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禮儀成語

  典故大家應該都瞭解吧,那典故都有那些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求教。楊時、遊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學習。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遊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驚:“啊,兩位還沒走?”這時外面的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孫,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兒子。孔融七歲時,恰逢祖父六十歲壽辰,賓客滿門。一盤酥梨,放在桌上,母親讓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每個人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問:“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卻是最小的,為什麼?”孔融從容地回答道:“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的道理啊。”

  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

  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給列寧讓路,準備自己退回去。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列寧毫無疑問是一位偉人,但他卻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貴而無禮,這更顯出了他偉大的品質。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

  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2

  【溫公愛兄】

  宋朝時候,有個大賢的宰相,叫做司馬溫公。他是雙姓司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實。他的做人,對待父親母親是極其孝順的,對待哥哥弟弟是極其友愛的,事奉皇上是極其忠心,對待朋友是極其誠信。所以大家稱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賢德宰相。司馬溫公和他的哥哥司馬伯康名叫司馬旦的,友愛得很。司馬伯康年紀八十歲了,司馬溫公像待父親一樣的服事他,並且像小孩子一樣的保護他。每逢到吃飯稍為遲了一些,就問著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經飢餓了嗎。天氣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哥哥的背上說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嗎。

  《田真嘆荊》

  隋朝時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裡同胞弟兄們一共有三個。大的名叫田真。第二個名叫田慶。小的名叫田廣。弟兄們三個人。要想分家了。家裡的錢財產業。都已經議定平均分派。但是堂前素來有一棵紫荊花樹。長得來非常的茂盛。因此議定把這棵紫荊花樹也勻均分做三份。哪裡曉得這棵紫荊樹還沒有等他們來分,就頃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見了,嘆口氣說道:“樹木呢,原來是同株連根的,一知道將要分砍了,所以頃刻憔悴。照這樣看起來,那末我們人還及不來這株樹木呢。”因此悲傷得了不得。後來,兄弟們仍舊同住不分。大家更加友愛了。那棵紫荊樹,竟依舊照從前一樣的榮茂起來。

  【牛弘不問】

  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牛弘的。他原來本是姓寮,他的父親名叫寮允,做了後魏國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歡讀書。他的見聞又很廣博,後來做了吏部尚書。他的弟弟名叫牛弼。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隻牛用箭射死了。牛弘的妻子去告訴丈夫說,叔叔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緣故,竟敢把你駕車的一隻牛射死了。牛弘聽了這種話,不以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乾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說道:“叔叔射殺了你一隻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經曉得了,他的臉色很自然,仍舊讀著書不息。”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佔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懇求那班強盜們,說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

  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裡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裡告罪。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併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訊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