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去溼氣的食物有哪些效果好
孕婦如果溼氣太重的話,一定要及早調理好。所以家長們就要知道孕婦去溼氣的食物。孕婦去溼氣的食物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孕婦去溼氣的食物,歡迎閱讀。
孕婦去溼氣的食物
1、清熱祛溼粥
材料:紅豆、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實以及燈芯花和赤茯苓。
做法:將燈芯花、木棉花和赤茯苓清洗乾淨,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煎煮,最後取出藥汁。在藥汁之中加入白扁豆、紅豆以及薏米仁和芡實,一起熬煮成粥服用。
2、消暑健脾祛溼湯
材料:大棗、生薑、薏苡仁、葛根、玉竹、紅豆、陳皮、扁豆
做法:將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然後慢慢熬煮,趁熱服用。
3、綠豆百合薏米仁粥
材料:綠豆、新鮮百合、薏米仁、粳米和冰糖
做法:將薏米仁、綠豆以及粳米清洗乾淨,然後放入清水之中浸泡二十分鐘;百合也清洗乾淨,然後切碎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綠豆以及薏米仁,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綠豆開花之後加入粳米和百合,然後熬煮成粥;起鍋之前加入冰糖攪拌均勻之後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4、藕絲百合湯
材料:蓮藕、百合、冰糖
做法:將蓮藕清洗乾淨,然後去除外皮之後切成細絲備用;新鮮的百合剝片之後也是切絲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之後加入準備好的蓮藕絲以及百合絲;大火燒開之後小火熬煮,等到蓮藕和百合變得軟爛之後加入準備好的冰糖,攪拌均勻之後就可以直接起鍋服用了。
5、黃芪山藥薏米粥
材料:薏米、大米各50克,山藥、黃芪各30克。
做法:薏米、大米各洗淨,薏米用水浸泡4小時;山藥洗淨,去皮,切丁;黃芪洗淨。鍋置火上,倒入黃芪和清水,中火煮沸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取汁。在黃芪汁中放入薏米,大火煮沸,20分鐘後加入山藥丁、大米,轉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功效解析:薏米可健脾利溼;大米可健脾;山藥可補脾;黃芪可健脾、利水退腫。溼氣通於脾,脾健則有利於溼氣的去除和預防溼氣的侵擾,故四者一起煮食,補脾、利水除溼的效果甚佳。
溫馨提示:薏米會使身體冷虛,故虛寒體質者不宜多食此粥。
6、鮮蝦冬瓜粥
材料:冬瓜150克,淨蝦仁、大米各50克,蘑菇20克;雞湯1000克,鹽3克,胡椒粉少許。
做法:冬瓜洗淨,去瓤和子,保留瓜皮,切丁,焯透;大米淘洗乾淨,用水浸泡30分鐘;蘑菇洗淨,切粒。蝦仁放五成熱的油鍋中炸熟撈出。鍋內加雞湯和適量清水燒沸,放大米,燒開後轉小火熬煮10分鐘,加冬瓜丁、蘑菇粒煮至粥熟,加蝦仁、胡椒粉和鹽即可。
功效解析:冬瓜有利水、化溼、去痰的功效,對於肺熱痰多、腎炎水腫、小便不利等痰溼體質常見的病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溫馨提示:冬瓜性寒涼,食用後會加重體內寒氣,所以脾胃虛弱、腎臟虛寒、腹瀉、四肢寒冷者少食。
此外,可適當喝點酒、多喝水,水要喝較熱的開水,如腸胃虛寒的人喝了熱開水會暖胃和舒服些;水果以橘子、柚子較適宜,因為在橘、柚中,都含少量的揮發油,因而有芳香化溼之用。
孕婦溼氣重怎麼辦
1、避免環境中的溼氣
溼氣重與環境有很大關係,所以準媽媽們應該儘量避免環境中的溼氣,潮溼的天氣盡量不要外出,而且門窗要關好。準媽媽們不要穿沒有晾乾的衣服,被子也要經常晒一晒,洗完澡後要擦乾身體和頭髮。如果房間內的溼氣也重的話,可以通過空調來調節。
2、通過食療祛溼
一些食物是可以幫助我們打到祛溼效果的,比如紅豆、薏米、茯苓等都有祛溼的功效,準媽媽可以在日常用它們熬水喝,能夠幫助身體祛溼,還能起到美容的效果呢。
3、適當增加運動
溼氣重多發生在不愛運動的人身上,體內的溼氣最好就是通過運動來排出,運動還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準媽媽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多去戶外散散步,晒太陽對胎兒的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4、保證睡眠質量
準媽媽身上溼氣重的話,要注意保證睡眠質量,讓身體的抵抗力增強,這樣就不容易被溼氣所拖累了,減少疾病的發生。
去身體溼氣的辦法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 避環境的溼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