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諺語

  在夏秋交替之季,免不了會讓人們感受到一些不適應,為了能健康的渡過秋季、以更好地狀態迎接冬天,致使人們對秋季的養生十分關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秋不食姜

  這句民諺有點太絕對,秋季並非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

  傳統中醫學認為,秋日氣候乾燥、燥氣易傷肺,而生薑屬於辛辣食物,又屬熱性,過多進食辛溫的生薑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所以,對於這些食物,要適量食用,否則可能會傷害肺部,尤其是肺熱、便祕人群更需要少食。除了姜以外,秋季還要少吃辣椒、烤肉等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因為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很多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危害。

  秋瓜壞肚

  這句民諺也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並非所有人秋季吃瓜都會鬧肚子。西瓜、甜瓜等瓜類水果多性寒,再加上很多人夏季愛吃冷飲,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處於虛弱狀態,這類人吃過多的瓜果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害。

  因此,“秋瓜壞肚”這句諺語是提醒大家,入秋後食用瓜類應適度,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中醫講求飲食順應時節,建議大家秋季可多吃應季水果,如梨、鮮棗和葡萄等。

  秋吃果

  民間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表示,這句諺語有一定的道理,其中的“果”指的是堅果。秋季正是食用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的好時候。研究表明,常吃堅果不僅有助心臟健康,並且堅果還能提供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

  最後要提醒的是,不少堅果零食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大量鹽、糖、花椒、糖精、香精、人造奶油等進行調味,甚至用來掩蓋堅果本身不新鮮的味道,所以原味、清炒的堅果相對更健康。

  秋季養生超實小諺語

  1、食不言,寢不語。

  2、病從口入。

  3、寒從足下生。

  4、渴不暴飲,飢不暴食。

  5、莫喝空心茶,少食中夜飯。

  6、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7、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

  8、五穀雜糧多***,大夫改行拿鋤頭。

  秋季老人養生

  立秋之後,氣清風寒萬物變色,早晚涼風時至,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此時,應順應時令,重視養生,特別是老年人應該做到三個“堅持”,即秋凍、秋防、秋練,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即機體的自身免疫力。

  1、堅持秋養

  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藥著作《素問》中指出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適當休息同樣也是老年人養生良方。白天工作勞動鍛鍊要適度,晚上娛樂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

  2、堅持秋凍

  俗話說 “春捂秋凍”,要遵循“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新增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但秋凍也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舊病復發。

  3、堅持秋練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 “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常言道 “動則不衰,用則不退。”老年人應經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運動,如掃地、澆花、登樓、做操、打太極拳戶外散步、慢跑、跳交誼舞、短程旅遊等,達到通血脈、利關節、豐肌肉、延緩各臟器組織的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