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準備參加北京市公務員的考生們應該要多看些申論範文,以便熟悉行文規則,做好提高分數的準備,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建設綠色農村 摘掉“髒、窮、土”三頂帽子

  ***點評:標題觀點明確,圍繞主題“綠色農村建設”展開,而且用“摘掉帽子”的修辭方式來擬定標題,表達方式獨特、形象。起到新聲奪人的效果。***

  不知從何時起,鄉村被扣上了“髒”、“窮”、“土”三頂帽子。如此評價,與鄉村的過去需然有關。這給新時代的綠色農村建設提出了難題。黨中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目標,指明瞭我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我們要通過建設生態人居環境、構建生態產業經濟、推廣鄉村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綠色農村建設,來摘掉扣在農村頭上的“髒”、“窮”、“土”這三頂帽子。

  ***點評:整個開頭簡潔明瞭,點明主題,亮明觀點,把農村的環境整治與文化建設、經濟建設聯絡在一起,並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新穎、生動。***

  建設生態人居環境,摘掉“髒”帽子。過去的農村,衛生設施不普及,農民環保意識不高,亂丟垃圾,隨地大小便等現象隨處可見,這才造成了“髒”的局面。綠色農村應建設生態人居環境,可從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以及鄉村生態衛生條件入手。實施鄉村綠化美化,提高鄉村綠化比例。同時,整治已汙染河水,改善水體質量;實施衛生設施改造,提高抽水馬桶安裝率、化糞池覆蓋率;開展垃圾分類工程,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初次分類,綜合利用分類垃圾;對鄉村進行規劃,科學佈局村民廣場美化、道路拓寬綠化、太陽能路燈亮化等工程。

  ***點評:圍繞建設人居環境展開論述,從農村環境中的問題入手來寫,並對建設人居環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瞭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具體對策,雖然以理證為主,但由於作者最農村環境建設的細節闡述的具體,且有針對性,所以全無“空洞”之感,反而非常充實到位。***

  構建生態產業經濟,摘掉“窮”帽子。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沿海地區依靠區位優勢,經濟飛速發展。而農村單純依靠傳統農業發展非常緩慢。生產力的低下、產業的單一化造成了農村“窮”的困境。同時,一些高汙染產業還造成生態環境的汙染。綠色農村建設應打破固有思維,構建生態產業經濟,可從依據現有資源、發展環保產業入手。深入挖掘自身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產業,如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業等。要轉變思維,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在保證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的騰飛。

  ***點評:圍繞發展產業經濟展開論述,從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入手來寫,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進行了闡釋,其中的“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恰恰是當前農村經濟建設的重點,展現了作者對農村經濟發展方向的深刻了解,並提出瞭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對策。***

  推廣鄉村文化建設,摘掉“土”帽子。“土”成為很多城市人對農民的描述詞,不僅指著裝方面,還包括見識、觀念、思想方面,即見識少、觀念落後、思想陳舊。這與農民參與活動少、讀書少有直接聯絡。而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圖書缺乏是重要原因。綠色農村建設應大力推廣文化建設,可從豐富文化活動入手。極引進越劇、京劇等,搭建戲臺,開展戲曲表演;組織籃球、門球比賽,組織腰鼓表演,豐富村民生活;同時,大力推廣“讀書運動”,鼓勵村民多看書,少賭博;多交流,少嘮嗑,富足村民精神世界,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點評:圍繞農村文化建設展開論述,以城鄉文化發展的差距以及農村在文化發展中的問題入手來寫,而且問題闡述用詞簡潔凝練,句式呈排比氣勢,雖無名言警句,但仍可以引人入勝,並提出了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切實可行的對策。***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這是綠色農村建設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須摘掉現在農村頭上的“髒”、“窮”、“土”這三頂帽子,否則綠色農村的建設永遠不會成功,而且生態建設文明也將遭遇困境。因此,要積極貫徹黨中央的發展戰略,加大落實農村綠色建設工作,儘早實現綠色鄉村的目標!

  ***點評:結尾收筆迅速,恰到好處,沒有拖沓冗長之感,而且明確點明瞭觀點,總結了全文。***

  二

  讓更多百姓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

  在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網際網路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到的東西,越來越健全的網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和方便,網路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走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到來。網際網路給百姓帶來的變化,從我們生活點滴中就能管窺一豹。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新增好友關注公共主頁;通過“網際網路醫院”,人們可以選擇全國的醫生看病;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與居家服務,請點選一下手機支付寶付款碼就支付了所購商品的費用。

  在過去20年當中,網際網路在中國農村地區的發展以及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全國300個鄉鎮,實現了全面的網際網路覆蓋,15萬個行政村實現了網路的接入,覆蓋率達到了93%多。與此同時,一些地區淘寶村的出現,標誌著農村經濟和電子商務實現了歷史性對接,顯現了資訊化、服務業引領傳統農業進入跨越式發展的勢頭。這將迅速改變傳統的經濟空間佈局,讓一直處於弱勢的農業、農民、農村,有機會以較低的成本參與全國和全球市場。

  指出,我國正在實施“寬頻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頻網路將基本覆蓋所有農村,打通網路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讓更多人用上網際網路。可以說,移動技術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在技術層面上讓鄉村不再處於邊緣地帶。但農村網民數量的迅猛增長並不能掩飾城鄉的橫向差距。而且在某種意義上,網際網路對生活滲透越深,數字所造成的人類鴻溝也越寬。據媒體報道,在上海同一個遊玩景點,網友價格只需要1元,而在景點門口實地購票價格卻是40元,價格相差40倍。即將到來的春運,如果不會玩APP,一些人甚至連火車票都買不到。因此,除了要繼續縮小城鄉網際網路接入的數字鴻溝外,更要重視城鄉網民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的差距。如何提供更深層更多元的網際網路應用和服務,如何激發農民的網路需求,如何教會農民正確的運用網際網路,是我們需須面對的一個課題。

  風險意識也需要普及。隨著撲面而來的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網際網路金融也開始上山下鄉。一些村子裡的化肥代銷點搖身一變成了某P2P的駐村辦事點。面對數倍於銀行存款利息回報的誘惑,很多淳樸的百姓根本沒有意識到背後的金融風險。事實上,金融安全已經敲響了警鐘。不少P2P平臺魚龍混雜,***、金融欺詐的案例屢屢出現,“跑路潮”“倒閉潮”的問題一再凸顯。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的治理者已經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網路基礎設施“最後一公里”的打通,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不斷推進,隨著依法上網、依法辦網、依法用網的意識深入人心,將有更多的中國百姓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

  三

  底線思維內含高線追求

  當前,經濟轉型升級任務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日程緊迫,亟須各級領導幹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開拓進取、幹事創業。但是,少數領導幹部卻為官不為、消極懈怠,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還狡辯說這是“堅持底線思維,守住不犯錯誤的底線”。實際上,這是對底線思維的極大誤解。須知,底線思維是我們保持定力、彈好鋼琴、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的重要思維方式,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擋箭牌。底線思維立足於守底線,但追求的是達高線。

  底線思維是一種擔當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不犯錯誤、不捅婁子,進而信奉寧可不做事也不能惹事、出事。不錯,底線思維要求講紀律、守規矩,為人做事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但並非束縛人的手腳,讓人膽小怕事、不敢擔當,而是讓人保持定力,搞清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擔當奉獻。同志多次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這告訴我們,堅持底線思維,不是遇到問題繞著走,而是強調做工作要有預案、對險情要有準備,進而遇事不慌、臨危不亂,積極主動工作,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最硬的底線。如果沒有擔當精神,不敢較真碰硬,不深入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搞清楚貧困底數、致貧原因,採取精準管用的辦法、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推進脫貧攻堅,怎麼能實現脫貧目標?又怎麼能守住建成全面小康的底線?

  底線思維是一種進取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看好攤子、守住地盤,不要冒風險、找麻煩。不錯,底線思維要求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不盲目冒進、投機取巧,但並非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也不是消極應付、信奉無錯就是功。底線思維明確能接受的最壞情況,是為了防患於未然、求得最好的結果。底線思維注重對危機和風險等負面因素進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標準、無所作為。守底線,是為了補短板、過險灘、衝高線。今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轉型升級挑戰,最考驗領導幹部勇氣與智慧的就在於能不能看到風險、會不會破解難題、敢不敢爭取最佳。實際上,底線光靠守是守不住的,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5 年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各地相應確定了經濟增長目標。怎樣實現這樣的增速?在經濟新常態下,靠慣性思維、陳舊體制、過時辦法、傳統產業顯然是不行的,需須貫徹新理念、形成新體制、運用新辦法、發展新產業。也就是說,只有積極進取、改革創新,才能達到發展目標、守住增長底線。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底線思維是一種開放思維。有人以為,守底線就是隻掃自家門前雪、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雖然“世界那麼大”,但是和我沒關係。不錯,底線思維要求明確警戒線、臨界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並非閉目塞聽、閉關自守,而是要準確判斷國內國際各種風險挑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各種資源和條件,海納百川、開放包容,防範風險、借力使力,在參與競爭中增強競爭能力。就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來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大趨勢下,自我封閉起來顯然是行不通的,那樣只會釀成更大風險。須知,只有建成經濟強國、金融強國,才能更好維護經濟安全、金融安全;而要建成經濟強國、金融強國,需須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可見,正確的做法是在開放中增強自身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於一個地區的改革發展來講,道理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