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初二上冊政治教案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藍圖,指導著初二政治教學。這是小編整理的人民初二上政治教案,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網路上的人際交往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網路給我們打開了新的空間,使我們瞭解世界有了新的途徑;明確網路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並知道如何利用其優勢避免其劣勢;能清楚地意識到網路是個工具,我們要學會的是怎樣用好這個工具。

  教學難點:理解網路是把雙刃劍。

  教學重點:認識網路的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理解網路是把雙刃劍。

  匯入新課:利用本課課文中小梅的例子導人新課*** P66 ***讓學生設想如果生活在古代,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並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小梅的病症很難做出準確診斷,很可能延誤治療時間,從而失去生命。有了網際網路,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醫生的幫助,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我們學習第六課 網路交往新空間。

  一、網路上的人際交往***板書***

  網路生活豐富多彩,看新聞、聽音樂、查資料、教朋友,真是無所不能。那麼現在的你有沒有“觸網”呢?並現場作一個《關於網路交往的調查》。

  1、你有沒有上過網?如果上過網,你每次上網的時間大概是多少?一週上網的總時間是多少?

  2、 如果上過網,你在網上主要關注:A、新聞 B、學習資料 C、計算機方面的知識 D、音樂、影視 E、遊戲 F、聊天 G、其他

  3、你心目中的網友是什麼樣的?

  4、與你保持固定聯絡的網友在幾個?你知道他們的地區、年齡、性別、職業等真實情況嗎?

  5、談談你的上網趣事。

  開展網路交往調查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再進行大組交流。進一步認識網路“神奇性”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網路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在享受網路帶來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並組織學生閱讀“相關連線”中目前全世界以及我國每天上網衝浪的人數調查。***見教材P67***

  這些資料充分說明了,正是由於網路的奇特功能,全世界上網人數陡增。在網路時代,我們享受著“天涯若比鄰”的奇妙,享受著高科技給生活帶來的無窮樂趣,不知不覺網路已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二、網路交往——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板書***

  網路給我們的生活開闢了一個新的空間,也使我們瞭解世界多了一個途徑。通過現代科技,使我們無需擔心地域、年齡、學歷、家庭背景等等的不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等自由的交流平臺。網路無處不在,它對我們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它是一把雙刃劍,具有兩面性。我們上網,有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避免“毒網”的傷害,我們可以利用網路的哪些優勢哪?

  活動:網路的積極作用

  目的:通過自學、討論使學生認識網路的積極作用。

  要求: 學生閱讀P68-69的網路故事,探討和分析書中的問題,歸納提煉出網路的積極作用。如:網路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它突破了傳統文化中的很多東西,如師生關係、師徒關係、權威、財富;網路生活是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延伸了人的感覺器官,使人的生活日益豐富,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自學成材的可能性。網路可以讓我們瞭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閒娛樂,還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放鬆心情、結交新友。

  學生討論後回答問題,教師可以板書學生總結的積極作用。

  教師小結:網路有很多優勢,它能快捷地傳遞資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我們上網衝浪要學會“資訊節食”,注重瀏覽對我們有用的資訊,不要無聊資訊上浪費精力,更不能沉溺於網路遊戲,我們要積極的利用網路的優勢,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困難,做一些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事,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網路也有消極作用,對我們有負面影響,下面我們看一個案例。

  活動:網路的負面影響

  目的: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網路的負面影響,擺正上網與學習的關係,能理智地面對網路不良誘惑。

  要求:教師講述P70小波的故事,師生重點探討和分析三方面:一是幫助學生認識網路的不良作用到底有哪些。二是幫助學生理解網路產生不良影響的主觀***心理不健康、道德不高尚***和客觀原因***網路環境的複雜帶來一定的危險性:網路交往物件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網路環境難以管理與規範,存在“髒亂差”***。三是幫助學生處理網路與現實生活的關係,尤其是處理好網路遊戲與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責任與發展任務;發展多種業餘愛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網路遊戲上;學習是大事,消遣是小事,而網路遊戲更是小事中的一個選擇而已。真正做網路主人,不做網路俘虜。

  這一環節既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為此,教師一定要“以案示法”,充分運用典型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還可以挖掘本校和本班的典型網路故事進行剖析,教育效果會更理想。

  課堂小結:社會進入到21世紀,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尤其是電腦網路方面,給各行業人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凡事都要都有正反兩面性,網路也有利有弊,網路的弊端對我們學生的危害尤其大。我們要一分為二看待網上衝浪,對網路的利與弊有清醒的認識。要能充分利用網資源查詢有益的資料和瀏覽新聞時事,而不要沉迷於玩遊戲、瀏覽不健康網站和聊天。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個性培養

  個性是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系統中能動地形成的個體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包括動機、意志、氣質、情感等,是一個內涵非常廣泛的概念。在人的個性品質中,即有惰性、保守性、依賴性等不良個性品質,也有獨立性、開拓性、進取性、堅定性等積極個性品質。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極個性品質的作用,激發積極個性品質的發揮。……

  一、當代人個性培養的內容

  當代人的個性培養重在個體主體性的培養,因為主體性是人作為物件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徵,是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處理外部世界關係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功能特性,是主體在作用於客體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每個人的主體性是不同的,不同主體性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就是哲學上的“個性”。在馬克思的“人學”思想中,人的個性與人的主體性始終統一:主體性越強,其個體性也越強,反之亦然。因而個性培養重在主體性的培養,它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內容:

  1.能動性是個性培養的基本內容。

  能動性相對於被動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選擇性。明確的目的支配著主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達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進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計劃。在計劃的實現過程中,將經歷各種選擇與困難,這就要求主體發揮個人的主見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從而實現目的。具有能動性個性特徵的個體,始終處於積極、主動和活躍的狀態中,他們能自覺地調動潛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個性培養的核心內容。

  主體性是相對於依賴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積極個性特徵的人絕非依賴性的人,它意味著“人終於成為自己的社會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樣的人,具有自立、自為、自強的品格特徵,既是外部客觀環境的積極調控者,又是自我意識的主導者;既能夠認識自己和自己的主體地位,能支配和選擇自己的前途與命運,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顯示個人的潛能、意志和魅力,表現出獨特的能力和品質,最大限度的求取發展。

  3.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高目標。

  創造性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對主體自身的超越,它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具有創造個性特徵的個體,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於向權威挑戰;能獨立提出問題、設想並進行驗證;有著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有細緻和敏銳的觀察力;對新事物很敏感,對發現新事物和創造活動有著強烈的興奮感和情感傾向;敢於冒險,敢於獻身。激發人的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終目的。

  二、現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著力於人的個性培養

  時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有所不同,與時俱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一個多元時代,是一個個體要求得到充分尊重與展示的時代,是一個呼喚能力與個性的時代。新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著力於當代人的個性培養。

  1.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要求。

  根據社會關係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絡,馬克思把人的發展過程概括成三個基本歷史階段:第一個歷史階段中,人與人之間表現為宗親、血緣關係,以直接的統治與臣服的關係為基礎,個人只是“狹隘人群的附屬物”;第二個歷史階段中,市場經濟以物的經濟聯絡***商品、貨幣的交換關係***代替了人的依賴關係,資產階級在把人從神和專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來的同時,卻又使人落入資本的奴役,落入異化的勞動中;第三個歷史階段中,人不僅擺脫了人的依賴,又擺脫了物的依賴,不僅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社會關係的主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從馬克思的人的發展階段理論我們也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人不斷髮展和完善自身的歷史,是人們嚮往、追求個性全面自由發展的歷史。社會越向前發展,社會生活就越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聯絡,就越是要求社會成員發展多樣的個性與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人的個性,不斷確立和弘揚這一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為當代人的個性培養服務。

  2.市場經濟體制的自主性要求。

  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徵之一是肯定人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它要求商品所有者的個人擺脫各種社會限制和束縛,獨立自主地走向市場,按照自己的選擇去進行競爭,追求自己的目標,這就呼喚人的獨立精神和獨創精神的培養。不僅如此,它還把個人利益的立足點放在生產者自己勞動所得的基礎上,肯定個人勞動所得的利益,為有個性的個人創造更高的社會生產力提供了社會舞臺,要想獲得成功,要想避免失敗,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自主性,施展人的能力。市場經濟呼喚主體性個性特徵的培養並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既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核心理論、人的現代化和人的主體地位的本體論基礎,更是現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要順應現時代的潮流,為市場經濟體制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於主體性個性特徵的培養。

  3.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①社會層面,即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教育;②道德層面,即對道德信念、道德人格、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視和追尋;③人學層面,即對自身的關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揚和發展。這三個層面的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首先著力於人學層面,關注和尊重個體自身,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和社會層面的提高;反過來,社會和道德層面又將促進人學層面的發展,因為政治和道德的提高有助於人性的豐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將著力點放在了社會與道德的層面,過多強調培養繼承既定社會秩序與道德規範的個體,忽視作為個體的人的價值問題及人格獨立問題;過多強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代價去迎合社會的需要,“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和社會奉獻”,忽視了個體個性發展的需求;過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工具合理化價值”,忽視其塑造完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的“目的合理化價值”;在方法上多采取強制管理和灌輸,忽視教育物件人體的內心認同。這種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意識模糊或淡化,片面強調培養和塑造聽話、服從、謙恭、剋制和無私的形象,使人的獨立、自主、創造的個性得不到體現,導致教育物件抹滅自身個性去適應“大一統”的嚴格規範要求,失去了建設自身思想道德品質和積極參與知、情、意、行的道德實踐過程的內在熱情與主動精神,甚至出現“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雙重人格。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這種傳統模式,塑造完善人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自由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

  對於當代人個性的培養,決非一朝一夕的過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和相關服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為其提供思想保證、環境保證、方法保證和責任意識保證。

  1.思想保證。

  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人的需要,人的主體性,人的價值,人的發展,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基礎,所以也要以此來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的物件是具有鮮明個性心理特徵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職能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絕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喪失、缺乏主見、盲目隨從的個體,絕非“單面化”和“畸形化”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人的需要出發,瞭解人,尊重並激發人的主體性,培養人的能力並使之發揮出來從而實現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所謂“右”,就是思想保守,認為個性張揚沖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黨性”、“原則性”,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的維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糾正那種過分強化組織與領導、漠視甚至扼殺個人的虛假的集體主義,把個人作為歷史的要求和歸宿,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發展人的全面的能力。所謂“左”,就是認為個性培養就是個人主義、個人的自由主義和標新立異,就是與社會的發展方向背道而弛。思想政治教育要讓人們明白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與個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讓人們明白社會、道德、黨性與個性塑造不是矛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性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個性是有道德的個性,道德是有個性的道德,任何離開個性說道德和離開道德談個性都是不科學的;要讓人們明白我們所倡導的道德是為了促進人的個性充分正確發展的進取性道德,而每個人張揚個性,發揮能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社會做貢獻則是最大的道德。

  2.環境保證。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勵人們作“出頭的椽子”、“出林的鳥”,還要為之營造出寬鬆、包容、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對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不論多麼與眾不同,都要寬容;在堅持自己觀點的同時,對不同的觀點也要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包容別人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對別人不能責全求備,不能要求盡善盡美,作到相容幷包,以形成寬鬆、包容、積極、健康的氛圍,以促進個性發展。

  3.方法保證。

  要培養千姿百態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幾千年前,“聖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針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他們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在“統一”的要求下進行的,其最終仍然是為了達到統一與整齊的目的,為其統治培養聽話和服從的個體,這就為“因材施教”留下了深刻的侷限性。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認個體先天素質的差異性,更承認後天教育效果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通過“因材施教”,培養的是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個體,他們具有獨立性、創造性。通過“因材施教”,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是“社會道德意識個性化”,即將作為間接、漸進、普遍性的原則轉變為具體的、豐富的、個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則,使之成為個人的精神支柱,轉化為個人的行為。建立在這種思想指導上的“因材施教”,其針對的“材”不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還包括他們的心理、生理、需要、動機、情感、慾望等人格特徵;它所實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輸、強制執行,而是真正從不同個體出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不同個性特徵進行不同的教育,將社會要求向個體需要轉化,將認同的社會主體道德準則和規範轉化為個體頭腦中的品德觀念,使社會道德作為規範成為個體的道德願望,內化為個性心理品質保留於個體的心理結構之中。

  4.責任意識保證。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讓受教育者正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坦然接受現實的自我,根據自身的特點,克服消極個性,培養積極個性。特別是在個性塑造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受到種種限制,這就要增強主體的個人意志,培養其適應能力與承受能力。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正視自己,還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個性培養不僅在於個體的完善和發展,更重要的是為社會發展而培養,個體還要對社會負責,踐行其社會功能。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個性發展是同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只有把個人的前途理想和能力置於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中,才能有正確的方向和實現的可能,任何遊離於祖國和人民的個性和張揚都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我們所要培養的積極個性決不是無視社會責任與義務的個性,決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自由,它是以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為底限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個體正確處理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與社會現實的條件性的關係;正確處理個體活動的隨意性與社會生活的規範性的關係;正確處理個體活動的選擇性與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的關係;正確處理索取與奉獻、享受與創造的關係,增強個體主動的接受教育和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選擇和自我教育的能力。