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從小養成的一個好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而一個壞習慣會使孩子抱憾終生。那麼家長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包括: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學生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習計劃,並且應該有按計劃進行學習的習慣。計劃可以調整,但不可放棄。計劃應該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明確了,這樣的學習就會有的放矢。

  . 第二包括: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有些同學,學習“磨***洋工***” 磨得厲害,平時看書作業,心不在焉,算算時間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學習,應該速度、質量並重,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學們應該記住,一旦你坐到書桌前,就應該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每次學習之後,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時要得到老師及家長的督促。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好習慣。做到該學時學,該玩時玩。

  第三包括:獨立鑽研、善於思考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鑽研、善於思考、務求甚解的習慣。首先,應該學會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注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其次,應該學會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學習最忌死記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再次,應該學會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絡,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第四包括:自學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主動查閱工具書和資料,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絡,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學習過程的習慣。

  學習過程包括聽課,預習,複習,作業等多個環節,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力求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力求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階的境界。上課時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要養成認真預習的習慣。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期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要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1、確立目標的習慣。家長要先提高自己的素質。引導孩子給自己定目標,完成一個個小目標。

  2、預習複習的習慣。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課、課後複習,這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學習習慣。艾賓斯的記憶曲線告訴我們,人在學習之後遺忘便立即開始了。且遵循“先快後慢”的規律。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結束後及時複習,如果等到遺忘很多時再複習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無異於重新學習了一遍一樣。這個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預習和複習的科學道理。

  3、時間管理的習慣。時間不可以缺少,時間不可以替代,時間不可以儲存,時間不可以增減,但時間可以管理。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不會管理時間的人,就是浪費生命的人;會管理時間的人,就是會學習、會生活、會工作的人。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時間的寬度,這無疑於延長我們的生命。合理利用時間很重要啊!一是學習一門功課時或做一件事情時,要專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這樣有利於學習、工作完成的質量和速度。二是認真執行完成計劃的時間段。三是把握好認真和完美的度,不要過度求完美,“完美是一種傷害”。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有缺陷,認真做好就盡到了責任。四是今日事今日畢,不拖延。五是立即行動,有的說:“人並不是跑得不快而趕不上火車,而是出發晚了才趕不上的。”所以,立即行動,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具有立即行動的好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良好的心態、習慣、性格是成功人生的三大法寶。一個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立足,求得發展,與自身的性格、心態和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絡。好心態讓你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好習慣養成好性格,好性格帶來好命運。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建議

  1.日常生活的洗手、洗臉、收拾整理房間,這個可以定期進行;

  2.孩子的閱讀能力,父母需要一起參與;

  3.父母在做有趣的事時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

  4.家庭裡面的事,特別是吃飯、菜類上選擇,可以適當引入孩子的意見;

  5.服裝搭配,對於孩子的衣服穿著,在出行不同的場合時,父母可以分析場合的特點,需要注意事項,再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之後讓他們自己選擇。

1.家長應該怎麼樣教育孩子學習

2.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3.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細心的習慣

4.對孩子習慣教育的心得3篇

5.如何正確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