟本來是登州的獵戶,本事高強。他們承擔著一項任務:射殺當地的老虎。世道太亂,《水滸傳》裡的老虎經常出來傷人。兩兄弟安排好機關,等待老虎出現。儘管官府是有期限的,催得緊,他們也只有等。他們不能像李逵那樣主動去尋,也沒有武松那樣徒手打虎的本事。到第三天時,他們終於用毒箭射得一隻老虎。中箭的老虎卻滾下山去了,一直滾到毛太公的莊園上,兄弟倆只好下山去討要。

  毛太公將他們接入莊園,假意招待,暗中卻安排了一場陰謀。《水滸傳》裡的太公大多是好人,一個個慈眉善目,只有這個毛太公,真是歹毒。他讓兒子偷偷將老虎交到衙門裡領賞,而且還帶回官差。解氏兄弟在莊後的草叢裡發現痕跡與血跡,以此認定虎一定落進莊園。很明顯老虎已經被人弄走,他們便要毛太公交出老虎。毛太公的兒子回來時的說辭是,他們家也捕得一隻虎。這樣兩家就發生了衝突。毛太公早有準備,後面的官差將解氏兄弟抓入牢房。而且讓自己的女婿利用職權將解氏兄弟判死罪。一隻虎有多少價值,值得毛太公如此用盡心計。既然得到虎,何必害人性命!毛太公真是太歹毒。他可能是害怕解氏兄弟的復仇,希望斬草除根。但是他沒想到,他的做法引來孫立等人更大的復仇。而且,像解氏兄弟這樣的獵戶,本事高強,射殺老虎,為民除害,是地方上的寶貝。若是殺了他們,以後誰來射虎?毛家人肯定是沒有那個本事的。他們實際上是人群裡的老虎,是真正禍害一方的禽獸,殺掉他們是大塊人心的。

  樂和樂和是孫立的妻舅,是一個像燕青一樣聰明伶俐的人——不但會槍棒,還會些音樂。在牢裡認出瞭解氏兄弟,知道他們與孫立的關係,想要救他們。於是他就去聯絡顧大嫂——解氏兄弟同祖父的姐姐。顧大嫂是個很講親情的人,聽說兄弟被困,首先想到的是劫牢。而且她招集了一群弟兄,包括山裡的鄒淵、鄒潤叔侄。她拿定主意,孫新是不會反對的。但畢竟家裡最高的人物是孫立,他們就約孫立來商量。注意,孫立好歹也是個官,在登州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劫獄。根本就沒想依靠孫立的權勢來合法地解決問題。結果,孫立來了,顧大嫂直接說出打算,沒等孫立思考,她就拿出刀來要和孫立拼命。這樣的弟媳,孫立根本沒有辦法應付,也沒有發言機會,更談不上出主意,做決定。一切都是顧大嫂安排好的,他只是答應,然後回去派幾個人過來幫忙就行。這裡看出孫立的無奈與無能。平日裡顧大嫂就是這樣當家的。

  整件事情,根本就沒有想到一個更合理的解決方式就開始劫獄了。作為一個州府提轄官,孫立沒有在官府做任何的周旋就急急地跟著一群百姓造反了。而且他是從犯,不是主謀。即使他不同意這樣做,顧大嫂照樣會劫牢,最後他們留下的攤子還是得孫立來收拾。面對兄弟、弟媳,孫立沒有能力約束控制;作為官員,他在官府裡混得肯定也不怎樣。於是,他只有參與這次行動了。他們一行人很快就成功劫獄。離開登州時,他們前往毛太公莊上,將他一家全部殺死。然後,向梁山進發。這個情節存在著眾多的不合理。後來在央視版的電視劇《水滸傳》將情節作了修改,說孫立等人的投靠是宋江親自去請的。

  三打祝家莊孫立到達水泊時,向吳用獻了一條計策:到祝家莊去做內應,作為投靠梁山的見面禮。於是一行人來到祝家莊。祝家莊的教師是孫立的同門師兄。作為著一群人的頭目,孫立的確有些本事。他的謀略比其他人強,只是不知他為何總會依從一些***的決定。在祝家莊,他很快取得信任。在戰場上,他假意抓住石秀,暗暗記住莊裡地形,以及關押好漢的地方。很快做好準備,宋江立即指揮好漢們四面重兵攻打,祝家莊的軍隊全部被吸引出來。這樣孫立就行動了,莊內的十幾條好漢一起發作,祝家莊的指揮很快混亂,抵抗意志崩潰,很快就被消滅。這是孫立上山的第一仗,打得漂亮,而且他的計謀是梁山打敗祝家莊的關鍵。只是他出賣自己的同門師兄,品德上顯得有些下作。

  但是,作為一方頭目,孫立沒有像李俊、花榮、武松等人那樣在梁山取得應有的地位。他連個正將都不是,而解氏兄弟反而名列正將行列,真是讓人不解。有一個版本的《水滸傳》裡,孫立是河北名將,後來竟然名列五虎。孫立的外號“病尉遲”,似乎有意表示他與尉遲恭相比差得很遠。但是在戰場上,孫立很有威風,並沒有“病相”。他與呼延灼對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不能說沒有本事。在歷次的戰鬥中,孫立都很威風,戰功赫赫。無論是智謀,還是武功,他的表現都非常出色:

  那孫立的金槍神出鬼沒。寇先鋒見了,先自八分膽喪。鬥不過二十餘合,寇先鋒勒回馬便走,不敢回陣,恐怕撞動了陣腳,繞陣東北而走。孫立正要建功,那裡肯放,縱馬趕去。寇先鋒去的遠了,孫立在馬上帶住槍,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看寇先鋒後心較親,只一箭。那寇聽的弓弦響,把身一倒,那枝箭卻好射到,順手只一綽,綽了那枝箭。孫立見了,暗暗地喝采。寇先鋒冷笑道:“這廝賣弄弓箭!”便把那枝箭咬在口裡,自把槍帶住了事環上,急把左手取出硬弓,右手箭搭上弦,扭過身來,望孫立前心窩裡一箭射來。孫立早已偷眼見了,在馬上左來右去,那枝箭到胸前,把身望後便倒,那枝箭從身上飛過去了。這馬收勒不住,只顧跑來。寇先鋒把弓穿在臂上,扭回身且看孫立倒在馬上。寇先鋒想道:“必是中了箭。”原來孫立兩腿有力,夾住寶鐙,倒在馬上,故作如此,卻不墜下馬來。寇先鋒勒轉馬要來捉孫立。兩個馬頭卻好相迎著,隔不的丈尺來去,孫立卻跳將起來,大喝一聲:“不恁地拿你,你須走了!”寇先鋒吃了一驚,便回道:“你只躲得我箭,須躲不的我槍!”望孫立胸前盡力一槍搠來。孫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槍,槍尖到甲,略側一側,那槍從肋羅裡放將過去。那寇卻撲入懷裡來。孫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鋼鞭,向那寇先鋒腦袋上飛將下來,削去了半個天靈骨。

  他與兄弟孫新、顧大嫂後來竟然都能活著,回到登州任職。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原地。他的那批兄弟是梁山原有人馬中經歷這許多血雨腥風后儲存得最為完整的。他上梁山是被本是百姓的毛太公、顧大嫂等人逼迫的,這顯得很荒唐。然而,後來梁山作為暴民群體又逼迫了多少高官為賊。孫立的遭遇不過是個前奏而已。他的性格沒有太多的光彩。他那群人裡,最有光彩的是顧大嫂。豪爽、大氣的風格在孫立身上是看不到的。

  柴進為什麼被逼上梁山: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裡有首詩說:“脂脣粉面毒如蛇,鐵券金書空裡花。可怪祖宗能讓位,子孫猶不保身家。”這首詩是對“鐵券金書”的迷信者“小旋風”柴進的揶揄,也是對鐵券的權威性的嘲弄。

  何謂“鐵券金書”?原來,柴進“是大周世宗柴榮的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這可以說是“丹書鐵券護家門”了,會永保柴家一門平安無事。當然,這“鐵券金書”也沒能保得了柴進,最終還是被逼上了梁山。

  據史書記載,趙匡胤於陳橋驛被“推戴”為天子時,曾與諸將相約:“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趙匡胤還是很厚道的,稱得上是個君子,這在帝王之中很是難得,他對周代皇帝沒有加害。但是,史上也沒有“鐵券金書”之類的記載,這恐怕是《水滸傳》作者的虛構。

  不過,“鐵券金書”史上確有此物,是皇帝封贈誥命文書的一種,是賜給對國家有重大功勳的功臣或者是歸降的帝王,具有契約的意義。它始創於漢代,用鐵鑄成,表面上用金屑書寫,因此稱為“鐵券金書”,民間俗稱的“免死牌”。漢初的時候,朝廷顧慮當時的功臣心有不安,懷有異志,所以作此物以安其心,打消功臣們“兔死狗烹”的擔心。鐵券上寫明所賜者與皇室“礪帶山河,同享榮祿”,如果有罪,可以免死,並且“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唐大詔令集》中便有賜大臣的鐵券文八篇。其中,明確記載免死罪可以免一次、兩次直到十次。唐初的開國功臣裴寂可以“免一死”;中唐的中興名將李晟可以“免其十死”;唐末的節度使韓建可以“恕九死,子孫恕二死”,節度使陳敬瑄可以“舍十死”。唐昭宗賜給吳越國開國君主錢鏐的“鐵券金書”,就一直保留到了現在。鐵券上嵌有楷書金字333個,券文明言“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長刑,有司不得加責”。明代的時候,皇帝封贈功臣也授給鐵券。《明會典》規定:凡是有功被封爵為公、侯、伯的,都給鐵券。

  其實,“鐵券金書”對功臣及其子孫來說,未必是幸事。如果以此有恃無恐,必會違法犯罪,草菅人命,危害社會。如果功臣及其子孫真的犯了事,“鐵券金書”的免死功能也未必能顯現出來。其有無免死作用,還得要看皇帝的心思。因為皇帝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會選擇性遺忘,不管其有罪還是無罪。

  五代時期,後梁節度使朱友謙歸降了後唐。唐莊宗李存勖十分厚待於他,並賜給世代免死鐵券。後來,朱友謙受到一樁冤案的牽連,李存勖不僅殺了他本人,而且還派節度使李紹奇到其家中,殺死其全部家人。臨刑前,朱友謙的妻子張氏含著眼淚從懷裡掏出一樣東西遞給李紹奇。李紹奇接過來一看,原來是李存勖以前賜給朱友謙世代免死的“鐵券金書”。張氏悲憤地說:“這是皇上去年親手賞賜的,我是一個婦道人家,不認識字,不知道上面寫的什麼。”李紹奇萬分羞愧地低下了頭,但他也無可奈何,只好握著免死鐵券下達了執行死刑的命令。

  所以,“鐵券金書”在免死這一點上,君臣心理上彼此都是有數的,也都應該有數,尤其是功臣,千萬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