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學亦散文

     散文,是至情至真的一種文學,直言我志,直抒我情。所以,當我們閱讀一篇散文作品的時候,首先入心的不是像小說裡所展現的紛紜複雜的人生畫面、跌宕起伏的情節安排,而是一顆至誠至摯、至純至真的心靈在瞬間開啟時濺起的感情浪花,讓人或欣喜或潸然,或感動或義憤,在情感的洗禮中得到思想與智慧的啟迪。散文教學,就應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情動辭發,情滿課堂。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純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
  這樣一篇濃情厚感,溢滿深愛的散文,教學中當然宜以情感為絲線,貫穿起課堂的情感磁場,讓學生從中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和懷念。
  以本人執教的《月光啟蒙》教學實錄相關片斷為例,來談一談散文教學中如何根據散文特點來進行情感的滲透。
  
  一、開篇詠讀,定調一種情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月光啟蒙》,讀課題。
  ***一學生讀課題***
  師:月光啟蒙,月光柔柔的,月光淡淡的。再讀一讀。
  ***學生再讀課題,聲音輕柔***
  師:這裡有三行片語,都是文中的,能讀好嗎?
  出示片語:
  柔和的月色 如水的月色 最美的時辰 美妙的夏夜
  動聽的歌謠 風趣的童謠 濃郁的詩情 芳香的音韻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文學的寶庫 詩歌的王國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行***
  師:讀得真有韻味。發現沒有,這一行片語都是寫什麼的?
  生:都是描寫月夜景色的。
  ***指名讀第二行***
  師:這一行片語都跟誰有關呢?
  生:都與母親有關,那是母親對我的啟蒙。
  ***指名讀第三行***
  師:這一行片語又都是寫了什麼呢?
  生:作者孫友田的成長過程。
  師:是啊。月光、母親,伴隨著我的成長。連起來讀好這些片語。
  ***生有滋有味地齊讀片語***
  有人說,開講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更有“善於始者,成功已半”的說法。動情入境的開始,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尤其是教學抒情性濃郁的散文佳作,起始營造了良好的與文字相統一的課堂氛圍,定好了調,錨準了位,就為後面學生深潛文字尋美訪勝,體驗意蘊奠定了情感的基礎。此處以三行片語來引入教學,不僅是定下了深情懷念的情感基調,更是定下了內容之調。而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就能迸發出打動人心的情感,文章如此,教學也如此。
  
  二、形散神聚,貫穿一種情
  
  師:這三行片語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作者孫友田筆下那個美妙的夏夜。在作者的記憶中——***出示文中句子齊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在讓你感到美妙的地方,劃上歡快的波浪線,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自學體會***
  ***學生交流,教師適當指點***
  生:“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這裡寫出了月夜景色的美妙和母親形象的美妙。
  生:這裡還寫出了母子情深的美妙。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裡寫出了母親嗓音的美妙。
  生:“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這裡也是寫出了母親形象的美妙。
  生:玉石雕像是美麗的、聖潔的。在作者眼裡,母親的美麗聖潔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所唱的美妙的歌謠、講的美妙的故事吸引了作者,使她渾身散發出迷人的光華。
  師:是的,這裡也間接寫出了民間文學的美妙。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這使得散文教學的內容也很駁雜,這就要求在教學時抓住一條線索,統一在這“神”之下,脈絡清晰,使教學做到“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引領學生迅速而準確地把握文旨,從而集中地體會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述教學就是抓住“美妙”這一線索,讓學生反覆體會月光的美妙,母親的美妙、民間文學的美妙、母子情深的美妙等,一詠三唱地感受“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濃濃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