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
服藥後當你發現身體發生不適症狀時你要想想是不是藥物產生不良反應,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目前沒有統一標準來描述或測定藥物不良反應的嚴重性。大多數藥物口服可致胃腸道功能失調,食慾不振、噁心、腹脹、便祕或腹瀉等在所有不良反應中佔很大比例。
醫生通常把胃腸功能失調、頭痛、疲倦、不明原因的肌肉痛、不適感以及睡眠的改變認為是較輕的反應不引起重視,但是這些反應是真正值得注意的。
中度反應包括焦慮、不安、煩躁,此外還有皮疹***特別是廣泛和永續性的***、視覺障礙***尤其是屈光不正患者***、肌肉震顫、排尿困難***老年男性多見***、精神或心理的改變和某些血液成分***脂肪、脂質***的改變。輕、中度不良反應如無其他合適替代藥物可暫時不特別處理,但醫生應重新考慮用藥劑量,給藥次數,服藥時間***飯前或飯後等***,能否用其他藥物緩解等***如有便祕的可用輕度瀉藥***。有些藥物可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此時,必須立即停止用藥並進行治療,然而有時必須繼續用藥,如腫瘤病人的化療和器官移植時使用的免疫抑制劑。用藥時,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防治嚴重的不良反應,如給免疫系統受損的病人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用高效抗酸藥或H2-受體阻斷劑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防止胃潰瘍出血;可輸血小板治療出血不止,給藥物性貧血的患者輸血刺激血細胞增生。
不良反應的疑問
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多少
據國外有關文獻報道,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如下:
***1*** 住院病人:10%~20%;***2***住院病人因藥物不良反應死亡者:0.24%~2.9%;***3***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的病人:0.3%~5.0%。
副作用是否為不良反應的同義詞
一種藥物常有多種作用,在正常劑量情況下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稱為副作用。一般說來,副作用比較輕微,多為可逆性機能變化,停藥後通常很快消退。副作用隨用藥目的不同而改變,如阿托品作為麻醉前給藥抑制腺體分泌,則術後腸脹氣,尿瀦留為副作用,而當阿托品用於解除膽道痙攣時,心悸、口乾成為副作用。有些人將副作用作為不良反應的同義詞,其實該兩詞的含義不盡相同。
何謂毒性反應
大多數藥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毒性***toxicity***。毒性反應***toxic reaction , toxic response***是指藥物引起肌體發生生理生化機能異常或組織結構病理變化的反應;該反應可在各個系統、器官或組織出現。藥物的毒性作用***toxic effect***一般是藥理作用的延伸,主要對神經、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等系統,以及面板組織造成損害。各種藥物毒性性質和反應的臨床表現各相同,但反應程度和劑量有關,劑量加大,則毒性反應增強。藥物引致的毒性反應所造成的持續性的功能障礙或器質性病變,停藥後恢復較慢,甚至終身不愈。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具有耳毒性***ototoxicity***,可引致第八對顱神經損害,造成聽力減退或永久性耳聾。
不良反應的判斷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介紹,藥品的不良反應是指按正常的用法用量使用藥品時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作用。患者如果用藥後出現不適,懷疑發生了不良反應,首先應對照藥品說明書的不良反應資訊,看看上面是否註明了與自己類似的症狀。
專家介紹,一般而言,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同於原有疾病的症狀。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引起哮喘,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可導致耳聾,青黴素、碘製劑等可導致過敏性休克。但也有些不良反應與原有疾病症狀類似,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降血壓藥,若長期應用後突然停用,會造成血壓驟升、心率加速,甚至出現顱內出血。
藥物的不良反應出現有快有慢,有的在用藥後幾秒鐘即可發生,有的則可延續到停藥後的較長時間才發生。用藥後即刻發生的不良反應中,最為常見的是過敏性休克,用藥後幾秒鐘內便可發生,如注射青黴素後發生過敏性休克等;服藥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內是藥物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易發生的時間,一般表現為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等症;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多形性紅斑等不良反應常在用藥後一到兩週發生;有些不良反應在停藥後較長時間才發生,如保泰鬆、氯黴素等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變;藥物的致畸胎和致癌作用,發生的時間更遲。
專家提醒,避免藥物不良反應,首先應合理用藥,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症和使用劑量。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