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成語典故大全

  成語是中國漢語詞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固定的結構和獨立意義。很大一部分成語是由古代沿襲下來的,是約定俗成的,因此是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內涵和特徵的語言成分之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管中窺豹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是王羲之七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獻之七歲開始學習書法,王羲之曾經偷偷地從背後奪他手裡的筆,竟然奪不下來,不由得嘆道:“這孩子以後會有大出息。”《世說新語•方正》:王獻之只有幾歲的時候,曾經觀看眾門客賭博,看見分出勝負,就說:“南風不競。”意思是坐在南邊的要輸。門客輕視他是小孩,就說:“這位小官人雖然不全懂,卻也懂一點,好比從管子裡看豹,有時也能看見一個斑紋。”王獻之感到受了欺負,瞪著眼睛說:“我遠的愧對荀奉倩,近的愧對劉真長。”隨即拂衣而去。荀粲,字奉倩,劉惔,字真長,兩人都嚴於擇交,不畜門客,即使有門客,亦不與門客交洽。小獻之自愧觀看門客賭博,且輕易發言,故有此語。參見《晉書•王獻之傳》、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成語“管中窺豹”,從管子裡看豹。比喻看到的不是全部或整體。有時同“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一部分,可以推測全貌。原文是“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篇二:咄咄怪事

  殷浩,字深源,年輕時與桓溫齊名,但相互不服氣。桓溫自從滅蜀之後,聲威大震,朝廷為此擔憂,因此重用殷浩與桓溫抗衡。永和九年,殷浩以中軍將軍北伐前秦,因部屬叛變而大敗。十年,桓溫趁機上疏指責殷浩,朝廷不得已廢其為庶人。從此,朝廷大權悉歸桓溫。《世說新語•黜免》:中軍將軍殷浩被免官,住在信安,一天到晚在半空中虛寫字形。揚州吏民沿著他的筆順跟著他寫,暗中察看,總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參見《晉書•殷浩傳》。? 成語“咄咄怪事”,形容使人驚訝的怪事。原文是:“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篇三:拾人牙慧

  ? 韓伯,字康伯,殷浩的外甥。韓伯很小的時候,家中貧窮,直到大寒季節,母親才為他做棉襖。母親讓他拿著燙鬥,說:“先穿棉襖,過幾天幫你做棉褲。”韓伯說:“棉褲就不要做了。”母親問其故,韓伯答道:“火在燙鬥中,而柄尚熱,今穿棉襖,下身亦當暖。”母親覺得這孩子不同尋常。《世說新語•文學》:殷浩很喜歡外甥韓康伯。殷浩流放到信陽的時候,康伯送舅舅到流放地,整年以後才回京城。康伯與人侃侃而語,殷浩不以為然,說:“康伯還沒有學到我牙縫裡的一點聰明。”兩年後,殷浩死於流放之地。參見《晉書•韓伯傳》。? 成語“拾人牙慧”,比喻襲取、重複別人說過的話。原文是“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篇四:楚楚可憐

  晉穆帝去世,堂兄晉哀帝繼位。大將軍桓溫北伐告捷,佔領洛陽,上疏請求遷都洛陽。朝廷雖然不願意,但無人敢說,只有著作郎孫綽上表反對。孫綽***314~371***,字興公,當代名士,曾參加王羲之召集的蘭亭聚會。《世說新語•言語》:孫綽作《遂初賦》,在畎川築室居住,自稱已經深明安分守己之道。書房前種一棵松樹,他經常親自培土灌溉。孫綽有鄰居高柔,字世遠,孫綽的兄長孫統曾為他的文集作序。高世遠對孫綽說:“小松樹不是不茂盛可愛,只是永遠不能做棟樑啊。”孫綽回答說:“楓樹、柳樹雖然粗得合抱,又能派什麼用場呢?”成語“楚楚可憐”,原形容幼鬆整齊、纖細可愛。後多形容女子嬌麗柔弱之態。原文是:“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樑用耳。”楚楚:植物茂盛的樣子。

  篇五:乘興而來

  ? 王徽之***338~386***,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這一年擔任大司馬桓溫的參軍,桓溫之弟桓衝問他居何職,他答道:“好像是馬曹。”《世說新語•任誕》:王徽之住在山陰,某夜大雪,他醒來,酤酒眺望遠方,忽然想起放逐在會稽剡縣的戴逵,當夜就乘著小船去拜訪。船行一夜到剡縣,王徽之到了戴家門口,卻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別人問他為什麼,王徽之答道:“我本來就是趁著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逵呢?”戴逵***?~396***,字安道,因不願為武陵王司馬晞鼓琴,被放逐在會稽剡縣。參見《晉書•王徽之傳》、《戴逵傳》。? 成語“乘興而來”,原來是說趁當時的高興來的。現在多指高高興興地來到。原文是:“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